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韩立的默许,一个明哲保身的“甩锅”技巧(1/2)
###
那句“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如同羽毛落地,轻飘飘的,却在办公室寂静的空气里,激起了一圈无形的涟漪。
韩立说出这句话后,便不再看林默,重新端起了那杯已经失了温度的茶,仿佛刚才那番对话,不过是关于天气的一次寻常闲聊。
林默站得笔直,脸上那股探讨学术般的“诚恳”与“兴奋”悄然褪去,恢复了下属应有的恭谨。他微微躬身,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谢谢处长指点,我明白了。我一定把‘望远镜’擦得亮亮的,让领导看得高、看得远。至于‘显微镜’下的东西,我会小心处理,保证不让灰尘飞起来,脏了咱们办公室的地。”
这话说得极有水平。
既表明了自己领会了“分寸”的精髓,又把那份要命的材料比作“灰尘”,主动将其与“办公室”这个代表着韩立的集体撇清了关系。言下之意,就算将来出了事,那也是他林默个人行为不慎,弄脏了自己的手,与处里无关。
韩立捏着紫砂杯的手指,几不可察地紧了一下。
这个年轻人,简直就是个妖孽。
他给的每一个台阶,都铺着最柔软的天鹅绒,让你踩上去舒舒服服,甚至感觉不到自己正在一步步走入他的布局。
“嗯。”韩立从喉咙里发出一声含混的回应,挥了挥手,算是下了逐客令。
“那我就不打扰您工作了。”林默再次欠身,没有丝毫拖泥带水,转身,迈着沉稳的步子,朝门口走去。
他的背影挺拔而平静,仿佛刚才那场决定着无数人命运的暗中交锋,对他而言,不过是完成了一次再寻常不过的工作汇报。
“咔哒。”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带上,声音轻微,却像一把小锤,重重敲在韩立的心上。
他一个人坐在空旷的办公室里,许久没有动弹。
窗外,省委大院里的梧桐树叶在阳光下泛着金光,一片祥和。可韩立的心里,却像是经历了一场十级台风。
他缓缓放下茶杯,起身,走到窗前,看着楼下那些行色匆匆的身影。
望远镜。
显微镜。
这两个词,像两只小虫,在他脑子里钻来钻去,让他坐立难安。
他这辈子,在机关里摸爬滚打了三十年,从一个毛头小子熬到今天这个省委核心部门的实权处长,见过的人,经过的事,比寻常人几辈子都多。什么样的官场话术他没听过?什么样的太极推手他没练过?
他自诩早已修炼得心如古井,波澜不惊。
可今天,他这口古井,被林默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扔进了一块石头。不,那不是石头,那是一块烧红的烙铁,丢进了井里,整个井水都“滋啦”一声,沸腾了。
太可怕了。
韩立感到一阵后怕,那是一种被看穿、被算计,甚至是被操控的恐惧感。
林默不是在请求他的许可。
他是在给他做一道选择题。一道他根本没法选“否”的选择题。
如果自己刚才断然拒绝,说“不行,我们只要望远镜,不要显微镜”,会怎么样?
韩立几乎能想象出后续的画面。林默会立刻认错,态度诚恳地回去写一份歌功颂德的报告。然后,他会想办法,通过别的渠道,将那份“显微镜”材料递上去。
他有这个能力吗?韩立毫不怀疑。一个能悄无声息查到红星厂旧案,还能从一个退休老头那儿拿到致命账本的人,他背后要是没点能量,鬼都不信。夏清月副市长临走前那句意味深长的嘱托,韩立可还记着呢。
到时候,材料一旦引爆,李建国倒台,省委震动。领导追查下来,发现政策研究室早就掌握了线索,却压着不报。那他韩立是什么下场?
欺上瞒下,玩忽职守,与问题富商沆瀣一气?
任何一顶帽子扣下来,他的政治生涯都将当场画上句号。
而现在呢?
他“默许”了。
这个“默许”,妙就妙在,他什么都没说。他只是说“把握好分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