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双经问渡 > 第127章 第127集:堂前论疫

第127章 第127集:堂前论疫(1/2)

目录

第127集:堂前论疫

虢州刺史府的正堂,梁柱上的朱漆已有些斑驳,却仍透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威严。刺史李嵩端坐在案后,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案上的青瓷镇纸,目光沉沉地落在阶下那个身着粗布长衫的男子身上。

双经渡立在堂中,一身布衣洗得发白,袖口甚至磨出了细密的线头,可他脊背挺得笔直,那双看过太多生死的眼睛里,没有丝毫面对官威的怯懦,只有一种沉静如水的笃定。他刚将控制疫情的三策说完,堂内便陷入了难堪的沉默,连廊外的风穿过窗棂,都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滞涩。

“开粮仓?”李嵩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双先生可知,粮仓乃朝廷命脉,非州府主官擅动之理?莫说我无权,便是有权,凭你几句话,就要我拿乌纱帽去赌?”

他说着,将那份写有“疫气传播三途”的纸条推到案边,纸页边缘被他指尖捏出了几道褶皱。“什么飞沫、接触、秽气,《礼记》《周礼》从未有此说,倒像是你凭空杜撰的妄言。”

双经渡微微欠身,语气平和却字字清晰:“大人,医道与礼法虽殊途,却同归于‘活人’二字。《黄帝内经·素问》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如今疫情如燎原之火,府衙仆役已染病三人,若再等‘朝廷令下’,恐火势已烧至梁柱,那时便是想救,也无济于事了。”

“放肆!”李嵩猛地一拍案几,青瓷镇纸被震得跳了跳,“你敢咒我虢州府衙?”

阶下的差役们立刻按了按腰间的佩刀,眼神凌厉地看向双经渡,堂内的气氛瞬间紧绷如拉满的弓弦。双经渡却仿佛未觉,只是缓缓抬起眼,目光掠过李嵩因愤怒而涨红的脸颊,落在他微微发颤的手指上——那是连日来被疫情和朝不保夕的恐惧搅扰出的失态。

“大人息怒。”双经渡的声音依旧平稳,“我非咒,乃忧。昨日破庙收治一病患,原是府衙后厨的杂役,他说三日前曾给西跨院送过菜,而今日西跨院的张嬷嬷便已发热。这便是‘接触传播’,如多米诺骨牌,推倒一张,便会连带着塌一片。”

他顿了顿,从怀中取出一个油纸包,解开绳结,里面是几片晒干的黄芩和板蓝根。“这些药草,生于山野,本无贵贱,却能解温疟之毒。正如百姓,虽无官身,却是州府根基。根基若腐,楼宇何存?”

李嵩的呼吸微微一滞,他瞥了一眼站在侧首的幕僚王参军。王参军会意,上前一步低声道:“大人,双先生所言确有几分道理。昨日城西又报二十余例,若再蔓延……”他没说下去,但那未尽之语里的恐慌,足以让任何一个为官者心惊。

李嵩的手指在案几上敲了敲,目光转向双经渡:“你说要设隔离区,分轻症、重症,可城中哪有这般地方?总不能将他们赶到城墙根下吧?”

“可借用城东废弃的驿站。”双经渡答得极快,“驿站院落开阔,房舍整齐,且离居民区较远,便于管理。轻症者居前院,可自行服药、活动;重症者居后院,由医者专人照料。再派差役守在四周,严禁随意出入,此为‘隔离’之要。”

他说着,从行囊里取出一卷麻布,摊开在地上。麻布上用炭笔简单画着驿站的布局,前院、后院、水井、柴房的位置一目了然,甚至连病患每日的汤药分发、秽物焚烧的地点都做了标记。

李嵩看着那幅简陋却条理清晰的图,心中的防线悄然松动了几分。他为官多年,见过不少夸夸其谈的术士,也遇过一些墨守成规的医者,却从未见过像双经渡这样的人——既有治病的实学,又有处事的条理,更难得的是那份临危不乱的沉静。

“你要多少粮食?”李嵩忽然问道,语气里的尖锐淡了许多。

双经渡拱手道:“不求精米,只需糙米、杂粮即可。每日按病患与流民人数分发,保证不浪费一粒。待疫情平息,我愿与大人一同清点账目,上报朝廷,说明缘由。”

“上报朝廷?”李嵩冷笑一声,“你可知‘擅自开仓’是何等罪名?轻则罢官,重则流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