第153章(2/2)
正经的投资他们欢迎,毕竟星耀背后的外来资本越多,地位就越稳固。这些资本也会主动维护星耀的利益,与三大院线抗衡。
星耀以院线为主业,制片只是辅助。影片越多,院线业务就越稳健。正因如此,他们与三大院线格格不入。
再看三大院线——嘉禾的卫星公司、金公主旗下崛起的新一城,以及邵氏,都是以制片为主,院线只是变现渠道。
……
另一边,李执中在回去的路上心事重重。他已清楚刘照天的态度:带你赚钱可以,但要我替你扛住压力;至于帮你背黑锅,绝对不可能。
他现在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一边是角头和金主施压,一边是刘照天坚持原则。
尽管李执中如今身家渐厚、地位提升,但两边他都得罪不起。唯一能做的,就是把问题摊开来谈。
阳明山顶的别墅中,二十多人挤在雪茄室里。
李执中望着眼前这群角头,他们嘴角染着鲜红的槟榔汁,张口露出半烂的黑牙,一阵反胃感涌上。自从走上正道后,他越来越瞧不起这些混偏门的人。但在湾湾做生意,又不得不靠他们的庇护。
“我跟你讲,这种有钱人最怕死,随便吓一吓,不怕他不听话。”
“要我说,直接绑他老婆,看他能怎样。”
房间里大半角头纷纷表态,多数人主张采取强硬手段逼刘照天合作。
待喧闹稍歇,李执中背后的金主孙先生微笑着说:“我也同意这么做。接下来你们商量由谁出面,事成之后,大家就欠他一个人情。”说完,他嘲讽地扫视众人。
顿时,满室只剩一片讪笑与敷衍。
放狠话谁都会,真要出面得罪刘照天,谁也没那个胆。别说刘照天身份敏感,光是他几十亿的身家,就让人不敢轻举妄动。这些人不过是借机向孙先生表忠心罢了。
能活到现在、混成一方角头的,不管表面上是谦卑还是嚣张,大多只是装出来的样子。那些太实在的人,早就像一次性尿壶般被淘汰了。
这时,李执中轻咳一声,打破尴尬的气氛。
见众人望来,他才开口:“我相信各位的实力,但刘照天身份敏感,逼得太紧反而会坏事。这件事先放一放,我们还是讨论能不能接受刘照天那边提出的条件。”
孙先生看向李执中,问道:“你和刘照天接触多,他是不是想借这个条件跟我们讨价还价?”
李执中想了想,摇头答道:“我和他正面打交道次数不算多,但据我观察,他的要求可能跟他的身份有关,而且他这人异常谨慎。”
“像之前引进啄木鸟和日活电影,还有街机厅里的苹果机,凡是涉及擦边的生意,他只在生产地销售,让各地渠道商自己找门路运回去。”
“其实以他在亚洲的渠道网络,完全可以自营,每年多赚几个亿不成问题,但他宁可把利润分出去,渠道方面的事只提建议,绝不插手。”
“表面上是跟渠道商利润共享,实际上就是怕生意脏了手,被人抓住把柄。”
“仔细想想,他提出那样的条件并不出奇。”
“哦?刘照天这人这么小心?”孙先生也露出好奇的神色。
“据我所知,刘照天确实如此。可能是他公司的股东结构,不允许他做这种打擦边球的生意。”
孙先生接着问:“那如果我们绕过刘照天,直接和香江那三家院线合作呢?”
李执中摇头道:“这恐怕更难。香江电影排外是出了名的,星耀院线之所以能成立,也是因为先斩后奏,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
“等到大家想打压的时候,他又把院线全权交给江志强经营。”
“江志强的父亲是戏院协会的会长,大家虽气愤,却也不好明目张胆地打压。”
“就像这次上面打压星耀院线的电影,估计就是三大院线在背后推动的。”
“他们对本土势力尚且如此,更别说我们这些外来者了。”
“所以目前来看,星耀是我们进入香江电影行业的唯一渠道。”
“而且刘照天在生意上口碑不错,至少不用担心被他算计。”
“我们现在纠结的,无非是投资香江电影的收益,与摆平星耀打压所付出的代价是否对等。”
说完,李执中对孙先生点了点头,坐回座位。
在场的大多是江湖人,也是生意人。合作与否,只看利益大小,其他因素从来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众人再次围绕利益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
刘照天这边,对江志强与湾湾方面的谈判并不担心,因为他从未考虑过失败的可能。
即便李执中和他背后的人目光短浅,错过这次合作,想投资香江电影的湾湾人多的是。
只要江志强放出消息:谁能帮我们解决问题,星耀院线就带谁一起发展。虽不至于从台北排到桃源,但合作者绝不会少。
刘照天这次打的算盘是联吴抗曹,借助湾湾资本对抗嘉禾和金公主。
虽然刘照天自认有先知优势,但那两家也不是容易对付的角色。
第二天中午,湾湾那边传来确切消息:此前针对星耀院线的所谓打压,完全是子虚乌有。
湾湾方面还表态,不仅欢迎香江电影,全世界的电影都欢迎来当地上映。
香江这边曾出力打压星耀的人也开始忙碌,四处打听内情。得知真相后,众人心头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