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民间场 > 第一百话 :忘机原

第一百话 :忘机原(1/2)

目录

好的,这是《民间场》宁瑜故事集的第一百话,作为本卷的收官之作,它独立成篇,蕴含传统文化与人生哲理,并为宁瑜与阿翎的故事留下精彩的悬念。

---

《民间场》第一百话 《归真返璞》

上阙:尘缘了了

行过九十九处红尘烟火,历经九十九番因果轮回,宁瑜与阿翎的脚步,终于踏入了一片超然世外的地域。此地已非寻常州县,乃是人间与灵境交界的模糊地带,名为“忘机原”。原上芳草萋萋,流水潺潺,奇花遍野,灵兽徜徉,不见世俗烟火,唯有天地自然的清宁与和谐。

阿翎行走其间,显得格外自在欢畅。她本就是天地灵禽,回归这等亲近自然之地,如同游子归家。她时而追逐翩跹的彩蝶,时而俯身轻嗅带着露珠的仙葩,时而与林间温驯的灵鹿对视,发出无声却充满喜悦的清唳。她周身那纯净的灵气,与此地环境完美交融,仿佛她便是这忘机原上一道流动的风景。

宁瑜跟在她身后,看着少女天真烂漫的身影,眼中带着温和的笑意,亦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深邃。行走人间日久,见识了太多的悲欢离合、光怪陆离,此刻置身于这片忘机之地,心中那历经尘世沾染的微尘,仿佛也被这清灵之气洗涤,逐渐沉淀,复归明净。

他能感觉到,自身那早已圆满无暇的道基,在这片天地的滋养下,似乎又有了些许难以言喻的进益,并非力量的提升,而是某种更接近本源的了悟。而身旁的阿翎,其灵鹤本源似乎也愈发活泼凝练,与她的人形躯体融合得更加完美无间。

“宁哥哥,这里真好。”阿翎以心念传来信息,带着纯粹的欣悦,“好像……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做,就这样待着就好。”

宁瑜微笑颔首:“此地近道,忘机忘言。尘劳迥脱,乃见本真。”

然而,天道循环,阴阳相生。在这极致的宁静与和谐之下,宁瑜那通明道心却隐隐察觉到,一股潜藏的、与此地清宁格格不入的“浊”气,正在忘机原的某处悄然滋生、凝聚。那并非妖魔邪祟,而是一种源于人心深处、最为本初的“执”与“迷”,仿佛是整个红尘浊世负面情绪的沉淀,被此地清灵之气吸引、过滤后,残留下来的一点最为精纯的“业”之精华。

此物若放任不管,迟早会污染这片净土,甚至可能孕育出难以想象的魔障。

“看来,这最后一程,亦非坦途。”宁瑜望向那浊气隐现的方向,目光平静,“亦是机缘,正好借此,了却最后一段尘缘,印证最终之道。”

阿翎也感应到了那股不谐,她收敛了嬉笑,走到宁瑜身边,眼神变得认真而坚定,拉住宁瑜的衣袖,表示要一同前往。

二人循着那微弱的浊气指引,向忘机原深处行去。越往深处,景致越发奇丽,云雾缭绕间,可见琼楼玉宇的虚影,听闻仙乐缥缈之音,仿佛踏入了一片神话之境。然而,那缕浊气也愈发清晰,它并非弥漫扩散,而是高度凝聚,如同一个无形的核心,在汲取、转化着某种力量。

最终,他们在一片清澈见底、倒映着七彩霞光的“琉璃仙湖”畔,看到了那浊气的源头。

湖心有一座小小的岛屿,岛上无花无木,只有一面古朴、光滑如镜的巨大石壁矗立。石壁之前,盘坐着一个身影。

那身影并非实体,而是由无数细微、扭曲、不断变幻的影像构成——有贪婪者攫取金银的狰狞,有痴情人求而不得的泪眼,有愤怒者咆哮山河的狂暴,有愚昧者固步自封的麻木……世间百态,众生业相,皆在其中流转、演绎、沉淀。这竟是一尊由红尘业力、众生执迷汇聚而成的——“业相化身”!

这化身似乎正处于一种将凝未凝、将醒未醒的状态。它无意识地汲取着忘机原纯净的灵机,试图将这片清静之地,也拉入那无尽的红尘业海之中。湖面那七彩霞光,映照在它身上,竟显得有些妖异。

“众生业力,聚而成形……”宁瑜神色凝重。此物非同小可,它本身并无善恶,只是众生心念的投射与凝聚。强行打散,等于与无量众生结下因果,且其核心业力不消,迟早还会在其他地方重新凝聚。唯有化解、超度,引导其归于虚无,或返璞归真。

然而,如何超度这无形无质、却又包含万有的业相?

就在宁瑜思索之际,那业相化身似乎感应到了生人靠近,其身上流转的影像骤然加速!一股庞大无比、混杂了无数欲望、执念、情绪的洪流,如同决堤江河,向宁瑜与阿翎席卷而来!

这不是物理攻击,也不是法术攻击,而是直指道心的拷问与侵蚀!

刹那间,宁瑜眼前幻象纷呈:

他看到自己高坐九重天,执掌造化,万物俯首,那是权力的诱惑;

他看到阿翎化作真正的人类,与他携手红尘,白头偕老,那是情感的羁绊;

他看到自己寻得长生不死之秘,与天地同寿,那是永恒的渴望;

他又看到自己放弃所有修为,重归凡人,体验那最朴素的生老病死,那是返璞的考验……

无数种可能性,无数种未来,无数种执念,如同镜花水月,在他心湖中荡漾,试图搅乱他那颗通明道心,诱使他生出丝毫的贪、嗔、痴、慢、疑,从而被这业相同化、吞噬。

与此同时,阿翎也陷入了自身的幻境。她看到宁瑜羽化登仙,离她而去,留下她孤身一人;她又看到自己灵鹤本源失控,化为凶兽,为祸人间,被宁瑜亲手镇压;她还看到两人迷失在无尽的时空乱流中,永世不得解脱……种种恐惧、不舍、迷茫的情绪,冲击着她纯净的心灵。

中阙:明心见性

面对这直指本心的业力洪流,宁瑜并未运转任何法力抵抗,也未封闭心神拒绝。他只是静静地站着,如同中流砥柱,任由那万千幻象、无尽执念从心头流过。

他的眼神,自始至终,清澈如初。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他轻声吟诵,声音不大,却仿佛蕴含着定住地水火风的伟力。

那权力的诱惑,于他如浮云,他之道,在济世,不在掌权;

那情感的羁绊,他珍惜与阿翎的缘分,却知缘起缘灭,皆有定数,强求反失其真,顺其自然方是至情;

那长生的渴望,他早已看破,有生必有灭,无灭亦无生,执着于形骸之久,反是大道之障;

那返璞的考验,他更是了然,返璞归真,非是抛弃所有,而是历经繁华后,对本质的洞彻与坚守,他一直在路上,何须刻意重来?

所有的诱惑,所有的考验,在他那颗历经百劫、早已圆融无碍的道心面前,都如同阳光下的积雪,悄然融化,未能留下丝毫痕迹。他的心,如同古井深潭,映照万物,却不随波逐流;如同浩渺虚空,包容万有,却不染一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