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第170集:河西风动启新程(1/2)
第170集:河西风动启新程
沙地里的风渐渐缓了,夕阳把沙丘染成金红色,像铺了层融化的琥珀。双经渡将最后一块湿布敷在昏迷者的额头上,随安则在一旁煮着药,沙砾垒起的小灶上,陶罐里咕嘟咕嘟冒着泡,飘出淡淡的薄荷与甘草香。
“先生,他烧退些了。”随安探了探那人的脉搏,脸上露出点喜色,“脉也没那么浮了。”
双经渡点头,目光落在那人怀里的陶瓶上。方才趁他昏睡,双经渡打开看过,里面装的是晒干的青蒿,叶片蜷曲,带着淡淡的清苦气——正是《内经》中记载“清热解暑”的药材,对付温疟最是对症。周掌柜不远千里送这药去甘州,看来甘州的疫情,恐怕与虢州的温疟脱不了干系。
“随安,记着这青蒿的性味。”双经渡拿起一片晒干的青蒿,递给他,“味苦,性寒,归肝经、胆经。除了治疟,还能退虚热。《内经》说‘热者寒之’,这药便是‘寒之’的代表。”
随安接过青蒿,放在鼻尖闻了闻,认真点头:“弟子记下了。就像虢州时,先生用它配着黄芩、连翘,治好了好多温疟患者。”
双经渡笑了笑,想起虢州破庙里的医棚,想起老妇捧着药碗的手,想起药农之子第一次认出黄芩时眼里的光。那些日子,药材短缺时,他们在山涧边辨认草药;谣言四起时,他们用痊愈者的亲身经历破除虚妄;官府博弈时,他们以“标本兼治”的道理说服刺史——《黄帝内经》的医理,《金刚经》的悲悯,终究是融在了一起,成了渡人的舟楫。
“先生,您看!”随安忽然指向远方,声音里带着惊喜。
双经渡抬头,只见夕阳尽头,出现了一道模糊的黑影,像水墨画里淡墨勾勒的轮廓。随着骆驼一步步走近,那轮廓越来越清晰——是城墙!灰褐色的城墙蜿蜒在戈壁上,城头上隐约能看到飘动的旗帜,正是甘州城的轮廓。
“真的到甘州了!”随安兴奋地拍了下手,母驼似乎也受了感染,铜铃“叮铃叮铃”响个不停。
昏迷的商人这时哼了一声,缓缓睁开眼睛。他茫然地看了看四周,又看了看双经渡,忽然挣扎着想坐起来:“药……我的药……”
“莫急,药在这儿。”双经渡扶着他坐起身,递过一碗温水,“你脱水太久,先喝点水。”
商人喝了水,精神好了些,这才看清眼前的僧人,又看了看那两匹骆驼,忽然想起什么,抓住双经渡的手:“您是……您是虢州的双经渡先生?”
双经渡微怔:“施主认得我?”
“认得!认得!”商人激动起来,“我是回春堂的伙计,周掌柜常说起您!他说您用《内经》的法子治好了虢州的温疟,还说您读《金刚经》能安人心!”他指了指怀里的陶瓶,“掌柜的听说甘州也闹起了温疟,急得不行,这青蒿是您当初用过的方子,他说一定能派上用场,就让我赶紧送来!”
原来如此。双经渡心里了然,周掌柜这是把他当成了救命的希望。他望着近在咫尺的甘州城墙,城门口似乎人影稀疏,不复往日商旅往来的热闹,想来疫情已让这座城蒙上了阴影。
“先生,我们现在就进城吗?”随安问,眼里既有期待,也有紧张。
双经渡摇了摇头:“他身子还虚,今晚先在城外歇息,明日一早再进城。你把剩下的青蒿收好,这药或许能派上大用场。”
夜里,三人在城墙下的废弃驿站歇脚。随安守着篝火,听着远处偶尔传来的驼铃声,忍不住问双经渡:“先生,我们从虢州走到这里,救了好多人,可前面还有甘州,还有更远的地方……您会不会觉得累?”
双经渡正在灯下翻看《黄帝内经》,闻言抬头,月光从驿站的破窗照进来,落在他脸上,温和而沉静。“累吗?”他笑了笑,“《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若心里总想着‘累’,便住于‘累’了;若想着‘能多救一人便好’,便住于‘慈悲’了。”他合上书,望向窗外的星空,“你看这河西走廊,从东到西,多少朝代更迭,多少人来人往,可医者的本分,从来没变过——医病,渡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