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穿越到八零年代小山村 > 第125章 非遗体验引客来,民宿改造起新篇

第125章 非遗体验引客来,民宿改造起新篇(1/1)

目录

第125章:非遗体验引客来,民宿改造起新篇

霜降过后,林家村的清晨多了层薄霜,祠堂檐角的铜铃裹着寒气轻响,却挡不住院外的热闹——十来个背着背包的游客正围着王师傅的竹编摊位,看他用细如发丝的竹丝编一只竹篮。

“王师傅,您这手艺也太神了!竹丝这么细,怎么做到不折断的?”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姑娘举着手机录像,语气满是惊叹。王师傅手里的竹刀翻飞,竹丝在他指间绕成花纹,笑着解释:“这得靠‘三分刀工,七分手感’,劈竹时要顺着竹纤维走,剖丝时力道得匀,练个三五年才能摸到门道。”

林悦站在一旁,看着游客们兴致勃勃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自从上周非遗展示区开放后,每天都有游客慕名而来,竹编、扎染体验项目更是场场爆满。她正想跟王师傅说加开体验场次的事,口袋里的手机突然响了,是民宿改造团队的负责人李工打来的。

“林总,您快来看看吧!老院的木梁出了点问题,咱们之前定的改造方案可能得调整。”李工的语气带着焦急。林悦心里一紧,连忙跟王师傅打了声招呼,往村西的民宿改造点赶去。

这次要改造的是五处清代老院,计划打造成“非遗主题民宿”——每处院子对应一项非遗手艺,游客住进来不仅能体验老房子的韵味,还能跟着工匠学手艺。林悦赶到时,李工正蹲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指着屋顶的木梁发愁:“您看,这根主梁的榫卯处有虫蛀的痕迹,虽然不影响结构安全,但要是按原计划做开放式吊顶,游客一眼就能看到,影响体验感。”

林悦抬头望去,屋顶的木梁裸露在外,深色的木纹里确实有几处细小的虫蛀孔。她绕着院子走了一圈,目光落在墙角堆着的老木板上——那是之前拆旧厢房时留下的,上面还刻着简单的缠枝纹。“李工,咱们能不能把这些老木板加工一下,做个半封闭的吊顶?既遮住虫蛀的地方,又能保留老木料的质感,还能在木板上刻上竹编、扎染的图案,呼应民宿主题。”

李工眼睛一亮,拿起一块老木板比划着:“这个主意好!老木板的厚度够,加工起来也方便,而且刻上非遗图案后,还能成为民宿的特色亮点。我这就联系木工师傅,调整设计图。”

正说着,周曼带着几个穿着汉服的姑娘走了进来。“悦悦,这是市里汉服协会的会员,听说咱们的非遗民宿在改造,想来拍组宣传照,顺便提提建议。”领头的姑娘叫陈曦,她打量着院子里的青砖灰瓦,笑着说:“这老院子的格局太适合穿汉服拍照了!要是在院子里种上腊梅和月季,再摆上几张老藤椅,游客住进来肯定不想走。”

林悦点点头:“我们正打算在每个院子里种上不同的花,春天有桃花,夏天有荷花,秋天有桂花,冬天有腊梅,让游客四季都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陈曦立刻拿出手机,翻出自己拍的汉服照片:“我觉得咱们还能推出‘汉服+非遗’的体验套餐,游客穿汉服学竹编、做扎染,再在古院里拍照,肯定能吸引很多年轻人。”

这个提议正好说到林悦心坎里。她立刻让周曼跟陈曦对接,制定详细的套餐方案,包括汉服租赁、妆容造型、非遗体验和专业摄影服务。“咱们还可以在祠堂旁边的空地上搭个戏台,周末请戏班来唱地方戏,让游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林悦补充道。

当天下午,木工师傅就开始加工老木板。张大爷也主动过来帮忙,他拿着刻刀在木板上勾勒竹编图案,手法娴熟,不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竹编纹样就出现在木板上。“这些老木料都是好东西,扔了可惜,用来做吊顶正好,既环保又有特色。”张大爷一边刻,一边跟旁边的年轻木工说,“你们年轻人要多学学老手艺,别让这些好东西失传了。”

傍晚时分,苏然从县城回来,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县文旅局打算把林家村列为“乡村文旅示范村”,下个月会组织周边县市的文旅从业者来考察,还会帮他们申请省级文旅补贴。“咱们的民宿改造得抓紧,争取下个月就能试营业,给考察团留个好印象。”苏然递给林悦一份文件,“这是县文旅局推荐的旅游平台,咱们可以跟他们合作,提前预售民宿房间和非遗体验套餐。”

林悦接过文件,心里充满了动力。她召集团队成员开了个紧急会议,把民宿改造、套餐设计、宣传推广的任务分配下去,确定了每个环节的时间节点。“民宿试营业前,咱们要做一次全面的压力测试,包括客房服务、餐饮供应、非遗体验项目,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问题。”林悦强调道。

接下来的几天,林家村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施工队加班加点改造民宿,工匠们忙着准备非遗体验材料,周曼则带着团队对接旅游平台,设计宣传海报和短视频。村里的年轻人也主动参与进来,有的帮忙打扫卫生,有的跟着工匠学手艺,有的负责接待游客咨询,整个村子都充满了活力。

周五上午,民宿改造终于进入尾声。林悦带着团队成员逐一检查每个院子,从客房的床单被罩,到院子里的花草摆放,再到非遗体验工具的准备,都仔细核对。“这个院子的卫生间要加个防滑垫,老人和小孩用着更安全。”“那个院子的扎染工具要多准备几套,避免游客等太久。”林悦一边检查,一边提出修改意见。

下午,第一批试营业的游客如约而至。他们大多是年轻人,有的穿着汉服,有的背着相机,一进院子就被古色古香的环境吸引。“这里也太漂亮了吧!比我想象中还要好。”一个姑娘兴奋地拿出手机拍照,“我要把这里推荐给我的朋友,让他们也来体验一下。”

在非遗体验区,游客们跟着王师傅学竹编,虽然刚开始笨手笨脚,但很快就掌握了基本技巧。“原来编一个小竹篮这么难,王师傅您太厉害了!”一个小伙子举着自己编的歪歪扭扭的竹篮,不好意思地说。王师傅笑着鼓励他:“刚开始都这样,多练几次就好了。你要是喜欢,下次来我再教你编更复杂的图案。”

晚上,游客们在院子里吃农家菜,有刚从地里摘的青菜,有自己磨的豆腐,还有村里散养的土鸡,味道鲜美,深受好评。“这菜太好吃了,比城里的饭店还香!”一个游客一边吃,一边说,“下次我要带爸妈来,让他们也尝尝地道的农家菜。”

林悦看着游客们满意的笑容,心里暖暖的。她知道,民宿试营业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只要能让游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夜深了,游客们渐渐睡去,村子里恢复了宁静。林悦和苏然并肩走在青石巷里,月光洒在地上,拉出长长的影子。“明天还有一批游客要来,咱们得早点起。”苏然握着林悦的手,轻声说。林悦点点头,靠在苏然肩上:“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咱们一起把林家村打造成最好的乡村文旅示范村,让更多人知道这里的故事。”

月光下,古老的祠堂静静矗立,仿佛在见证着这个村庄的新生。林悦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林家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