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民间场 > 第七十二话 :茶禅一味

第七十二话 :茶禅一味(1/2)

目录

上卷

长乐郡以南,云雾缭绕的群山之间,隐藏着一处名为“忘机谷”的幽静所在。谷中气候温润,土质特异,尤其适宜茶树生长。此地所产的“忘机茶”,色泽翠绿,香气清幽,滋味甘醇,饮后令人心旷神怡,俗虑顿消,在爱茶之人中享有盛誉,然因其产量稀少,路途险阻,故多为隐士高僧、风雅文士所追逐,世俗坊间难得一见。

宁瑜与阿翎并非为求茶而来,只是漫游山水,偶然听闻此谷清幽,便循着樵夫指引,踏入这云雾深处。谷口狭窄,仅容一人通过,两侧石壁湿滑,苔藓丛生。一入谷中,眼前豁然开朗,但见梯田般的茶园层层叠叠,依山势而上,翠绿的茶丛在氤氲水汽中若隐若现,如同仙境。空气中弥漫着茶叶的清香与山野的湿润气息,沁人心脾。

阿翎深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她肩头的纸鹤也仿佛舒展了许多,在清润的空气中轻轻振翅。宁瑜亦觉心神一清,此谷灵气充沛,更难得的是那份远离尘嚣的宁静,仿佛连时光的流逝都变得缓慢而温柔。

两人沿着蜿蜒的石阶小径,向谷中深处行去。沿途可见一些茶农在茶园中忙碌,他们动作舒缓,神情专注,仿佛并非在劳作,而是在进行某种仪式,与这山水茶园融为一体,并无寻常农夫的艰辛之色,反而带着一种恬淡与满足。

行至半山腰,可见几间依山而建的茅舍,竹篱环绕,院中设有石桌石凳。一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身着粗布僧袍的老者,正坐在院中,对着一个红泥小炉,静静地烹茶。炉火不旺,茶烟袅袅,老者眼神澄澈,动作从容不迫,仿佛整个天地间,只剩下他与眼前这一壶茶。

宁瑜与阿翎驻足篱外,不忍打扰这份宁静。那老者却似有所觉,抬起头,目光温和地看向他们,微微一笑,如同春风拂过湖面:“山野陋室,难得有客远来。若二位不嫌粗茶淡饭,可入院稍歇。”

声音平和舒缓,带着一种安定人心的力量。

宁瑜拱手还礼:“长者相邀,荣幸之至。晚辈宁瑜,与小妹阿翎,冒昧打扰了。”

二人入院坐下。老者自称“慧明”,乃是此间一名隐居的僧人,亦是这忘机谷的守茶人之一。他并未询问宁瑜二人来历,只是专注地沏茶。烫杯、置茶、冲泡、分汤……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却又浑然天成,毫无匠气。那忘机茶在沸水的激发下,散发出更加清幽持久的香气,不浓不艳,却直透心脾。

“请用茶。”慧明将两盏碧绿清澈的茶汤推到宁瑜与阿翎面前。

宁瑜端起茶盏,先观其色,翠绿如玉;再闻其香,清幽如兰;轻啜一口,初觉微苦,旋即化为甘醇,一股暖流顺喉而下,通达四肢百骸,不仅口舌生津,连带着心神都仿佛被洗涤过一般,变得异常清明宁静。这茶,竟似有涤荡尘虑、安顿神魂之效。

阿翎不会言语,但她捧着茶盏,小口啜饮,眼中闪烁着惊奇与愉悦的光芒,显然也感受到了这茶的不凡。

“好茶。”宁瑜由衷赞道,“色香味韵,俱是上乘,更难得的是其中蕴含的宁静之意,饮之令人忘俗。”

慧明微微一笑,眼中带着洞察世事的智慧:“茶之本味,在于自然。忘机谷得天独厚,方生此灵物。然,茶之真味,更在于品茶之心。心躁,则玉液亦如糟粕;心静,则粗茶亦胜琼浆。二位入谷时,心携风尘,故觉此茶涤尘;若常住此间,心与谷同静,则饮茶便如饮水,不过是平常事尔。”

宁瑜闻言,心中一动,知这老僧并非寻常隐士,其言谈举止,已暗合禅理。他放下茶盏,恭敬问道:“长者所言极是。不知这‘忘机’之名,有何深意?”

慧明目光投向远处云雾缭绕的茶园,缓缓道:“忘机者,忘却机心也。世人沉溺尘网,机巧算计,争名逐利,心为形役,难得片刻安宁。此茶生于幽谷,得天地清静之气,饮之能暂息妄念,回归本真,故曰‘忘机’。然,茶只是引,能否忘机,终究在于饮者自身。若借茶求静,心仍系于外物,则不过是换一种形式的执着罢了。”

他顿了顿,看向宁瑜和阿翎:“譬如二位,入谷寻幽,是为忘机否?然心中若有‘寻幽’之念,本身便已是一种‘机心’了。”

此言如同当头棒喝,令宁瑜陷入沉思。确实,他们入谷,虽非为名利,却也是带着“寻找清静”的目的而来,这本身何尝不是一种意念的牵绊?

阿翎也歪着头,似乎在努力理解这深奥的话语。

就在这时,谷外传来一阵喧哗之声,打破了忘机谷的宁静。只见一行人马,约莫十数人,衣着华贵,仆从簇拥,为首的是一个脑满肠肥、身着绸缎的富商,和一个手持折扇、故作风雅的清客模样之人,正吵吵嚷嚷地沿着小径上来。

“就是这里了!忘机谷!听说这儿的茶喝了能让人忘记烦恼,延年益寿!”那富商大声嚷嚷着,目光贪婪地扫视着茶园,“快!去找最好的茶叶!老爷我要包圆了!”

那清客也摇着扇子,附和道:“东家所言极是。此等仙茗,正该由东家这等雅士品鉴收藏,方不辜负天地灵物。”

他们的到来,如同污浊的泥流汇入清溪,瞬间破坏了山谷的和谐氛围。茶园中忙碌的茶农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皱眉看向这群不速之客。

慧明禅师眉头微蹙,但并未动怒,只是轻轻叹了口气:“机心炽盛者至矣。”

那富商一眼便看到了慧明院中的宁瑜和阿翎,尤其是阿翎那超凡脱俗的气质,让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艳与占有欲。他大摇大摆地走进院子,对慧明拱了拱手,语气却没什么敬意:“老和尚,你就是这儿的守茶人?把你这里最好的忘机茶都拿出来!老爷我全要了!价钱好说!”

慧明神色平静,淡淡道:“茶在园中,自有其性,非是商品,亦非满足贪欲之物。施主若为品茶而来,可静心坐下,老衲奉上一盏清茶;若为囤积牟利,炫耀身份而来,则请回吧。此茶不解此渴。”

富商闻言,顿时拉下脸来:“嘿!你这老和尚,好不识抬举!老爷我走南闯北,什么好东西没见过?肯买你的茶是给你面子!别给脸不要脸!你知道老爷我是谁吗?”

那清客也阴阳怪气道:“禅师此言差矣。好物当配名人。我们东家富甲一方,乐善好施,正是此茶明主。若藏于深山,与草木同朽,岂非暴殄天物?”

宁瑜在一旁静静看着,并未立即出声。他想看看慧明禅师如何应对。

慧明只是摇了摇头,不再理会他们,自顾自地又斟了一盏茶,对宁瑜道:“宁公子,请再饮一杯。外境纷扰,不过镜花水月,勿扰内心清明。”

富商见被无视,更是恼怒,指挥仆从:“给我搜!把好茶都找出来!”

仆从们应声便要动手。

中卷

眼见那些如狼似虎的仆从便要闯入茅舍、践踏茶园,宁瑜终于不能再坐视。他并未起身,只是将手中茶盏轻轻置于石桌之上。

“叮”的一声轻响,如同玉磬敲击,清脆悠扬,在这喧闹的环境中异常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说来也怪,就在这声轻响传出的瞬间,那些正要动作的仆从,仿佛被一股无形的柔和力量阻挡,脚步一滞,竟无法再向前半步!他们面面相觑,脸上露出惊疑不定的神色。

那富商和清客也吓了一跳,惊疑地看向宁瑜。

宁瑜目光平静地看向那富商,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直透人心的力量:“这位员外,慧明禅师所言,字字珠玑。茶性洁,品茶需静心。您这般气势汹汹,心浮气躁,即便得了仙茗,饮之亦如嚼蜡,非但不能忘机,反而徒增烦恼,何苦来哉?”

富商被宁瑜那清澈深邃的目光看得心中一凛,但仗着人多势众,强自镇定道:“你……你又是谁?也配来教训我?我花钱买茶,天经地义!”

“买椟还珠,古今笑谈。”宁瑜淡然道,“员外所求,究竟是茶之外形、之名气,还是茶之真味、饮茶时那份宁静安然的心境?若只为前者,世间名茶众多,何必非要来这清静之地,行此扰人之举?若为后者,则您此刻言行,已然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