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80年替考北大后我成了学术妲己 > 第137章 “一无所有”的躁动

第137章 “一无所有”的躁动(1/2)

目录

初夏的傍晚,晚风带着未名湖畔青草的气息。

也带来了一阵突兀的、声嘶力竭的歌声,打破了校园往日的宁静。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苏想正和陈知行、周炽从图书馆出来,准备去机房继续完善【863计划】的申请材料。

这破锣嗓子般的吼叫和简单重复的旋律,让她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秀气的眉头紧紧皱起。

只见湖边的空地上,围着一大群学生,人群中一个穿着旧军装、留着长发的男青年,抱着一把木吉他,闭着眼睛,涨红了脸,用尽全身力气在嘶吼着。

他脚边还放着一个敞开布的吉他盒,里面零星放着几分几毛的纸币。

周围的人群却异常兴奋,有的跟着节奏跺脚,有的甚至激动地挥舞着手臂,眼神里充满了某种狂热。

“这……这是什么?”

苏想忍不住低声问,语气里满是无法理解,“他唱歌……怎么像在跟人吵架?而且调子……”

她斟酌了一下用词,“很特别。”

周炽也是一脸嫌弃:“谁知道呢,最近好像挺多人这么唱,吵死人了,跟咱们实验室示波器坏了的声音似的。”

陈知行推了推眼镜,冷静地分析:

“根据音调、节奏和歌词内容初步判断,这是一种情绪宣泄大于艺术表达的演唱形式。”

他的语气像在分析一组异常数据。

就在这时,李泽川不知从哪儿晃悠了过来,嘴里叼着根狗尾巴草,看着那群狂热的学生,嗤笑一声:

“崔健的《一无所有》,现在最火的。一帮人吃饱了撑的,瞎嚷嚷。”

“一无所有?”

苏想更困惑了。

她想起自己家徒四壁的县城小屋,想起姐姐昂贵的医药费,想起父母为生计奔波的身影……真正一无所有的人,是没有力气这样嘶吼的。

她无法理解这种刻意强调的“贫穷”和“愤怒”为何会成为一种潮流。

“走吧,没什么好看的。”

陈知行对这种“无意义”的躁动不感兴趣。

“就是,还不如去讨论咱们的算法有意思。”

周炽附和道。

苏想最后看了一眼那个还在嘶吼的歌手和狂热的人群,摇了摇头,跟着伙伴们离开了。

这种属于86年夏天的、独特的文化符号,在她这个满脑子都是数据、模型和生存压力的理工科女生心中,没有激起任何共鸣,只留下了一串问号。

然而,另一种她更难以理解的“文化冲击”,很快就要降临到她头上了。

“863计划”的申请材料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北斗”团队几乎以机房为家。

这天下午,苏想好不容易抽空去了一趟图书馆还书,刚走出门口,就被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戴着黑框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男生拦住了。

“苏想同学!”

男生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戏剧般的朗诵腔调,他手里还捏着一叠厚厚的信纸,

“请……请留步!”

苏想认得他,中文系有名的才子,诗社的骨干,好像叫徐志文。

她和他只在一次跨系活动上有过一面之缘。

“徐同学?有事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