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新课题的挑战(1/2)
姐姐苏念病情的显着改善,如同给苏想注入了最强的兴奋剂。
她将以全部的热情投入到【863计划】课题的申请准备中。
刘教授提供的课题方向——“智能决策与复杂系统仿真”,极其宏大且前沿。
这对于“北斗”团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他们之前的动态预测模型,可以看作是这个问题的一个具体应用和子集。
而现在,他们要站在更高的层面,去思考和设计一个更通用、更强大的理论框架和实现路径。
分歧,来得比预期更快。
团队讨论会上,陈知行站在写满复杂公式的黑板前,镜片反着光,语气如同他笔下的数学符号般不容置疑:
“必须从数学原理出发,先解决智能的本质刻画和复杂系统涌现行为的可计算性。没有理论基石,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周炽立刻坐不住了,“啪”地一拍桌子:“等等!那得研究到猴年马月去?要我说,就该拿着咱们现有的模型,直接去啃几个硬骨头,比如城市交通流,边干边学,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周炽争辩道,他渴望尽快看到模型在更广阔领域发挥作用。
苏想则介于两者之间。
苏想看着一个执着于“地基必须打到地心”,一个恨不得“明天就盖成摩天楼”,忍不住扶额。
她试着打圆场:“陈学长的理论指引很重要,周炽的应用验证也不能少,我们能不能……”
“停!”李泽川懒洋洋地举手打断,他対纯理论辩论敬谢不敏,“二位,不管上天还是入地,算力和数据呢?我这边能抠搜点超算时间,但关键领域的真实数据,咱总不能去人家单位门口蹲点捡吧?”
会议一度僵持。
陈知行的固执冷峻对上周炽的急躁火暴,实验室气温骤降。
苏想感到一阵头疼,她意识到,新课题的难度,远超之前的“银河杯”,它考验的不仅是技术能力,更是团队的战略眼光和协作能力。
就在争论最激烈时,苏想接到了姐姐苏念从医院打来的电话。
苏念的声音依旧虚弱,却带着一种洞悉的平静:
“想想……我听你上次说起,你们的新课题……好像遇到了点麻烦?”
“姐……”
苏想有些无奈。
“别着急。”
苏念轻声说,“我记得……你以前解不出的数学题,总是试图一下子找到最完美的解法,反而把自己绕进去。
后来……你学会先拆开,从最简单的部分做起,一步步……就通了。”
姐姐的话,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苏想纷乱的思绪。
她放下电话,重新看向还在争论的陈知行和周炽,心中有了主意。
再次召开团队会议时,苏想没有直接参与陈知行和周炽的路线之争。
她走到白板前,擦掉了上面复杂的公式,画了一个简单的金字塔。
“陈学长,周炽,你们的想法都有道理。”
苏想的声音清晰而沉稳,“我们能不能这样——将这个宏大的课题,像搭积木一样,分解成不同的层级?”
她在金字塔底部画了几个方块:
“最底层,是陈学长强调的核心理论基石,研究智能决策的数学本质和复杂系统的基本规律。
这一层,追求的是极致的严谨和普适性,可能需要长期投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