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明兴祖续命大明600年 > 第151章 肃清残倭(4)-听话才是好孩子

第151章 肃清残倭(4)-听话才是好孩子(1/2)

目录

整个工地瞬间死寂一片,所有劳役都惊恐地看着那具还在微微抽搐的尸体,噤若寒蝉。

马彪收回还在冒烟的手铳,冰冷的目光如同刀子般扫过全场每一个俘虏和劳役的脸,声音不大,却带着铁血的寒意,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大将军令:修筑工事,乃尔等赎罪求生之途!安分守己,方可活命!若有任何人,胆敢妖言惑众,煽动滋事,抗拒劳作——此獠便是下场!格杀勿论,无需审判!都看清楚了吗?!”

他身边的一名通译立刻用日语大声复述了一遍。人群中传来压抑的抽气声和恐惧的吞咽声,所有人都深深地低下头,更加卖力地搬运起石头,敲打木桩,再无人敢交头接耳,更无人敢停下手中的活计。

· 棱堡:这种融合了泰西设计与大明智慧的星形堡垒,如同巨大的金属铆钉,深深楔入东瀛五省的战略要地——各省省会(如东平府\/原江户、归化府\/原京都)、重要港口(如定海府\/博多、怀远府\/那霸)以及关键陆路枢纽。堡内常驻重兵,炮口森然,监控四方。

· 兵站与军道:在主要交通干线及新规划的“军道”沿途,兵站如同神经末梢,均匀分布,确保通讯、补给畅通,并能快速反应。连接它们的,是宽阔平坦、可供军队快速机动的“军道”。

· 炮台与烽燧:沿海制高点的炮台与海峡间的烽燧系统,将大明的水师力量与岸防联为一体,牢牢掌控着制海权与信息传递权。

与之配套的,是一套严格的军事管制法令,以布告的形式,贴遍城镇乡村的每一个公告栏,并由通译和里长反复宣读:

· 宵禁:日落之后,日出之前,街道巷陌,无故不得行走,违者拘押拷问。

· 武器管制:所有武具,上至武士刀、弓矢、铁炮(火绳枪),下超过尺许的刀具农具,必须限期上缴,私藏者以谋逆论处。

· 路引制度:百姓出行,跨越县郡,必须持有官府核发的路引,写明事由、目的地,无引者视为流民或奸细,可当场逮捕。

· 保甲连坐:十户一保,互相监视,一人违法(如通敌、藏械),同保知情不举,尽数连坐,罚没苦役。

就在军事工程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另一项让本地民众感到无比新奇甚至震撼的工程,也开始在西海省等条件较好的地区试点展开——修建铁路和水泥道路。

最初,当明军的工兵部队和随后抵达的大明工部匠师,带着各种奇怪的测量仪器,在田野乡间勘测划线时,引来了无数好奇又畏惧的目光。

“官爷,这……这是要做什么呀?”博多城外,老农田中善次大着胆子,向一个看起来比较面善的明军小吏询问。通译在一旁帮忙翻译。

那小吏心情不错,指着地上打的木桩解释道:“老丈,这是要修路,修一种前所未有的路!”

“修路?是像驿道那样的吗?”

“比驿道可厉害多了!”小吏略带自豪地说,“这叫‘铁路’,上面要铺上两条平行的铁轨,有一种叫‘火车’的铁马,能拉着几十、几百节装满货物和人的车厢,在上面飞快奔跑,日行千里不在话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