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新胜之困(2/2)
“非是退兵,而是转攻为困,稳固根本,再图进取!”陈到斩钉截铁道,“当下上策,乃是暂缓对秭归的强攻。我军主力应后撤至夷陵一线,依托夷陵城进行休整补充。”
他手指点向地图上的夷陵:“首先,派遣得力将领,彻底肃清夷陵周边乃至通往后方永安道路上的所有吴军残部及不稳定因素,确保后勤补给线安全无虞,并征集民夫,加快转运粮草军资。”
“其次,在夷陵大造攻城器械!井阑、冲车、投石机!没有这些,攻打秭归这等坚城,无异于以卵击石。同时,令将士们充分休整,恢复体力士气。”
“再次,奏请陛下和军师,从后方增调兵力,尤其是擅长水战之部队,或征集、建造船只,以期未来能与陆逊争夺江面控制权,至少保障我侧翼水路安全。”
“最后,”陈到的目光再次投向秭归,“对秭归,我军可采取困守之策。不必大军围城,但需派出数支精锐游骑,不断袭扰其城外,打击其出城采集粮草、打探消息的小股部队,使其不得安宁,无法从容加固城防、积累物资。如此,我可养精蓄锐,彼则日渐困顿。待我军准备充分,时机成熟,再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攻克秭归!届时,陆逊纵有通天之能,亦难回天!”
陈到一番话,条理清晰,利弊分明,既考虑了眼前的困难,又谋划了长远的胜机。
张飞听完,沉默了良久。他虽然渴望立刻报仇雪恨,但也深知陈到的谋划才是老成持重之道。大哥刘备将东路大军交予他二人,他不能因一时意气而铸成大错。
终于,他长长吐出一口浊气,仿佛将胸中的焦躁和怒火也一并吐出,重重坐回案后:“罢了!叔至,你说得对!是俺老张心急了。这秭归…就让它再多立几日!”
他抬起头,眼中恢复了统帅的决断:“就依你所言!明日一早,大军拔营,退回夷陵!留下两千精骑,由你部白毦兵将领统率,负责袭扰秭归,盯死陆逊!其余人马,随俺回夷陵,肃清残敌,修整练兵,打造器械!”
“三将军英明!”陈到心中一块石头落地,拱手领命。他就怕张飞一时冲动,强行攻城。
“俺这就给大哥和孔明写信,说明情况,请他们支援粮草器械,再调些水军过来!”张飞抓起笔,又恢复了雷厉风行的样子。
帐外的夜色依旧深沉,但帐内的决策,却为这支疲惫而兴奋的得胜之师,指明了更稳妥、也更有可能最终取胜的道路。放弃立即强攻的诱惑,转而进行看似缓慢却更为坚实的积累,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战略定力。
秭归城头的火光依旧在远处闪烁,但蜀军大营的灯火,已开始为明天的战略转移做准备。攻克秭归的战役,并未结束,只是进入了另一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