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掌心的刺 > 第480章 让平等理念跨越地域边界

第480章 让平等理念跨越地域边界(2/2)

目录

挂了电话,江念初看着窗外的夜景,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自己之所以能毫无后顾之忧地推行性别平等教育,离不开父母的理解与支持,离不开陈屿的专业助力,更离不开启星教育团队的配合和孩子们的积极参与。

陈屿走到她身边,递过一杯温水:“和家里聊得怎么样?爸妈都放心吧?”

“放心了,”江念初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我爸还让我多借鉴人家的经验,把启星办得更好。你今天和他们聊的校园设计方案,大概什么时候能整理出来?”

“回去路上就能初步整理好,”陈屿笑着说,“今天的探访真的很有意义,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友谊,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好的课程经验,校园设计方面也有不少启发。我觉得可以把‘跨省探访+校园优化’结合起来,以后每合作一所学校,就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免费的设计咨询,这样也能让启星的教育理念传播得更远。”

江念初点点头,目光坚定:“是啊,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要把这个网络平台扩展到更多省份,组织更多的跨省探访活动,让启星的经验能帮助到更多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能在平等、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不受性别、地域的限制,真正实现我爸说的‘有教无类’。”

陈屿看着她眼中闪烁的光芒,伸手轻轻拂去她脸颊旁的一缕碎发,语气温柔却坚定:“我会一直陪着你。建筑是凝固的艺术,而教育是流动的希望,我们一个搭建有形的空间,一个传递无形的理念,刚好能相辅相成。以后不管是网络平台的升级,还是跨省探访的组织,或是校园空间的优化,我都陪你一起扛。”

江念初心头一暖,靠在他肩头,望着窗外万家灯火:“有你在,我心里就特别踏实。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讨论性别平等教育时,你说要把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设计成‘无差别空间’吗?现在看来,我们正在一步步实现这个目标。”

“当然记得,”陈屿轻笑,“当时你还说,希望男孩女孩在选择活动区域时,不用因为‘这是男生该去的地方’‘那是女生该玩的东西’而犹豫。现在你看,咱们启星的彩虹教室,还有今天看到的这个心理健康角,不都是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吗?以后我们还要把这种理念推广到更多地方,让每个校园的走廊、操场、图书馆,都成为能包容所有孩子天性的空间。”

夜色渐深,孩子们的房间早已没了声响,想来是在疲惫与兴奋中进入了梦乡。江念初拿出手机,翻看着白天拍下的照片:孩子们在心理健康角互相夸赞时的真诚笑脸,在操场上奔跑时的肆意张扬,和邻省小朋友交换礼物时的小心翼翼,还有陈屿和对方学校后勤主任讨论图纸时的专注模样,每一张都充满了温暖的力量。

她把照片发给父母,附上一句:“爸妈,孩子们都很好,我们收获满满,明天继续加油!”没过多久,江哲就回复了一个点赞的表情,林晚星则发来一段语音,语气里满是骄傲:“念初,看到孩子们开心的样子,妈就放心了。陈屿是个靠谱的孩子,你们互相照顾好彼此。”

江念初把手机放在桌上,转头看向陈屿:“你说,等我们的网络平台联结了十个省份的学校,到时候组织一次全国性的性别平等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线上分享作品,线下齐聚一堂,会不会很有意义?”

“当然会,”陈屿立刻来了兴致,拿出随身携带的速写本,笔尖在纸上快速勾勒起来,“到时候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临时的活动场地,用可移动的模块搭建不同的主题区,有绘画展示区、故事分享区、互动游戏区,还有家长交流区,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角,也让更多家长理解性别平等教育的重要性。”

他一边画,一边讲解:“你看,这个互动游戏区可以设置‘职业体验角’,不用分什么‘护士只能是女生’‘工程师只能是男生’,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想体验的职业,在实践中打破性别刻板印象。还有这个展示区,要做成开放式的,每个孩子的作品都能被平等看见,不管是男孩画的公主裙,还是女孩画的挖掘机,都值得被尊重。”

江念初凑过去看着速写本上的设计,眼中满是惊喜:“这个想法太棒了!等我们这次回去,就把这个方案加入网络平台的升级计划里,先在省内试点,然后慢慢推广到邻省,一步步实现全国联动的目标。”

“好,”陈屿握住她的手,笔尖在纸上落下最后一笔,“只要你想做,我就陪你一起把所有想法都变成现实。”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孩子们就已经洗漱完毕,兴奋地在酒店大厅集合。乐乐拉着林溪昨晚送给她的小玩偶,小雨则把邻省小朋友写的联系方式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里,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笑容。

“今天我们要去参观对方学校的性别平等主题课程,还要和那里的孩子们一起上课、做手工,”江念初站在队伍前,笑着对孩子们说,“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热情,多听、多看、多问,把学到的好东西带回启星,分享给更多同学。”

“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声音响亮而坚定。

抵达学校时,对方的孩子们早已在教室门口等候。林溪看到乐乐,立刻跑过来拉住她的手:“乐乐,我今天要带你去上我们的‘性别平等绘本课’,老师会给我们讲《不一样的女孩》《勇敢的男孩》的故事,可有意思了!”

“真的吗?太好了!”乐乐开心地跳了起来,跟着林溪跑进了教室。

江念初和陈屿则跟着张老师走进了另一间教室,这里正在上一节“职业无边界”主题课。课堂上,老师没有用传统的“男生适合做什么”“女生适合做什么”来引导,而是让孩子们自由分享自己的梦想职业,然后一起讨论实现梦想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我想当宇航员,”一个男孩站起来说,“我觉得宇航员不需要分男女,只要足够勇敢、足够聪明,就能去太空探索。”

“我想当厨师,”一个女孩接着说,“我妈妈做饭很好吃,但我爸爸做饭也很棒,我觉得做饭不是女生的专利,男生也可以当优秀的厨师。”

孩子们的发言真挚而大胆,没有被性别刻板印象束缚,江念初听得频频点头。陈屿则在一旁认真记录,时不时拍下课堂上的互动场景,低声对江念初说:“这个‘职业无边界’的课程形式很好,我们回去可以结合启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更具体的课程方案,再搭配相应的校园空间设计,比如在彩虹教室里设置职业体验模块,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加深理解。”

江念初赞同地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而且,我们还可以邀请不同职业的人来启星做分享,不管是女工程师、男护士,还是女科学家、男幼师,都能让孩子们看到,职业没有性别之分,只有热爱与坚持之分。”

课程结束后,两省的孩子们一起开展了手工活动——制作“平等树”。每个孩子都拿到一张彩色卡纸,在上面写下自己对“平等”的理解,然后剪成树叶的形状,贴在教室后面的大树模型上。

“我希望男生女生可以一起玩所有游戏,”乐乐写下这句话,认真地贴在树枝上,“不用因为我是女生,就不让我玩爬树。”

“我希望大家都能尊重别人的选择,”小雨的树叶上写着,“比如我喜欢画画,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可以喜欢画画。”

邻省的一个男孩写道:“我希望妈妈不用因为是女生,就必须包揽所有家务,爸爸也可以多做家务。”

江念初和陈屿站在一旁,看着这棵渐渐被“树叶”填满的“平等树”,心里满是感动。这棵树不仅承载着孩子们的美好愿望,更象征着性别平等理念的生根发芽。

张老师走过来,笑着说:“江老师,陈工程师,你们看,孩子们的想法多纯粹。其实性别平等教育,就是要保护好这份纯粹,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被偏见束缚。”

“是啊,”江念初感慨道,“我们能做的,就是为他们搭建这样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理解他人,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观念。等这棵‘平等树’做好了,我们拍下来,传到网络平台上,让更多省份的孩子看到,一起参与进来,让这棵树长得更茂盛。”

下午,江念初和陈屿带着孩子们参观了当地的科技馆。在科技馆里,孩子们看到了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体验了各种互动项目。在航空航天展区,男孩女孩都围着宇航员模型兴奋地讨论;在生命科学展区,大家一起观察动植物标本,没有任何性别上的隔阂。

陈屿借着这个机会,给孩子们讲解了一些简单的建筑结构和科技原理,还引导他们思考:“你们看,这些科技成果的诞生,有男科学家的贡献,也有女科学家的努力。不管是建筑、科技,还是教育、医疗,每个领域都需要不同性别的人共同努力,才能变得更好。”

孩子们似懂非懂,但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乐乐拉着陈屿的手说:“陈老师,我以后想当一名建筑师,像你一样,设计出能让所有孩子都开心玩耍的校园,可以吗?”

“当然可以,”陈屿蹲下身,认真地说,“只要你愿意努力学习,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能成为优秀的建筑师、科学家、老师,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

离开科技馆时,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孩子们的身上,校服上的彩虹藤蔓显得格外耀眼。孩子们手里拿着在科技馆买的小纪念品,叽叽喳喳地分享着自己的收获,脸上满是满足的笑容。

回到酒店,江念初再次给家里打了电话。林晚星听完她的分享,笑着说:“念初,听你这么一说,妈都想去看看了。孩子们能有这样的经历,对他们的成长太有好处了。”

“等下次组织活动,我带您和爸一起去,”江念初笑着说,“现在网络平台已经在和邻省的学校对接,很快就能实现两省孩子的线上交流了。以后我们还会组织更多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走出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江哲接过电话,语气沉稳:“念初,做得好。教育不是闭门造车,就是要这样多交流、多学习。启星在你的带领下,越来越有活力了。记住,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初心,把孩子们的成长放在第一位。”

“我记住了,爸,”江念初认真地说,“我一定会把启星办好,不辜负您的期望,也不辜负每一个信任我的孩子和家长。”

挂了电话,江念初和陈屿坐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的星空。城市的灯光璀璨,但依旧挡不住星光的闪耀,就像性别平等教育的道路虽然漫长,但只要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就一定能看到希望的光芒。

“明天就要回去了,”江念初轻声说,“这次探访真的收获太多了,不仅和邻省的学校达成了合作,孩子们也成长了不少,我自己也学到了很多。”

“是啊,”陈屿点点头,“回去之后,我们先整理校园设计方案,发给对方学校;然后升级网络平台,开放邻省学校的入驻权限;再把学到的课程形式融入启星的教学中。一步一步来,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江念初转头看向他,眼中满是坚定:“嗯。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省级性别平等学生网络’一定会变成‘全国性别平等学生网络’,跨省探访会变成常态,更多的孩子会在平等、尊重的环境中成长,更多的家长和老师会加入我们的行列。”

陈屿握住她的手,目光温柔而坚定:“我一直都相信你。不管未来会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陪在你身边,和你一起,和启星一起,和所有支持我们的人一起,把性别平等的理念传递下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由、快乐、平等地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夜色温柔,星光璀璨。江念初知道,这趟跨省探访的旅程虽然即将结束,但关于性别平等教育的新旅程才刚刚开始。网络上的联结会越来越紧密,线下的交流也会越来越频繁,启星教育的理念会随着这些联结与交流,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她和陈屿,会一直坚守在这条道路上,用教育的力量打破偏见,用空间的设计包容差异,为孩子们搭建起一座通往平等与自由的桥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无拘无束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三天的跨省探访圆满结束,当高铁缓缓驶回家乡的车站时,孩子们趴在车窗上,依依不舍地望着远方,约定着下次还要再见面。江念初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无数的可能在等着他们,等着启星教育,等着每一个为性别平等而努力的人。而她,会带着这份收获与感动,继续前行,在教育的道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温暖篇章。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