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古村秘境藏商机,旧友归来起波澜(1/2)
第122章:古村秘境藏商机,旧友归来起波澜
林悦踩着晨露走进青石巷时,檐角的铜铃正随着穿堂风轻晃,细碎的声响里裹着八零年代特有的烟火气——墙根下晒着的玉米棒子还沾着夜霜,李家婶子端着搪瓷盆往压水井走去,看见她便笑着扬声:“悦丫头,今儿怎么往老村这边来了?”
“婶子早,”林悦停下脚步,指尖无意识摩挲着帆布包上磨出毛边的带子,“前儿听苏然说,老村后头那片废弃的古宅群,县里打算纳入乡村文旅规划,我过来瞧瞧能不能寻点机会。”
话音刚落,巷口突然传来自行车铃铛的脆响,苏然骑着那辆半旧的永久牌自行车拐进来,车把上挂着两个鼓鼓囊囊的布包,车后座还载着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悦悦,等你半天了,给你介绍下,这是我大学同学周曼,刚从深圳回来,想跟咱们聊聊合作的事。”
周曼从车上跳下来,利落地理了理米色风衣的下摆,目光扫过巷子里的青砖黛瓦时眼睛亮了亮:“早就听苏然说,他爱人把个小山村折腾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村,今儿一看才知道,这古村落的底子比我想象中还厚。”
林悦握着她递来的手,只觉对方掌心温热有力,不像寻常商人那般虚浮:“周小姐过奖了,都是跟着政策走,运气好罢了。咱们先去古宅群看看?那边有几处清代的老院子,木料和雕花保存得还挺完整。”
三人沿着石板路往村后走,越往里走,房屋越显斑驳。爬满爬山虎的院墙塌了半截,露出里头荒草丛生的天井,几棵老槐树的枝桠伸到墙外,枯黄的叶子落在青石板上,踩上去沙沙作响。周曼蹲下身,指尖拂过一块刻着缠枝莲纹的门墩石,语气里满是惊叹:“这工艺在现在的仿古建筑里根本见不着,要是修复好了,做成民俗体验馆或者非遗工坊,绝对能吸引城里的游客。”
林悦点点头,从帆布包里掏出一张泛黄的图纸:“这是我托县文化馆的老陈找的民国时期的村落地图,你看,这片古宅群其实是个‘回’字形布局,中间藏着个三进院的大祠堂,据说以前是村里的议事堂。我想着,要是能把祠堂改造成乡村文化展厅,再把周围的小院做成不同主题的民宿——比如有做传统豆腐的,有教扎染的,游客来了既能住老房子,又能体验老手艺,应该能形成特色。”
苏然蹲在一旁,用树枝在地上画着草图:“不过有个问题,老村这边没通自来水,电路也得重新铺,前期投入不小。而且村里的老人对古宅有感情,要是修复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结构,恐怕会有意见。”
“这倒是个麻烦事,”周曼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我在深圳做文旅项目时,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后来我们请了当地的老工匠参与修复,还组织村民成立了监督小组,既保证了工艺传承,又让村民有了参与感。至于资金,我这次回来其实是想跟你们合伙成立一个文旅基金,除了咱们自筹的部分,还能申请县里的乡村振兴补贴,应该能缓解压力。”
林悦眼睛一亮,正要细问,口袋里的大哥大突然响了。她掏出手机,看见屏幕上显示的“赵磊”两个字时,愣了愣——这个名字已经有十年没出现在她的生活里了。
“喂,赵磊?”
电话那头传来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带着几分试探:“悦悦,是我。我刚从国外回来,听村里人说你把食品厂做得挺大,还想搞文旅项目?我这边有个团队,做过好几个古村落改造的案子,或许咱们能聊聊。”
林悦握着手机的手紧了紧,目光不自觉飘向远处的山坳。赵磊是她穿越到八零年代后认识的第一个朋友,当年两人一起在黑市卖过粮食,后来赵磊去了南方闯荡,渐渐就断了联系。她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他会突然回来,还正好赶上自己筹备文旅项目。
“你现在在哪儿?”林悦问。
“我在村头的供销社门口,”赵磊的声音里带着笑意,“还记得咱们以前常来这儿买冰棍吗?我还带了两箱南方的水果,给你和苏然尝尝鲜。”
挂了电话,林悦把情况跟苏然和周曼说了一遍。苏然皱了皱眉:“赵磊当年突然离开,连招呼都没打,现在突然回来,会不会有什么别的心思?”
周曼倒是看得开:“做生意嘛,不管以前怎么样,只要项目能成,多个人手多条路。不过咱们也得留个心眼,先跟他聊聊,看看他的团队到底有多少实力。”
三人往村头走,远远就看见供销社门口站着个穿西装的男人,手里拎着两个纸箱,身形比记忆中挺拔了不少,但眉眼间还是当年那股子机灵劲儿。赵磊看见林悦,快步迎上来,把纸箱往苏然手里塞:“苏然,好久不见,听说你现在成了悦悦的贤内助,真是羡慕。”
苏然笑了笑,没接话。林悦看着赵磊,开门见山:“你这次回来,除了看看老朋友,还有什么别的打算?”
赵磊也不绕弯子,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叠资料:“我在国外做了几年文旅项目,发现现在城里人特别喜欢原生态的乡村体验。这次回来,一是想回老家发展,二是听说你们要搞古宅修复,我这边有成熟的团队和资源,能帮你们省不少事。比如设计方案,我们可以请国内顶尖的古建筑设计师来做;宣传方面,我在社交媒体上有不少资源,能帮咱们的项目引流。”
周曼接过资料,翻了几页,眼神渐渐严肃起来:“这些案例确实做得不错,但我有个疑问,你为什么选择跟我们合作?以你的资源,完全可以自己单干。”
赵磊看了林悦一眼,语气诚恳:“当年我走得急,没跟你们告别,心里一直挺过意不去。而且我知道,悦悦做事踏实,苏然又在当地有威望,跟你们合作,我放心。再说了,咱们都是从这个村子走出去的,能一起为家乡做点事,不是挺好吗?”
林悦沉吟片刻,抬头看向苏然:“要不这样,明天咱们把村里的干部和老工匠都请来,开个座谈会,让赵磊和他的团队把方案详细说说,也听听大家的意见。”
苏然点点头:“也好,多听听大家的想法,免得咱们拍脑袋做决定。”
当天下午,林悦就去了村支书家。村支书老王正在院子里劈柴,看见她来,放下斧头擦了擦汗:“悦丫头,你来得正好,我正想跟你说呢,老村那边的古宅,好些老人都舍不得拆,要是能修复利用,他们肯定高兴。”
“王书记,我就是为这事来的,”林悦把赵磊回来的事和文旅项目的想法跟老王说了一遍,“明天想请您组织个座谈会,让大家一起商量商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