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金丝楠木引风波,邻村暗招破局忙(1/2)
第123章:金丝楠木引风波,邻村暗招破局忙
晨光刚漫过老村的黛瓦,林悦就被院外的喧哗声惊醒。她披衣走到窗边,看见张大爷领着三个穿深蓝色工装的人站在石榴树下,手里还捧着个盖着红布的木盒,神色既紧张又兴奋。苏然正给几人递茶水,见林悦探头,连忙招手:“悦悦,省文物局的专家到了,说要给祠堂的金丝楠木柱做鉴定。”
林悦快步迎出去,工装男里领头的高个男人立刻上前握手,递来一张名片:“林女士您好,我是省文物保护研究所的周明,这两位是木材鉴定师和古建筑研究员。昨天接到周曼女士的申请,我们连夜赶过来了——听说你们发现了清代金丝楠木构架的祠堂?”
“是有这么回事,”林悦引着众人往老村走,脚下的石板路被晨露浸得发亮,“祠堂荒废了快三十年,去年暴雨冲塌了西厢房,才露出梁架上的木纹。张大爷是村里的老木匠,一眼认出是金丝楠木。”
张大爷跟在后面,忍不住插话:“可不是嘛!我年轻时跟着师父修过县城的老戏台,见过金丝楠木的料,那木纹里泛着金丝,凑近了闻还有股淡淡的药香,跟祠堂柱子上的一模一样!”
说话间已到祠堂门口,周明让人打开带来的专业设备——便携式木材密度仪、高清内窥镜,还有个巴掌大的红外检测仪。他围着正中那根直径近一米的柱子转了两圈,用手轻轻抚摸着柱身上的裂纹,眼神愈发凝重:“从外观来看,这木材的色泽和纹理确实符合金丝楠木的特征,但具体年代和材质等级,还得靠仪器检测。”
研究员小李打开内窥镜,将探头伸进柱子顶端的榫卯缝里,屏幕上立刻出现了木材内部的纹理结构。“周哥你看,导管呈圆形,薄壁组织呈翼状,这是典型的桢楠特征,也就是咱们常说的金丝楠木!”小李的声音都有些发颤,“而且从木材的老化程度来看,至少有两百年历史,应该是清中期的木料!”
周明接过密度仪,在柱子不同位置测量了三次,数据显示在仪器屏幕上:“密度0.61g\/3,含水率12%,完全符合优质金丝楠木的标准。林女士,你们这祠堂可真是个宝贝啊!清中期的金丝楠木构架,在咱们省现存的古建筑里都不多见,要是能完整修复,说不定能评上省级文保单位!”
林悦心里又惊又喜,刚想说话,口袋里的手机突然响了。是村支书老王打来的,语气急促:“悦丫头,不好了!邻村的人带着记者堵在村委会门口,说你们的金丝楠木是偷挖的,还说你们破坏古建筑,你赶紧回来看看!”
周明闻言,脸色立刻沉了下来:“还有这种事?林女士,我们跟你一起过去,正好可以用检测数据证明这木材的合法性。”
一行人急匆匆赶回村委会,远远就看见院门口围了不少人。邻村的村支书刘富贵站在台阶上,手里举着一张照片,对着几个扛摄像机的记者大声嚷嚷:“大家看看,这就是林家村祠堂的柱子,跟我们村后山古墓里挖出来的木材一模一样!他们肯定是偷偷挖了古墓,把木材运到祠堂里冒充古建筑构件!”
记者们的镜头齐刷刷对准赶来的林悦,话筒立刻递了过来:“林女士,刘支书说的是真的吗?你们的金丝楠木真的来自古墓?”“听说古墓盗掘是违法行为,你们有没有相关部门的审批手续?”
林悦深吸一口气,走上台阶,从周明手里拿过检测报告,对着话筒沉声说道:“首先,我要明确一点,祠堂的金丝楠木是原有建筑构件,并非来自古墓。其次,省文物局的专家今天刚对木材进行了检测,报告显示这些木材是清中期的古建筑用料,跟邻村所谓的‘古墓木材’没有任何关系。”
周明上前一步,亮出自己的工作证:“我是省文物保护研究所的周明,负责本次木材鉴定。刚才的检测结果显示,林家村祠堂的金丝楠木构件年代清晰、来源合法,不存在盗掘古墓的情况。至于刘支书提到的‘古墓木材’,据我所知,邻村后山的古墓早在十年前就已被文物部门清理保护,根本不可能有木材外流。”
刘富贵脸色一变,还想辩解,人群里突然走出个穿西装的男人,正是邻村文旅项目的投资方代表赵鹏。他笑着走上前,握住林悦的手:“林总,误会,都是误会!刘支书也是听村民瞎说,没搞清楚情况就闹了这么一出,我代他向你道歉。”
林悦抽回手,眼神冰冷:“赵总,这恐怕不是误会吧?我们昨天刚发现金丝楠木,今天你们就带着记者来闹事,未免也太巧合了。”
赵鹏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又恢复如常:“林总说笑了,我们也是关心文物保护嘛。其实我今天来,还有个事想跟你商量——咱们两村都在搞文旅项目,不如合作开发?我们公司有雄厚的资金和成熟的运营团队,要是能跟你们的金丝楠木祠堂结合起来,肯定能打造出一个爆款旅游项目。”
周曼这时也赶了过来,听到赵鹏的话,忍不住冷笑:“赵总这算盘打得也太精了吧?先是造谣抹黑,想搅黄我们的项目,现在见我们有了文物专家的认证,又想过来分一杯羹?”
赵鹏脸色有些难看,刚想反驳,周明突然开口:“赵总,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进行开发利用,必须经过文物部门的审批,而且要以保护为前提。林家村的祠堂如果能申报文保单位,未来的开发方案必须由专业的文保团队制定,不是随便找个运营公司就能合作的。”
刘富贵见势不妙,拉着赵鹏就要走,记者们却不肯放过他们,纷纷追问:“刘支书,刚才的说法你怎么解释?”“赵总,你们是不是故意造谣破坏竞争对手的项目?”两人在记者的围追堵截下,狼狈地挤开人群走了。
看热闹的村民渐渐散去,老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对林悦说:“悦丫头,多亏了你和专家及时赶到,不然咱们村的名声就毁了。不过邻村这么明目张胆地使坏,以后肯定还会找咱们麻烦,咱们得想个办法应对才行。”
周明点点头:“王书记说得对。林女士,我建议你们尽快整理材料,向县文物局申请文物保护单位,这样既能保护祠堂,也能避免类似的谣言再次发生。另外,修复方案一定要请专业的古建筑设计院来做,我们研究所可以帮你们推荐靠谱的团队。”
林悦感激地说:“多谢周老师的建议,我们马上就着手准备。对了,关于金丝楠木的保护,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主要是防潮和防虫,”周明从包里拿出一本《古建筑木材保护手册》递给林悦,“祠堂里要保持通风,雨季可以在柱子底部放些生石灰防潮。另外,金丝楠木虽然耐虫蛀,但长期潮湿也容易滋生霉菌,最好定期用干燥的软布擦拭柱身。”
送走专家后,林悦、苏然和周曼回到办公室,商量下一步的计划。周曼打开电脑,调出邻村文旅项目的资料:“我查了一下,邻村的投资方是市里的宏达集团,老板就是赵鹏的父亲。他们上个月刚拿下邻村的开发权,计划投资五千万建一个仿古小镇,主要卖点是人造的温泉和仿古建筑。咱们的金丝楠木祠堂一出来,他们的项目就没了竞争力,所以才会急着造谣抹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