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陈静的生态实验日志(1/2)
黑夜在慢慢降临,陈静来到临时实验室窗前坐下,她安静地拿出电子日志本开始了关于生态部分的实验日志记录。
实验日志·南境雨林篇
记录人:陈静
实验地点:南境雨林母株园临时实验室
实验周期:5天(自抵达雨林第3日起)
核心方向:南境雨林生态系统与辐射净化的协同机制(含植物共生、变异修复、星核泉能量转化)
“第一天·实验代号:母液-解辐协同”
实验目的:验证母株汁液与解辐藤的协同净化效率,为后续修复变异植物提供数据支撑。
实验器材:便携辐射监测仪(精度0.01Sv/h)、10组培育皿(含等量雨林腐殖土)、母株汁液(浓度10%,取自核心母株)、解辐藤种子(阿木培育的第三代种子,活性85%)、掠夺因子模拟液(取自过渡带变异藤汁液)。
实验过程:
1. 向10组培育皿中各加入2l掠夺因子模拟液,静置10分钟,使土壤吸附因子,此时监测仪显示各组辐射值均为0.2Sv/h;
2. 分为5组对照组(仅播种解辐藤)、5组实验组(播种解辐藤+滴加0.5l母株汁液),置于相同光照(电磁柔光,强度5000x)、湿度(70%)环境中;
3. 每2小时记录一次辐射值与种子发芽率。
实验结果:
2h、4h、8h、12h不同时间的对照组辐射值、对照组发芽率、实验组辐射值、实验组发芽率依次分别为0.18Sv/h、10%、0.15Sv/h、30%;0.16Sv/h、25%、0.11Sv/h、60%;0.12Sv/h、50%、0.07Sv/h、90%;0.09Sv/h、70%、0.04Sv/h、100%。
分析与备注:
- 实验组的辐射净化效率是对照组的1.8倍,发芽率是对照组的1.4倍,证明母株汁液中的“抗辐酶”能显着增强解辐藤的因子分解能力,且能促进种子活性——阿木的植物化纹路在观察实验时出现微弱共鸣,推测酶的活性与植物化能量存在隐性关联。
- 傍晚时将实验组的幼苗移植到过渡带受损区域,次日回访发现幼苗已扎根,周围辐射值降至0.06Sv/h,初步验证野外适用性。
- (附:苏晴今日感知到母株根系对实验组幼苗有“能量牵引”,推测母株能主动识别并辅助协同植物生长,这一点需后续深入研究。)
“第二天·实验代号:变异修复”
实验目的:探索刺藤变异体(过渡带矿道发现)的修复可能性,为清除雨林边缘变异植物提供方案。
实验样本:3段刺藤变异体(每段长20,含毒刺,辐射值0.3Sv/h,取自矿道断裂藤)、母株汁液(浓度5%/10%/15%,三组梯度)、抗辐蕨类汁液(取自雨林边缘蕨类,含消炎成分)。
实验过程:
1. 将3段变异藤分别标记为A(5%母液)、B(10%母液)、C(15%母液),每段藤的断口处涂抹2l对应浓度母液,再用抗辐蕨类汁液包裹,防止汁液流失;
2. 将藤段固定在实验室外的抗辐木架上,保持与母株园的能量连通(阿木用寻踪藤搭建能量通道);
3. 每4小时记录藤段的辐射值、毒刺活性(用无菌棉球触碰毒刺,观察是否分泌腐蚀性汁液)。
实验结果:
- A组(5%母液):12h后辐射值降至0.22Sv/h,毒刺仍分泌少量汁液,藤段颜色从暗绿变为浅绿,修复效率较低;
- B组(10%母液):12h后辐射值降至0.15Sv/h,毒刺停止分泌汁液,藤段表面的黑色纹路(掠夺因子沉积)开始褪色,断口处出现新的嫩绿芽点;
- C组(15%母液):12h后辐射值降至0.1Sv/h,毒刺萎缩,黑色纹路基本消失,但藤段顶端出现轻微枯萎(推测高浓度母液对藤段有轻微灼伤,需控制浓度在10%-12%之间)。
分析与备注:
- 最佳修复浓度为10%母液,配合抗辐蕨类汁液的消炎效果,可在24h内使刺藤变异体恢复至“非攻击状态”,但无法完全消除变异痕迹(藤段仍比普通刺藤粗10%)——阿木建议后续加入“共生草汁液”,利用其“能量平衡”特性,或许能彻底消除变异。
- 今日林野在矿道外围发现2株自然修复的变异草,其根系与共生草缠绕,辐射值仅0.08Sv/h,印证了“植物间协同修复”的可能性,后续可加入多植物协同实验。
“第三天·实验代号:星核泉能量转化”
实验目的:测定星核泉支流能量在不同植物中的转化效率,为激活全域净化网络提供能量参数。
实验器材:能量分析仪(可测定星核泉能量的转化比例)、5种雨林植物样本(母株幼苗、共生草、抗辐灌木、解辐藤、流光藤)、星核泉支流水样(取自母株园西侧支流,纯度94%)。
实验过程:
1. 向每种植物的根系周围缓慢滴加10l星核泉水,确保水分完全被吸收;
2. 用能量分析仪紧贴植物叶片,记录1h内“星核泉能量→植物净化能量”的转化比例(转化比例=植物释放的净化能量/吸收的星核泉能量×100%)。
实验结果:
不同植物种类对应的转化比例、净化能量释放持续时间、以及特殊现象分别如下;
母株幼苗:88%、12h、叶片释放淡金光斑,能吸附空气中的针状结晶;
共生草:75%、8h、双心形叶片交替闪烁,能量可传递给相邻植物;
抗辐灌木:62%、6h、枝干发热,辐射值降至0.03Sv/h;
解辐藤:90%、10h、藤须缠绕星核泉水样容器,主动吸收能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