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刘备的抉择(1/2)
东吴虚伪的“求和”被彻底撕碎,带来的并非犹豫,而是更加炽烈、更加统一的愤怒火焰。
然而,这火焰该如何燃烧?
是焚尽江东,还是只灼其肌肤?
朝堂之上,刚刚经历了一场对外交锋,立刻又陷入了内部战略方向的激烈争论。
“打!还有什么可说的?!”
张飞的咆哮再次成为主战派的最强音,他挥舞着粗壮的手臂,眼中血丝未退。
“碧眼小儿都把咱们当猴耍了!求和是假,备战是真!咱们还跟他客气什么?!”
“大哥!陛下!发兵!倾国之兵!顺着长江就推过去!直捣建业!活捉孙权老儿和陆逊小儿!”
“这回非得把他们扒皮抽筋,方解俺心头之恨!灭了东吴,永绝后患!”
“车骑将军所言极是!”
“雪耻复仇,正当其时!”
“灭此朝食!”
一众激进的将领群情激昂,纷纷附和。
昨日诸葛瑾的表演和那份白毦兵提供的增兵情报,彻底点燃了他们心中的战意。
认为东吴外强中干,正是一举踏平的最好时机。
御座之上,刘备面沉如水。
他心中的怒火丝毫不比张飞少,孙权拙劣的缓兵之计,是对他帝王尊严的二次羞辱。
那双握惯了双股剑的手,此刻紧紧攥着龙椅扶手,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倾国东征,一战定乾坤…
这个念头对他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尤其是…
为了云长。
然而,他目光扫过殿下。
诸葛亮羽扇轻摇,眉头微锁,并未附和主战派的狂热。
陈到按剑而立,眼神锐利,却同样保持着沉默。
还有赵云、以及部分文官脸上那不易察觉的忧虑…
“陛下!”
诸葛亮终于开口,声音清晰而冷静,如同冰泉流入沸腾的油锅。
“东吴背信,其心当诛!然,国之大策,不可尽付于意气。”
他走向那幅巨大的舆图,羽扇精准地点在长江三峡一线。
“倾国东征,灭吴之战,非一日之功。孙权据长江天险,水军强盛,非北地曹魏可比。”
“我若举国而去,汉中如何?曹丕新败,然其主力未损,若趁我主力深陷江东泥潭之际,再度南下,汉中若失,蜀中门户洞开,我军将进退失据,首尾难顾!此乃覆国之危!”
他又将羽扇下移,点在建业方向:“即便曹丕按兵不动,我大军顺江东下,千里馈粮,士有饥色。吴军以逸待劳,凭江固守。”
“我军善陆战,而非水战,欲克建业,难如登天!一旦战事迁延,师老兵疲,后果不堪设想。陛下,三思!”
张飞急了:“军师!你怎地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俺…”
“翼德!”刘备沉声喝止,目光却看向诸葛亮。
“孔明,依你之见,当如何?难道这奇耻大辱,就此作罢不成?”
“自然不是!”诸葛亮斩钉截铁,羽扇重重敲在舆图上的两个点——夷陵、秭归!
“陛下!诸君!请看!此二城,乃长江三峡之咽喉,入荆之门户!”
“地势险要,控遏江流!昔日东吴得此二地,则将我锁死於蜀地,难以东出!”
“我军此番战略目标,不应是急于一举灭吴,而应是——夺回夷陵、秭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