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掌心的刺 > 第75章 找工作的困境

第75章 找工作的困境(1/2)

目录

正月初八的清晨,深圳龙华的天刚蒙蒙亮,巷口卖早餐的摊位就飘起了白汽。林晚星揣着王建国给的五块钱,攥着叠得方方正正的身份证,站在“龙华工业区”的蓝色牌子下,指尖冻得发僵——这是她来深圳的第十天,也是工厂开工的第一天,更是她正式找工作的第三天,可口袋里的招工传单,还没一张能变成“录用通知”。

前两日她还抱着希望,觉得自己在盛达电子厂焊过半年电路板,找个普工的活不难。可第一天跑遍工业区的三家电子厂,门岗要么说“只招熟手,要会用新设备”,要么拿过她的身份证扫一眼就摆手:“丫头,我们要高中毕业证,你这初中毕业证,不够格。”她攥着皱巴巴的初中毕业证,站在工厂门口的寒风里,第一次知道“没学历”这三个字,像块石头压在心上,连呼吸都沉。

昨天王建国说“电子厂不行,要不试试餐馆?餐馆招服务员不挑学历,你手脚勤快,肯定行”,还特意给她找了件洗干净的蓝布衫,说“穿得整齐点,面试有底气”。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思,跑了四家餐馆,结果还是一样——第一家川菜馆的老板娘上下打量她,指着柜台后的小姑娘说“我们要会说粤语的,你连广东话都听不懂,客人点单都费劲”;第二家快餐店的老板更直接,“我们要能熬夜的,你这细胳膊细腿,夜班熬不住”;第三家面馆倒是让她试了试端盘子,可没半小时就被辞退,“动作太慢,客人催单你都跟不上,我们要手脚麻利的”;最后一家粥铺,她连门都没进去,老板隔着玻璃说“招满了”,可她明明看见里面贴着“急招服务员”的红纸。

今早她起得比王建国还早,悄悄帮着扫了院子,又擦了饭馆的桌子,才揣着钱出门。王建国煮了鸡蛋塞给她,说“今天再试试,实在不行,我帮你问问朋友”,可她不想麻烦王叔叔——这十天来,她住着王叔叔的隔间,吃着王叔叔的饭,连毛巾都是王叔叔给的,再让他帮忙找工作,她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她站在工业区的十字路口,看着来往的人——穿工装的工人背着包往工厂走,手里拿着馒头啃;骑摩托车的送餐员戴着头盔,车筐里放着好几个餐盒;还有跟她一样找工作的人,手里攥着招工传单,眼神里满是急切。风裹着汽油味吹过来,她把蓝布衫的领口往上拉了拉,摸了摸口袋里的身份证,又从帆布包里掏出昨天剩下的两张招工传单——一张是“阿婆靓汤馆”招服务员,一张是“东北饺子馆”招收银,都是王叔叔昨天帮她从巷口广告栏上撕下来的。

“先去阿婆靓汤馆吧,离得近。”她小声对自己说,攥着传单往西边走。阿婆靓汤馆在龙华菜市场旁边,昨天路过时,看见里面摆着十几张桌子,客人还不少,她觉得这样的馆子应该缺人。

走了大概十分钟,就看见“阿婆靓汤馆”的招牌——红色的牌子上画着个砂锅,旁边写着“祖传靓汤,营养美味”。馆子的门开着,里面传来洗碗的“哗啦啦”声,还有老板娘的吆喝声:“小张,把汤端到三号桌!”

林晚星深吸一口气,走到门口,刚想喊“请问招服务员吗”,就看见昨天在粥铺见过的那个姑娘从里面出来——姑娘穿着粉色的服务员制服,手里拿着菜单,看见林晚星,愣了一下,又很快转过头,进了后厨。林晚星心里有点慌,可还是硬着头皮走进去。

老板娘正站在柜台后算账,四十多岁的样子,烫着卷发,涂着红色的口红,看见林晚星,停下手里的笔,问:“丫头,吃饭还是找人?”

“阿姨,我……我看见您这儿招服务员,想来试试。”林晚星把传单递过去,声音有点发颤。

老板娘接过传单,扫了一眼,又上下打量林晚星,眼神落在她的布鞋上——鞋尖已经磨平了,还是母亲去年给她做的,这十天来天天穿,鞋底都沾了不少灰。老板娘皱了皱眉,说:“我们是招服务员,可你会啥啊?会端盘子吗?会记菜名吗?会说粤语吗?”

“我……我会端盘子,昨天在面馆试过。菜名我可以学,粤语……我还不太会,但是我能记下来,客人点什么,我记在本子上。”林晚星赶紧说,从口袋里掏出那个粉色的小本子,“您看,我有本子,能记。”

老板娘撇了撇嘴,把传单扔回给她:“记本子有啥用?客人催单的时候,你翻本子慢半拍,客人都走了。再说了,我们这儿的汤有二十多种,菜名又长,你记到啥时候?还有,你这鞋子,穿来上班太寒酸了,客人看见都影响胃口。我们要穿制服,你这衣服也不行。”

林晚星攥着传单,指尖发白,想说“我可以买新鞋”,可摸了摸口袋里的五块钱,又把话咽了回去——她身上只剩王叔叔给的五十块,这几天吃饭花了四十五,就剩五块了,哪有钱买新鞋?她低着头,小声说:“阿姨,我会很努力学的,您给我个机会吧。”

“机会不是随便给的,丫头。”老板娘摆了摆手,“我们已经招到人了,就是刚才出去的那个姑娘,人家会说粤语,还在餐馆干过两年,比你合适。你再去别的地方看看吧。”

林晚星没办法,只能走出靓汤馆。刚出门,就看见刚才那个姑娘站在巷口,手里拿着个肉包子,看见林晚星,咬了口包子,说:“妹子,别白费力气了,现在找服务员的馆子,都要熟手,要么会粤语,你这样的,很难找。”

林晚星没说话,只是攥紧了手里的传单,往东北饺子馆的方向走。她知道姑娘说的是实话,可她不想放弃——要是连服务员都找不到,她怎么攒钱读书?怎么对得起王叔叔的收留?怎么跟母亲和表哥交代?

东北饺子馆在龙华路的另一头,离王建国的饭馆不算远。她走了大概十五分钟,才看见馆子的招牌——黄色的牌子上写着“东北饺子馆”,旁边画着个饺子,看起来很显眼。馆子里面很热闹,客人不少,有的在吃饺子,有的在喝啤酒,还有人在大声聊天,说的是东北话,林晚星能听懂一点。

她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会儿,才走进去。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身材高大,穿着白色的厨师服,正站在灶台前煮饺子,看见林晚星,问:“丫头,吃饺子不?猪肉大葱馅的,刚包的。”

“叔叔,我不是来吃饭的,我看见您这儿招收银,想来试试。”林晚星把传单递过去,心里有点紧张——收银需要会算账,她在盛达电子厂的时候,帮组长算过考勤,应该没问题。

老板接过传单,看了看,又看了看林晚星,问:“你会算账吗?会用计算器吗?以前干过收银没?”

“我会算账,在老家的电子厂帮过忙,计算器也会用。就是……就是没干过收银,但是我能学,学得很快。”林晚星赶紧说,怕老板因为没经验拒绝她。

老板笑了笑,说:“丫头,不是我不给你机会,收银这活儿,得细心,还得会看假钱。我们这儿天天收现金,要是收到假钱,就得自己赔。你没干过,万一收了假钱,你赔得起吗?还有,我们这儿晚上要开到十一点,你一个小姑娘,晚上回去不安全,我们也不敢招。”

“我……我不怕晚,我住得不远,走路二十分钟就能到。假钱我可以学,您教我怎么看,我肯定能学会。”林晚星急忙说,想抓住这最后一个机会。

“不行啊,丫头。”老板摇了摇头,“我们昨天已经招了个收银,是我侄女,干过三年了,放心。你还是再去别的地方看看吧,附近还有几家馆子,说不定还在招人。”

林晚星走出饺子馆,心里像被浇了盆冷水,凉得发疼。她站在路边,看着来往的人,手里的传单被风吹得卷起来,她赶紧按住,却觉得眼睛有点红——这三天,她跑了十一家馆子,两家电子厂,没有一家愿意要她,不是因为没学历,就是因为没经验,要么就是因为她不会说粤语,连穿的鞋子都成了被拒绝的理由。

她摸了摸口袋里的五块钱,想找点东西吃,却发现肚子一点都不饿。早上王叔叔塞给她的鸡蛋,她还放在帆布包里,没舍得吃。她走到路边的梧桐树下,靠在树干上,把鸡蛋拿出来,剥了壳,慢慢吃着。鸡蛋是热的,却没什么味道,她想起在盛达电子厂,李姐给她煮的红糖鸡蛋,那时候觉得很香,现在却觉得有点苦。

正吃着,就看见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男人举着招工牌走过来,上面写着“餐馆招服务员,包吃包住,月薪1500”。林晚星眼睛一亮,赶紧站起来,走过去问:“大哥,您这儿招服务员吗?我想来试试。”

男人上下打量她,问:“你会说粤语吗?干过服务员没?”

“粤语我不太会,但是我能学。服务员没干过,但是我会端盘子,会扫地,很勤快。”林晚星赶紧说,生怕男人拒绝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