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 > 第44章 木牛流马的轰鸣

第44章 木牛流马的轰鸣(1/2)

目录

汉中往陇西的蜿蜒古道上,往日里民夫肩挑背扛、步履维艰的景象为之一变。

取而代之的,是数千架形制奇特的“木牛流马”,首尾相连,形成一条蜿蜒起伏的长龙,沿着修缮加固过的栈道和山路,沉稳而坚定地向着西北方向行进。

这些改良后的运载工具,已非最初诸葛亮设计的简易版本。

在陈到提供的轴承、齿轮等模糊概念启发下,经过将作院工匠们无数次摸索、试错、改良,如今的木牛流马,结构更加精巧,承重轮更大,转向机构更为灵活,尤其是关键部位嵌入了打磨光滑的铜制轴承并涂抹了动物油脂后,推动起来省力何止数倍。

吱嘎……吱嘎……

富有节奏的声响回荡在山谷间,并非刺耳的摩擦,而是某种机械结构协同运作的低沉轰鸣,混合着车轮碾过路面的声音,竟带着一种异样的、令人心安的力量感。

每一架木牛流马都装载着鼓鼓囊囊的麻袋,里面是粟米、麦子,或是捆扎整齐的箭矢、修补兵甲的皮革、生铁。

护送队伍的蜀军士卒,神情也比往日轻松不少。

他们只需警惕两侧山岭可能的伏击,而无需再像以往那样,需要分出一大半精力去帮助精疲力尽的民夫推车、扛包。

“停!前方栈道狭窄,分段通行!”前方传来军官的号令。

长长的队伍依令缓缓停下。

几名负责操作的辅兵走到一架木牛流马旁,熟练地扳动几个机关,伴随着几声清脆的卡榫声响,那看似笨重的“木牛”便稳稳地停驻在陡峭的坡道上,纹丝不动。

“嘿,这玩意,真他娘的好使!”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老兵拍了拍冰冷的木质框架,对同伴感慨,“搁以前,这鬼地方,扛着百十斤粮袋,腿肚子都得打颤。现在,扶着这‘牛’走,省劲儿多了!”

同伴点头,咧嘴笑道:“可不是!听说这是大将军(陈到)给丞相提的点子,将作院那帮巧手匠人弄出来的。真是神了!”

“大将军懂的可真多……”

队伍中段,诸葛亮、陈到在一众亲卫的簇拥下,正驻足观察。

诸葛亮轻轻抚过一架木牛流马的框架,手指在那些结合了榫卯与简易齿轮传动的部位流连,眼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赞叹光芒。

他亲自上手,试着推动了一下满载的车辆,感受着那远超预期的轻便。

“妙哉!”诸葛亮收回手,看向身旁的陈到,由衷赞道,“叔至,你所献之轴承、齿轮诸念,看似简单,实乃画龙点睛之笔!使此木牛流马效能倍增,省民力无数!此物,真乃国之瑰宝,社稷之幸!”

陈到连忙躬身,语气恳切:“丞相谬赞。此物根本,乃丞相之妙思,匠心之独运。到不过偶有所感,拾遗补阙,提及些许粗浅概念。若非丞相采纳,匠人们呕心沥血,反复试制,焉有今日之效?到不敢居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