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诸葛亮的“持久战”宣言(1/2)
汉中,沔阳大营。
相较于陈仓前线的肃杀,此地的气氛多了几分凝重后的决然。
中军大帐内,将星云集。
诸葛亮立于巨大的陇西地图前,羽扇不再轻摇,而是稳稳握在手中,目光扫过帐中每一位将领。
陈到、魏延、赵云、王平、吴懿、高翔……众人的脸上带着征战的风霜,更带着对当前困局的思索。
“诸位,”诸葛亮的声音清朗,打破了帐中的沉寂,“司马懿坐镇长安,深沟高垒,坚壁清野,意图已然明了。”
他的羽扇指向地图上代表魏军防线的那些密集标记。
“他欲效仿当年对峙祁山之法,凭借关中地利与雄厚根基,耗我粮秣,疲我师旅,待我粮尽自退,再行追击。”
魏延冷哼一声,抱拳出列:“丞相!司马懿老儿做缩头乌龟,我等岂能遂他心意?末将愿领精兵,绕过郿城,直扑长安!看他出不出战!”
诸葛亮微微摇头:“文长勇略可嘉。然司马懿非曹真,长安更非陈仓。其防线严密,兵力雄厚,贸然深入,若其依旧坚守,断我归路,则危矣。”
他目光转向陈到:“叔至,你与司马懿在陈仓交过手,以为此人用兵如何?”
陈到沉声道:“回丞相,司马懿用兵,稳如磐石,狠如毒蛇。其眼光毒辣,一眼便看穿我军远征,利在速战之短。故而选择最稳妥,也最难破解的消耗之策。其坚壁清野,更是决绝,意在从根本上瓦解我军持续作战之能。”
诸葛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叔至所言,切中要害。司马懿确是劲敌,他这一手,若在往日,确能令我军进退维谷。”
他话锋一转,羽扇重新轻摇起来,语气中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笃定。
“然,今时不同往日!”
他的羽扇在地图上陇西三郡——南安、天水、安定的位置重重一点。
“司马懿欲耗我?我便与他耗上一耗!”
众将精神一振,目光齐刷刷聚焦在诸葛亮身上。
“其一,粮草转运!”诸葛亮声音提高,“昔日北伐,粮道漫长,转运维艰,确为掣肘。然如今,我军已有‘木牛流马’!”
他看向负责后勤的参军蒋琬。
“公琰(蒋琬字),木牛流马于褒斜、傥骆诸道试用,效果如何?”
蒋琬出列,脸上带着振奋之色:“回丞相,木牛流马运转灵便,载重量大,极善山地小道,且省人力大半!以往需民夫数万,如今只需万余辅兵,便可保障前线大军数月之需!此真乃国之神器!”
帐中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和议论声。
魏延瞪大了眼睛:“丞相,此言当真?那玩意真如此好用?”
诸葛亮微笑颔首:“此乃将作院与叔至协力所成,经多次改进,已堪大用。有此物在,我军粮道压力,大为缓解!”
他目光再次扫向陇西三郡。
“其二,便是这新附之地!司马懿坚壁清野,将边缘百姓内迁,焚毁田舍,看似狠辣,却也暴露其力有未逮,无法完全控制陇西广袤之地!”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几个区域。
“南安、天水、安定,此三郡虽经战乱,但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且仍有大量心向汉室之民未曾内迁!司马懿迁走的,多是靠近前线或大城之民。我等为何不能于此,行屯田之策,以战养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