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首批接装部队的反馈(1/2)
小批量试生产的第一批装备——五辆QN-001A“麒麟”主战坦克和三辆QN-002“麒麟”重型步兵战车,在完成厂内最终检验和部队接装人员培训后,如同即将出鞘的利剑,被正式交付给了早已严阵以待的、作为试点单位的北方军区某重型装甲旅“钢铁先锋团”。
这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和过硬作风的部队,也是雷副旅长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们对新装备充满了期待,但也带着一线部队特有的挑剔和务实。他们的反馈,将是对“麒麟”平台最真实、最残酷的战场预检验。
陈北玄亲自带领着一支精干的技术保障团队,随同装备一起进驻了部队驻地,他们将进行为期数月的伴随保障和试用数据收集。
最初的几天,是熟悉和磨合。部队选拔出来的最优秀的车组乘员,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新装备的操作规程、技术性能和保养要点。电传操控、多功能显示屏、高度集成的火控系统……这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新奇,也有些不适应。
“这玩意儿太安静了,不开起来都不知道它已经启动了!”一名老坦克驾驶员摸着“麒麟”冰凉的车体,感慨道,“就是这侧杆操控,得习惯习惯,总感觉没机械杆那么‘带劲’。”
“火控系统是厉害,目标锁定又快又准,就是这界面有点复杂,紧急情况下怕按错。”一名炮长在模拟训练后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陈北玄和技术团队认真记录着每一条反馈,并耐心解答疑问,现场演示优化后的操作流程。他们甚至根据部队的习惯,连夜微调了部分显示界面的布局。
真正的考验来自于野外实战化训练。
在一次长途机动拉练中,一辆QN-001A在复杂山地连续行驶了数百公里后,驾驶员报告主电机运行噪音略有增大,同时监控数据显示其轴承温度比同批其他车辆稍高。
技术团队立刻进行检查。由于设计了便捷的检测接口,他们很快定位了问题——电机的一个支撑轴承因长途颠簸和负荷,出现了微量的预紧力变化,导致运行噪音和温升略微超标。
“问题不大,但需要调整。”陈北玄判断。他们利用随车携带的专用工具,在现场就完成了轴承预紧力的重新调整和校准,车辆很快恢复了正常。
这件事让部队看到了新装备模块化设计和便捷维护的优势,但也提醒了研发团队,在极端使用条件下,对关键部件的状态监控和维护规程需要更加细化。
另一件事则发生在QN-002步兵战车上。在一次模拟载员步兵班快速上下车训练中,部队反映尾门液压支撑杆在严寒环境下动作略显迟缓,影响了步兵快速突击的速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