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砚底波涛终掀浪(1/2)
张将军的临时军帐设在锁龙堰后方一处高地上,帐内气氛凝重。这位面容粗犷的将领身上带着浓重的血腥和硝烟味,他指着摊在简陋木桌上的地图,向几位幸存的军官和江疏影介绍当前局势。
“洪水冲垮了鞑子两座浮桥,淹了左翼部分营寨,他们的攻势暂缓,但主力未损。”张将军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临安城的位置,“回回炮还在轰击,城墙多处破损,急需加固。更重要的是,我们得到密报,蒙古人正在上游集结船只,很可能想绕过锁龙堰,从水路奇袭!”
众人的心都沉了下去。锁龙堰能挡住正面水势,却无法封锁整个宽阔的江面。
“将军,我们的水军……”一位校尉迟疑道。
“几乎打光了!”张将军一拳捶在桌子上,声音沙哑,“现在能用的,都是些小舢板,如何抵挡蒙古的战船?”
帐内一片沉默。陆沉舟用生命换来的喘息之机,眼看就要失去。江疏影站在角落,听着这些军情,手心冰凉。她忽然想起怀中那张经过密写处理的锁龙堰布防图,除了堰体结构,晏几道还标注了周边一些废弃的漕运水道和隐秘的泊船点。
“将军,”她上前一步,声音不大,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或许……我们不必硬挡。”
张将军看向她,眼神锐利:“江姑娘有何高见?”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江疏影走到地图前,手指沿着钱塘江上游一段蜿蜒的支流划过,“这一带,河道狭窄,水流湍急,两岸多峭壁。如果我们能诱使蒙古战船进入此段河道……”
张将军眼中精光一闪:“你是说,火攻?或者利用地形?”
“不仅仅是火攻。”江疏影回忆起图纸上一处不起眼的标记,那是一个早已废弃的拦河土坝的遗迹,“这里,有一道旧坝基。若我们能提前做些手脚,待敌船过半时……或许能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她没有说出密图之事,只说是自己先前观察地形所得。
帐内军官们议论纷纷,有人觉得可行,有人认为太过冒险。张将军沉吟片刻,猛地抬头:“值得一试!需要多少人?如何诱敌?”
江疏影的心怦怦直跳,她知道自己卷入了一场更大的赌局。“诱敌需要疑兵,动作要大,让蒙古人以为我们要从水路突围或偷袭他们的侧翼。至于旧坝基……需要熟悉水性的工匠,携带火药,秘密进行。”
计划仓促却大胆地定了下来。张将军分派任务,军官们领命而去。江疏影被要求留在相对安全的堰上,协助协调。但她知道,自己无法置身事外。那个计划的核心,源于她脑海中的地图,她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她回到暂时栖身的小屋,从怀中取出那张已被体温焐热的布防图。就着昏暗的油灯,她用特制药水轻轻涂抹图纸边缘空白处。之前密写的关于蒙古人动向的信息显现出来,与张将军的情报相互印证。更重要的是,图纸上清晰地显示,那段狭窄河道上方,有一处突出的巨石,形如砚台,被称为“墨砚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