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话 :残局匠心(2/2)
他伸手指向棋盘一角,一个看似无关紧要、被白棋占据的星位附近,那里,白棋为了连接中腹攻势,留下了一个极其细微的断点。
“若于此‘三·三’之位,毅然‘碰’入,如何?”宁瑜的声音不高,却如同惊雷,炸响在顾老和所有观棋者的心头!
“什么?碰三三?”
“那里是白棋的势力范围,黑棋孤军深入,不是送死吗?”
“胡闹!简直是胡闹!”薛如玉先是一愣,随即嗤笑道,“公子莫非不懂棋?此处白棋外势已成,黑棋投入一子,如同羊入虎口,顷刻间便会被吞没,不仅无法破局,反而会加速败亡!”
顾老也是浑身一震,下意识地按照宁瑜所指,在脑中推演。起初,他也觉得这是自杀之举。黑棋投入一子,白棋只需简单一“扳”一“压”,便可轻松将其困死,还能顺势加固边空。
然而,当他顺着这个“自杀式”的着手继续推演下去时,脸色却渐渐变了!
这一记看似鲁莽的“碰”,其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活棋!而是为了——制造混乱,搅动局势!
黑棋此子投入,白棋若要吃它,必然需要调动周边棋子,改变原有的部署。这一改变,看似微不足道,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必然会引发一连串的涟漪!那原本严密合围中腹黑棋大龙的白棋阵势,会因为边角这一处的细微调动,出现一丝几乎不可察觉的松动!而这一丝松动,恰恰给了中腹那看似必死无疑的黑棋大龙,一个极其珍贵的、可以利用的“气”眼,一个转身腾挪的空间!
更重要的是,这一记“碰”,蕴含着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一种主动将局面导入未知领域的勇气!它打破了“镇岳图”一味固守、不敢冒险的思维定式,赋予了这古老定式以新的、灵活的生命力!
这不再是简单的“镇”,而是“以攻代守”,是“死中求活”,是“舍小就大”!舍弃边角一子之利,换取中腹大龙生机,乃至全局胜负的转机!
顾老的手指开始剧烈颤抖起来,浑浊的眼睛里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他仿佛看到,那僵卧的苍龙,因为这一记看似无关紧要的“碰”,猛地睁开了眼睛,发出了震天的咆哮!原本铁板一块的白棋阵营,因为这一颗投入死地的棋子,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痕!
“妙……妙啊!”顾老声音颤抖,激动得难以自抑,“置之死地而后生!舍一子而活全局!这……这并非背离‘镇岳’之本,而是……而是将其‘厚重’之力,用于最关键的反击之处!是老夫……是老夫愚钝了!只知固守其形,忘了其神!”
他猛地抓起一枚黑子,因为激动,手指有些不稳,但却坚定无比地,重重拍在了宁瑜所指的那个“三·三”之位!
“啪!”
清脆的落子声,回荡在寂静的山谷中。
薛如玉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他死死地盯着那颗落在意想不到位置的黑子,大脑飞速运转,推演后续变化。越推演,他的脸色越是难看。他发现,自己原本完美无缺的“流云谱”,竟然真的因为这一记看似无理的“碰”,出现了他之前未曾预料到的破绽!整个棋局的流向,被彻底改变了!
他试图寻找应对之策,却发现无论怎么走,都无法再像之前那样牢牢掌控局面。黑棋那中腹大龙,竟然真的因为这边角一子的牺牲,找到了一丝喘息之机,并且开始反过来威胁他边角那看似稳固、实则存在隐患的薄味!
棋局,瞬间从一面倒的屠杀,变成了错综复杂、胜负难料的乱战!
“这……这怎么可能?!”薛如玉失声惊呼,再也无法保持之前的从容。
周围的观棋者,也大多看出了门道,无不震撼失色,议论纷纷。
“我的天!活了!黑棋大龙竟然活了!”
“这步‘碰’……简直是神来之笔!”
“以弃为取,以死为生……这年轻人,了不得!”
那慧明禅师双手合十,面露微笑:“阿弥陀佛。舍得舍得,有舍方有得。施主一言,点破迷障,善哉善哉。”
顾老激动地老泪纵横,对着宁瑜就要下拜:“先生一语点醒梦中人!救我‘镇岳’传承!老朽……老朽感激不尽!”
宁瑜连忙扶住他,温声道:“老人家不必多礼。非是宁某之功,而是您心中对‘镇岳’之道的坚守,本身便蕴含着生机。只是被一时困局所迷,未能照见。宁某不过是从旁提醒一句罢了。”
他看向脸色铁青的薛如玉,淡然道:“薛先生,棋道如海,纳百川而成其大。流云之变,固然精妙,然镇岳之厚,亦有其不可替代之价值。世间之理,并非只有‘新’胜‘旧’,‘巧’克‘拙’。有时,古老的智慧,在融入新的理解后,反而能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胜负尚未可知,何必急于定论呢?”
薛如玉张了张嘴,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无言以对。他看着那已然风云突变的棋盘,心中第一次对自己坚信不疑的“流云之道”产生了一丝动摇。
下卷
因为宁瑜那一步“神来之笔”的提示,残局被赋予了新的生命。顾老如同焕发了第二春,落子如飞,将“镇岳图”的厚重之力与宁瑜点拨的“舍弃”之智结合起来,攻守兼备,竟与薛如玉杀得难解难分。
最终,这盘棋持续了整整五日,双方殚精竭虑,最终以极其微弱的差距,薛如玉险胜半目。
然而,这一次,薛如玉脸上再无丝毫得意之色。他起身,对着顾老深深一揖,由衷道:“顾老棋艺精湛,意志坚韧,晚辈佩服。此番虽侥幸胜了半目,但若非这位公子点破关键,晚辈早已落败。‘镇岳图’博大精深,是晚辈先前浅薄,妄言其‘过时’,实在惭愧。”
他又转向宁瑜,神色复杂地拱手道:“宁公子棋道境界,远超在下。一步点醒局中人,令薛某受益匪浅。今日方知,棋道无穷,我所学者,不过沧海一粟耳。”
顾老虽然最终仍以半目之差落败,但脸上却毫无颓丧之色,反而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他哈哈笑道:“薛先生不必过谦。老夫输了棋,却赢了道理!经此一役,老夫方知‘镇岳’真意,在于变通,在于舍得!祖师爷传下的不是死板的定式,而是一种精神!只要精神不灭,传承便不会断绝!”
他郑重地对宁瑜道:“宁先生,您于我‘镇岳棋派’,有再造之恩!请受老朽一拜!” 说着,不顾宁瑜阻拦,坚持行了一个大礼。
宁瑜扶起他,道:“老人家言重了。守正出奇,不忘根本,方能行稳致远。此理不仅适用于棋道,亦适用于万事万物。望贵派能秉承此心,将这份厚重的智慧传承下去。”
弈心谷中的这场棋局,最终以这样一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落幕。薛如玉收起了骄狂,对传统多了几分敬畏;顾老突破了心障,看到了传承的新路;而围观者们,也皆有所悟,对“新”与“旧”、“巧”与“拙”、“舍”与“得”有了更深的理解。
宁瑜与阿翎在谷中又停留了一日,与顾老、慧明禅师等人品茶论道,直至次日清晨,方才辞别众人,离开弈心谷。
走出山谷,晨光熹微,山风拂面,带来草木清新之气。
宁瑜对身旁的阿翎轻声道:“世间万物,莫不处于变化之中。执着于旧形,不知变通,则易被时代淘汰;然若一味求新求变,失了根本,则如无根浮萍,终难长久。真正的传承,在于把握其不变的精神内核,并以此为基础,灵活应对万变之外相。这‘残局’之解,不在于找到一步必胜的妙手,而在于打破思维的牢笼,以‘舍’为‘得’,以‘死’为‘生’,这或许才是应对世间万千困局的大智慧。”
阿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她看着手中那仿佛也经历了一场精神洗礼而更加灵动的纸鹤,又望向远方层峦叠嶂、在晨光中不断变换光影的山脉,心中对“变”与“不变”有了更深的体会。
二人身影,伴着山间清越的鸟鸣,渐渐远去。弈心谷中那盘惊心动魄的残局,以及其中蕴含的关于传承、变革与舍得的哲理,必将随着他们的脚步,流传开去,启迪更多在人生棋局中寻觅出路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