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都重生了,当个海王怎么了 > 第195章 又要搬家?

第195章 又要搬家?(2/2)

目录

“第三,体量与价值的平衡。 华润大厦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我们无需全部拿下,初步测算,收购其中超过8万平方米的核心楼层,即可完美满足总部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需求,并预留充足的弹性空间。这既避免了过度投资,也确保了空间的充足性。”

“第四,资产本身的金融属性。”

乔晚看向武卫,补充道,

“在京都核心区持有如此规模的顶级写字楼资产,不仅解决了办公问题,其本身也是一项极其优质的不动产投资,具备强大的保值和增值潜力。即便数年后我们搬入自建总部,这栋物业无论是整体出租还是部分出售,都将为集团带来丰厚的财务回报。”

武卫边听边缓缓点头,乔晚的分析显然打动了他。

购买华润大厦,从一个巨大的成本支出,转变为一个兼具实用性和投资价值的战略选项。

接着,乔晚切换了幻灯片,屏幕上出现了一栋造型别致、充满文化气息的建筑——第三极书局。

“接下来,是关于昊天研究院的过渡方案。”

乔晚的声音带着一丝对文化底蕴的尊重,

“研究院不同于总部,它需要的是能够沉静思考、激发灵感的学术圣地。因此,我推荐的目标是——位于中关村核心区,素有‘知识殿堂’之称的第三极书局主楼。”

她继续分析:

“第一,无与伦比的学术氛围。 中关村是中国的硅谷和智核,高校、科研院所林立,人才密度极高。将研究院设于此地,便于我们吸引全球顶尖的科研人才,也便于与学术界展开深度合作。书局本身自带的文化底蕴和静谧气质,与研究院的定位天然契合。”

“第二,独特的建筑空间与改造潜力。 书局内部空间开阔,层高充足,其原有的格局经过专业设计,非常适合改造为开放式研究区、独立实验室、讨论室和安静的思考空间。这种独特的空间感,是标准写字楼无法提供的。”

“第三,可遇不可求的收购机会。 同样由于经营模式的挑战和宏观环境的影响,第三极书局的所有方正在寻求整体转让这栋物业。这是一个非常稀缺的机会,错过很难再找到如此位置和气质都完美匹配我们研究院需求的物业。”

乔晚的汇报结束后,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唐骏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充满期待的表情,武卫则在快速计算着收购这两处物业所需的资金和可能的财务模型。

许昊没有立刻说话,看了看屏幕上华润大厦和第三极书局的影像。

他的目光在两者之间游移,脑海中飞速权衡着利弊、时机与长远影响。

几分钟后,他重新坐下,目光扫过三位核心重臣,眼神中已然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

“很好!”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打破了沉默,

“乔晚的分析非常透彻,方案极具战略眼光。这不仅仅是解决空间问题,更是一次优化集团资产结构、强化品牌形象、为未来发展蓄力的关键布局。”

他清晰地下达指令:

“决议一:集团总部过渡期驻地,定于华润大厦。我们要不惜代价,拿下它!”

“决议二:昊天研究院临时家园,定于第三极书局。我们要把它打造成一个能吸引并留住世界级科学家的科研圣地!”

他看向乔晚,目光中充满了信任与期待:

“乔晚,这两项收购谈判,由你全权负责!立即组建最强的并购谈判团队,聘请最顶尖的法律和财务顾问。我要在三个月内,看到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框架协议!”

“是!许董!保证完成任务!”

乔晚挺直脊背,毫不犹豫地接下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眼中燃烧着挑战的火焰。

“武卫,”

许昊转向cFo,

“你全力配合乔晚,统筹调度所有资金,确保收购款项以及后续的改造装修资金能够及时、足额、高效地到位。”

“明白,许董!资金链绝不会成为障碍。”

武卫郑重承诺,大脑已经开始飞速运转,规划资金的调度方案。

“唐骏,”

许昊最后看向总裁,

“你的任务是内部统筹。立刻启动总部和研究院搬迁的预备工作,成立内部搬迁小组,提前规划各部门在华润大厦的办公布局,细化研究院在第三极书局的功能区划分。确保业务无缝衔接,平稳过渡,绝不能因为搬迁影响我们任何一条业务线的正常运行!”

“请您放心!我立刻着手部署,确保万无一失!”

唐骏信心满满地回应,困扰他多日的难题终于看到了彻底解决的曙光。

“好!那就分头行动,全力以赴!”

许昊一锤定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