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潜意识猎人 > 第57章 逆熵之痕

第57章 逆熵之痕(1/2)

目录

潜艇监听站的冰冷空气,似乎也无法降低三人从“数据坟场”带回的、来自规则层面的寒意。楚雅留下的信息如同烙印,灼烧着他们的思维。

“周期性编译……外部接口……逆熵流……”周屿反复咀嚼着这些词汇,眼神锐利如手术刀,试图剖开其下隐藏的逻辑,“如果‘摇篮’是一个旨在维持‘确定性’的系统,那么‘逆熵’——混乱度的增加,确实是定位其‘外部’连接最理想的灯塔。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一个趋向秩序的世界里,寻找天然的、持续性的‘混乱之源’。”

他调出存储在独立设备中的、所能收集到的全球异常现象数据,包括未被官方公开的奇异自然报告、无法解释的能源波动记录,甚至是一些被视为谣传的超自然事件档案。数据庞杂,真伪难辨。

“范围太大,时间太短。”周屿的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眉头紧锁,“而且,‘清道夫’已经被惊动。我们暴露的风险正在指数级增加。”

林见清靠坐在锈蚀的仪器旁,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却有些奇异的变化。从“数据坟场”归来后,她感觉那片冰冷的“信息海”与自身的融合似乎加深了一层。痛苦依旧,但某种“通透感”也开始显现。她不再仅仅是被动地“看到”信息,而是开始能隐隐“理解”某些信息片段之间的因果链条和潜在关联。

听到周屿的话,她下意识地将自己的感知“沉入”周围的环境信息场中。监听站厚重的屏蔽减弱了外界的杂音,但也让她更能专注于内部残留的、微弱的历史数据。

她的“目光”掠过那些老旧的设备,读取着它们衰减的电磁场中记录的、过去数十年的零星碎片——士兵的交谈片段、雷达扫描的固定模式、某个维修人员在控制台角落无意刻下的日期……

这些信息看似无用,但在她此刻的感知中,它们如同散落的拼图碎片。楚雅灌输的关于“摇篮”协议、信息拓扑和因果建模的知识自动运转起来,试图将这些碎片置入一个更大的、关于科拉半岛及其周边区域的“信息历史模型”中。

突然,几段看似毫不相干的信息碎片,在她的意识中碰撞,迸发出微弱的“火花”。

一段是来自监听站日志数据库的残片,提及多年前一次异常的、持续了数小时的“区域性通讯静默”,原因不明,记录语焉不详。

另一段是她之前逃亡途中,无意间从某个废弃气象站设备中“读取”到的、关于巴伦支海某片海域表层水温与洋流模型的、极其细微且短暂的反常数据波动,与主流监测数据存在无法解释的微小偏差。

还有一段,是她刚刚从周屿调出的异常现象档案中“瞥见”的、一则关于挪威北部偏远渔村的古老传说,提及一片被称为“鬼海”的区域,指南针会失灵,船只偶尔会报告看到“海市蜃楼”,但显示的却是完全陌生的海岸线。

这三者之间,在时空上存在模糊的关联性。更重要的是,当林见清尝试用楚雅知识中关于“逆熵”和“接口扰动”的理论模型去套用时,这些碎片的“信息特征”竟然呈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违背周围环境“确定性”趋势的微弱“不协调感”。

就像一幅完美拼图中,几块颜色、形状几乎匹配,但内在纹理却指向完全不同图景的碎片。

“也许……不用全局搜索。”林见清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的沙哑,她抬起手,指尖在空中虚点,仿佛在勾勒无形的脉络,“我们可以……定位局部的‘信息伤疤’。”

周屿和苏晴立刻看向她。

“信息伤疤?”苏晴轻声问。

“系统运行……总会留下痕迹。尤其是……涉及‘外部’交互,或者……规则冲突的地方。”林见清努力组织着语言,尝试将那种抽象的感知具体化,“这些痕迹……会像伤疤一样,在信息层面留下……难以完全愈合的‘扭曲’。它们可能表现为……无法解释的自然异常、持续的逻辑矛盾点、或者……与周围环境信息流向不符的……‘涡流’。”

她将自己捕捉到的那几段信息碎片,以及它们之间那微弱的、“逆熵”式的关联性,分享给了周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