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66章 旱魃肆??与借刀计

第66章 旱魃肆??与借刀计(1/2)

目录

第66章 旱魃肆虐与借刀计

李若琏领命而去,背影裹着京城春夜尚未散尽的寒气,像一柄出鞘的刀,锋芒直指那条藏在暗处的“泥鳅”。信王府的临水轩榭里,只剩下朱由检和方正化。湖面吹来的风带着水汽,却吹不散朱由检眉宇间那一丝冷意。

“方伴伴,”朱由检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你说,崔应元那条老狗,是闻到什么味儿了?还是…纯粹闲得慌,想给本王添点堵?”

方正化微微躬身,尖细的嗓音在夜色里压得更低,带着一种老狐狸般的揣摩:“回殿下,老奴以为,两者皆有。魏阉如今权势熏天,爪牙遍布,信王府这些年虽低调,但工坊进出的物料、沈老板船队的动静,终究不可能完全瞒过有心人。尤其是…”他顿了顿,浑浊的老眼闪过一丝精光,“殿下以‘体弱好静’为由深居简出,却又时不时弄出些新奇精巧之物,甚至前些日子工坊还‘试制烟花不慎’闹出过响动…落在崔应元、田尔耕这些专司侦缉的恶犬眼里,便是‘反常’。反常,就值得探一探。至于探到什么程度,是例行公事,还是得了上峰授意…眼下还难说。”

“探一探…”朱由检嘴角勾起一抹没有温度的弧度,手指无意识地在冰冷的石桌面上敲击着,“那就让他们探。把‘泥鳅黄三’这条线攥紧了,本王倒要看看,他背后还能扯出什么大鱼。王府和工坊的警戒,尤其是图纸、硝石、酸罐这些核心,务必滴水不漏。明哨暗哨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告诉个可疑的鬼影!再出纰漏,提头来见!”

“老奴明白!”方正化腰弯得更深,语气斩钉截铁,“老奴亲自去督管,保管两只耗子钻进来,都得给它登记造册,查清它祖宗八代!”

“嗯。”朱由检挥挥手,方正化立刻悄无声息地退下,像一抹融入夜色的影子。

危机暂时被圈定在可控范围内,但朱由检的心并未完全放下。他踱步到轩榭边,望着黑沉沉的水面,思绪却飞向了更远的西北方。小冰河期的寒意,应该已经像无形的巨手,开始攥紧那片黄土地了。历史记忆里,那场席卷陕甘晋、最终葬送了大明的滔天巨浪,源头不过是一场持续无雨的干旱。

“算算日子,也该有消息回来了…”他低声自语。

仿佛是响应他的预感,仅仅过了两天,一份带着明显加急标记的密报,就由李若琏亲自送到了朱由检的书房。

密报来自陕甘。送信的探子显然一路风尘仆仆,脸色黝黑,嘴唇干裂起皮,眼窝深陷,身上的尘土仿佛浸透了骨髓。他单膝跪地,声音嘶哑,带着长途奔波的疲惫和亲眼目睹惨象后的沉重:

“启禀殿下!卑职等深入陕北、陇东,所见…触目惊心!自去岁入冬至今,滴雨未落!河道干涸见底,田土龟裂如蛛网,深可容拳!麦苗…根本就没长出来,地里只有一片枯黄死寂!”

他喘了口气,继续道:“灾情最重的米脂、绥德、庆阳几府,树皮草根已被啃食殆尽!卑职亲眼所见,村落十室九空,饿殍倒毙道旁无人掩埋者…比比皆是!有饥民以‘观音土’(一种白色粘土)充饥,腹胀如鼓,痛苦而死…更有传言,已有…已有易子而食之惨剧发生!”

书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方正化垂着眼皮,面无表情,但拢在袖中的手指微微蜷紧。李若琏脸色铁青,牙关紧咬,他出身底层,对民间疾苦体会更深。朱由检坐在书案后,面沉如水,指尖捏着那份薄薄的密报,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历史的惨剧正以最残酷的方式在他眼前拉开序幕,每一个字都带着血腥和绝望的气息。

“官府呢?”朱由检的声音异常平静,平静得让人心头发寒,“朝廷的赈济呢?地方官吏在做什么?”

探子脸上露出愤懑和鄙夷:“回殿下!官府?官府粮仓早已空空如也!仅有的些许陈粮霉粟,也被层层克扣,落到灾民手中,不过杯水车薪!至于赈济…更是遥遥无期!卑职探得,陕西布政使司的奏报,将灾情轻描淡写,只说是‘局部欠收’,请求朝廷‘酌量蠲免’!而地方官吏…卑职亲眼所见,延安府衙的官老爷们,依旧在府中饮酒作乐!更有甚者,勾结当地豪强,趁灾囤积居奇,粮价已涨至斗米千钱!灾民卖儿鬻女,亦难求一餐!”

“好!好一个‘局部欠收’!好一群‘牧民’的官老爷!”朱由检怒极反笑,眼中寒芒爆射,“蠲免?蠲免能当饭吃吗?!这帮蛀虫,脑子里除了捞银子,还剩什么!”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笔架上的狼毫都跳了起来。

“殿下息怒!”李若琏和方正化同时躬身。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怒火。愤怒解决不了问题。他看向探子:“流民动向如何?”

“回殿下,已有小股流民聚集!”探子精神一振,这是关键信息,“多则数百,少则数十人,由一些胆大凶悍之徒领头,啸聚山林,或流窜于州县交界荒僻之处,专事抢掠富户、地主粮仓!手段…颇为凶残!据卑职打探,其中几股较大的,首领名号已传开,一个叫高迎祥,据说是驿卒出身,弓马娴熟,颇为悍勇;另一个叫王大梁,本是边军逃卒,心狠手辣!官府也曾派衙役、卫所兵清剿,但…这些兵丁同样缺粮少饷,士气低落,往往与流寇稍一接触便溃散,甚至…甚至有兵丁反被饥民裹挟入伙!如今官府对城外已是力不从心,只能紧闭城门,任由城外成了人间地狱!”

高迎祥!王大梁!这两个在明末农民战争史上留下浓重血色的名字,终于提前登上了舞台!

朱由检的心沉了下去。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历史的车轮正沿着既定的轨迹,带着毁灭性的力量滚滚向前。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知道了。你一路辛苦,下去好好休息,领双份赏银。”朱由检挥退探子。

书房内再次陷入压抑的沉默。陕甘的惨状如同一块巨石压在心头。

“殿下,”李若琏打破沉默,语气带着一丝急切和忧虑,“流民已成气候,若任其坐大,恐成心腹大患!是否…让卑职抽调些人手,潜入陕甘,设法…招抚或…扼制其首领?”他做了个向下切的手势。这是锦衣卫最直接的处理方式。

朱由检缓缓摇头,目光深邃:“远水解不了近渴。你的人手,现在最重要的是盯死京城的魑魅魍魉!陕甘之乱,根源在于天灾,更在于人祸!官逼民反!杀几个高迎祥、王大梁,明日还会有李闯王、张献忠冒出来!治标不治本。”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粗略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陕甘的位置:“当务之急,是粮食!是活命的口粮!没有粮食,任何安抚都是空谈!没有粮食,再温顺的百姓也会变成吃人的野兽!”

方正化适时开口,带着阴冷的算计:“殿下,灾情如此惨烈,朝廷却装聋作哑,地方官更是沆瀣一气,只顾自己捞钱。此乃天赐良机!我们何不…将此事在京中‘宣扬’开来?尤其是那些清流御史,正愁找不到魏阉的把柄。若让他们知道,魏阉的徒子徒孙在地方上如此草菅人命,坐视灾民成匪…定能掀起一场风波!既能打击阉党气焰,或许…也能逼朝廷拿出点赈济来?”

借刀杀人?利用清流言官去弹劾阉党地方官,给朝廷施压?

朱由检眼中闪过一丝意动。这确实是个办法。既能给魏忠贤添堵,又能为灾民争取一线生机。然而,他随即冷静下来。现在还不是和魏忠贤正面冲突的时候。自己羽翼未丰,贸然引爆陕甘这个火药桶,火势很可能失控,甚至烧到自己身上。那些清流言官,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会打嘴仗,真指望他们办成实事?恐怕难。

“不妥。”朱由检最终摇头,否定了方正化的提议,“此时将灾情捅破,固然能让魏阉难堪,但朝廷反应迟缓,层层推诿,等那点象征性的赈济发下去,饿死的尸骨都寒透了。而且,动静太大,反而会让魏阉警觉,把目光死死盯在我们身上,妨碍我们后续行事。”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坚决,“活民,不能指望那群蠹虫!靠我们自己!”

“靠自己?”李若琏和方正化都是一愣。陕甘远在千里之外,鞭长莫及啊!

朱由检的目光离开地图,转向南方,仿佛穿透了墙壁,看到了富庶的湖广、江南。“沈廷扬的船队,是不是快回来了?”

方正化立刻心领神会:“回殿下,按行程估算,沈老板的船队满载南洋硝石、硫磺等物,约莫再有半月,可抵天津卫。”

“很好。”朱由检眼中精光闪烁,“传信给沈廷扬,船队抵达后,硝石硫磺按计划入库。然后,立刻!马上!让他组织他手下最精干、最可靠的船队和商号,带上本王的手令和…足够压死人的银子,掉头南下!目标:湖广、江西,乃至江南苏松常熟等未遭灾的鱼米之乡!给本王敞开了收粮!有多少,收多少!价格可以略高于市价,但务必隐秘、迅速!粮食到手后,不要走陆路,太慢太显眼!利用漕运水路,还有沈家自己的海船河船,秘密转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