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银发归巢计划(2/2)
张叔最关心的食堂和活动中心也没让他失望。食堂的餐桌上摆着软米饭、炖豆腐、蒸南瓜,还有适合老人喝的杂粮粥;活动中心里,几个志愿者正陪着老人下棋,墙上还挂着老人们的书画作品。张叔坐下跟人下了盘棋,赢了之后笑得像个孩子:“以后再也不用在家闷着了!”
体验完样板间,老人们彻底放了心。不到三天,村东头23户老人都签了同意书,连原本犹豫的李奶奶,也主动把儿子的电话给了林悦,让她跟儿子解释计划。没想到李奶奶的儿子特别支持:“林总,我早就想接我妈去城里,可她不肯。你们这个计划太好了,我妈住得舒服,我也能安心工作,每个月我还能多寄点钱,让我妈吃点好的!”
可就在计划要开工时,新的麻烦来了——村东头的老宅子大多连在一起,修缮的时候需要暂时搬出去,可老人们舍不得家,有的甚至说“死也要死在老房子里”。周大爷更是把铺盖卷搬到了院里的梨树下,说什么也不肯走。
林悦没办法,只好跟施工队商量,调整施工方案:先修外围,再修内部;一家一家修,修完一家搬一家,不让老人长时间离开家。施工队的张经理犯了难:“林总,这样工期得延长两个月,成本也得增加不少啊!”
“成本不是问题,”林悦坚定地说,“老人们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咱们慢一点没关系,一定要让他们安心。”
为了让老人们在施工期间住得舒服,林悦还在村西头租了几间民房,改成临时安置点,配了暖气、热水器和护工,每天三餐都送到房间里。周大爷刚开始不肯去,可看到安置点的房间又暖和又干净,护工还帮他端水洗脚,终于松了口:“行,我去住几天,你们可得把我的老房子修好了!”
施工过程中,老人们也没闲着。周大爷每天都去工地转,看着工人修他的老房子,还时不时指点几句:“这根梁得往左边挪一点,当年我爹就是这么放的!”李奶奶则在安置点帮着做饭,给其他老人缝缝补补;张叔发挥老会计的特长,帮着登记施工材料,把账目记得清清楚楚。
三个月后,“银发归巢计划”第一期工程完工。23户老人都搬回了修缮好的老宅子。搬新家那天,村里特意办了热闹的仪式——舞龙队在前面开路,老人们穿着新衣服,手里拿着子孙送的礼物,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周大爷的儿子特意从省城回来,帮着父亲收拾东西,看着焕然一新的老房子,他激动地对林悦说:“林总,谢谢您!我爸住得这么好,我以后可以常回来看看,不用总担心他了。”
更让人惊喜的是,“银发归巢计划”还吸引了外地的老人来“归巢”。晓艺的大学老师王教授,退休后一直想找个安静的乡村养老,听说林家村的计划后,特意来考察。看到村里的养老设施齐全,老人们其乐融融,他当即决定:“我要在这里买一套老宅子,跟老伙计们一起养老!”
王教授的到来,给“银发归巢计划”带来了新的思路。林悦跟他商量后,决定推出“候鸟式养老”项目——邀请城里的退休老人来村里短期居住,春天来赏花,夏天来避暑,秋天来摘果,冬天来晒太阳。还配套了健康体检、文化体验等服务,让老人们既能享受乡村生活,又能结交新朋友。
第一个“候鸟团”来的时候,正好赶上村里的柿子节。老人们跟着周大爷去摘柿子,跟着李奶奶学做柿子饼,还在活动中心跟村里的老人一起写书法、唱老歌。来自省城的刘阿姨高兴地说:“在这里住了一个月,我的高血压都降了!以后每年我都来!”
随着“银发归巢计划”越做越好,村里的配套也越来越完善。村卫生室增加了老年病专科,每天都有医生坐诊;乡村图书馆新增了养生、书画类书籍,还配了老花镜;就连村里的小卖部,也开始卖老人爱吃的软糖和无糖饼干。
有一天,苏然陪着林悦在村东头散步,看着老人们在活动中心下棋、聊天,脸上满是欣慰:“你这计划,不仅解决了空心村的问题,还让村里多了不少活力。现在咱们村,既有年轻人的热闹,又有老年人的祥和,真好。”
林悦靠在苏然肩上,看着远处的夕阳染红了天空:“我小时候总听我外婆说,家是根,不管走多远,都得回来。这些老人,把一辈子都献给了乡村;现在咱们有能力了,就该让他们安享晚年。而且你看,老人们在这里住得开心,他们的子女也愿意回来看看,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这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啊。”
正说着,周大爷和李奶奶手牵手走过来,手里拿着刚做好的柿子饼:“林悦,苏然,尝尝我们做的柿子饼!明天有个‘候鸟团’来,我们还得教他们做呢!”
林悦接过柿子饼,咬了一口,甜到了心里。她知道,“银发归巢计划”不是终点,而是林家村新的起点。未来,这里会有更多的老人归来,更多的活力绽放;而她和苏然,会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老人们的笑容,让林家村成为一个既有乡愁记忆,又有幸福温度的乡村家园。
夕阳下,村东头的老宅子炊烟袅袅,活动中心的歌声阵阵,整个林家村都沉浸在温暖而祥和的氛围里。这是属于老人们的幸福时光,也是属于林家村的美好未来。
几天后,县民政局的领导专程来林家村考察“银发归巢计划”,看到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又翻看了项目台账,当即决定在全县推广这个模式。临走时,领导握着林悦的手说:“你们用真心守住了乡村的根,也点亮了老人们的晚年,这才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模样!”林悦望着远处错落有致的养老小院,心里清楚,这场关于乡愁与守护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最温暖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