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游竞技 > 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 > 第29章 前往舰桥

第29章 前往舰桥(2/2)

目录

我掏出撬棍,插入机械锁的锁孔,用力向上撬动。“咔嚓” 一声脆响,生锈的锁芯被撬开,机械锁掉在地上。我握住门把手,用力向内侧拉 —— 门轴发出 “嘎吱” 的呻吟,却依旧纹丝不动,显然内部的机械结构也已经锈死。

“看来只能用切割器了。” 我叹了口气,从背包里掏出小型切割器。经过昨晚的修复(更换了新的切割片),切割器已经能正常使用。我将切割器对准门轴的连接处,按下启动键 —— 尖锐的切割声瞬间响起,明亮的火花四溅,在昏暗的通道里格外醒目。

切割过程比想象中更艰难 —— 门轴的金属厚度是普通舱门的两倍,切割片每前进一毫米都要耗费巨大的力气。我的手臂很快就开始发酸,手心被切割器的震动磨得生疼,可看着视网膜上逐渐接近的舰桥位置,还是咬牙坚持着。

“切割进度 50%…… 宿主当前体力值消耗 40%,建议休息 5 分钟再继续。” 系统的提示音响起,我关掉切割器,靠在墙壁上休息。汗水顺着额头滑落,滴在地面上,发出 “滋啦” 的蒸发声。我看着眼前的舰桥大门,心里充满了困惑 —— 为什么这艘船的每一扇门都这么难打开?是当年的火灾导致结构变形,还是有人故意设置障碍,阻止别人进入舰桥?

休息片刻后,我重新拿起切割器,继续切割门轴。又过了十分钟,随着 “咔嚓” 一声脆响,最后一段金属被切断,舰桥大门终于可以打开了。我推开大门,手电筒的光束瞬间照亮了里面的空间 ——

那是一个大约三十平方米的圆形舱室,中央是一个巨大的主控制台,周围环绕着十几个副控制台,有的控制台已经坍塌,有的则保持着相对完整的状态;舱室顶部是一个半球形的观察窗,大部分玻璃已经破碎,露出外面的船坞景象;墙壁上的显示屏大多漆黑一片,只有中央的主屏幕还残留着微弱的光芒,上面显示着一行模糊的文字:“主能源核心离线,应急能源剩余 1.2%……”

这里就是 “老兵” 号的舰桥!我站在门口,心里充满了震撼 —— 虽然破败不堪,但依旧能看出当年的宏伟,十几个控制台环绕着主控制台,像众星拱月一样,这里曾是 “老兵” 号的指挥中心,船长就是在这里下达命令,指挥船员探索未知的银河边缘。

我走进舰桥,手电筒的光束在主控制台上反复移动。主控制台的表面覆盖着厚厚的灰尘,上面的按钮和操纵杆大多已经损坏,有的操纵杆还保持着被按下的状态,仿佛当年的紧急停机指令还没解除。我用手擦去主屏幕上的灰尘,屏幕上的文字变得清晰了一些,除了能源状态,还显示着 “通讯系统离线”“导航系统失效”“生命维持系统关闭” 等信息,与之前的 “体检报告” 一致。

“系统,扫描舰桥区域,看看有没有保存完好的航行日志或核心数据记录。” 我在心里问道,手指轻轻触碰主控制台的按钮,希望能唤醒更多的功能。

“检测到主控制台下方存在一个隐藏的数据库接口,接口内可能插有数据存储卡,需拆卸控制台面板才能取出。” 系统的提示音响起,视网膜上的蓝图在主控制台下方标注出一个红色的区域。

我从背包里掏出螺丝刀,小心地拆卸主控制台的面板。面板上的螺丝已经严重锈蚀,每卸下一颗都要花费很大力气。卸完最后一颗螺丝时,我轻轻掀开面板 —— 里面的线路比想象中更复杂,密密麻麻的线缆缠绕在一起,有的线缆已经老化开裂,露出里面的铜芯。

在面板内侧的一个小型插槽里,我找到了系统所说的数据存储卡 —— 那是一块黑色的长方体卡片,表面印着 “联邦军工” 的标识,看起来保存得相对完好。我小心地将存储卡取出,插入随身携带的个人终端 —— 终端屏幕瞬间亮起,显示 “正在读取数据……”

我屏住呼吸,紧盯着终端屏幕。几分钟后,屏幕上弹出一个文件夹,里面包含 “航行日志(完整版)”“核心系统故障记录”“银河边缘探索报告” 三个文件。我点开 “核心系统故障记录”,里面的内容让我瞬间瞪大了眼睛:

“星际历 347 年,第 9 周,14:30:主能源核心温度开始异常升高,从正常的 800K 飙升至 1200K,工程师立即启动降温程序,无效。”

“14:45:核心压力超过临界值,安全阀门自动开启,释放部分能量,温度暂时稳定在 1000K。”

“15:00:船体突然遭遇不明物体撞击,右侧引擎舱受损,能源核心连接线路断裂,温度再次失控,飙升至 1500K,达到熔毁临界值。”

“15:10:船长下令启动紧急停机程序,切断主能源核心供电,同时启动应急能源,准备紧急撤离。”

真相终于浮出水面!“老兵” 号的能源核心异常,并非人为操作失误或零件故障,而是遭遇了 “不明物体撞击”!虽然记录里没有说明 “不明物体” 是什么,但结合银河边缘的探索背景,很可能是外星文明的飞船或未知的宇宙天体。

我激动得手都在发抖,连忙点开 “银河边缘探索报告”—— 里面记录着 “老兵” 号在未知星域的探索发现,包括一颗富含 “星尘合金” 的星球坐标,还有一张模糊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个巨大的未知结构体,悬浮在太空中,表面泛着淡蓝色的光芒,显然不是自然形成的天体。

“这简直是重大发现!” 我忍不住轻声感叹。这份报告不仅揭开了 “能源核心异常” 的真相,还提供了星尘合金的星球坐标和未知结构体的信息,对修复 “老兵” 号和未来的探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就在我准备继续查看航行日志时,舰桥外突然传来一阵熟悉的 “咔嗒” 声 —— 是巡逻机器人的履带声!而且越来越近!我心里一紧,连忙将数据存储卡拔出,放进背包里,然后关掉手电筒,躲到主控制台后面,屏住呼吸,听着外面的动静。

机器人的履带声在舰桥门口停了下来,紧接着,一道刺眼的光束扫过舰桥内部,离我藏身的主控制台越来越近。我紧紧贴着控制台,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祈祷着机器人不要发现我。

几秒钟后,机器人的履带声渐渐远去,光束也消失在舰桥门口。我松了一口气,瘫坐在地上,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在舰桥的探索虽然收获巨大,但也时刻面临着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暴露。

我看了看时间,已经是下午三点。在 “老兵” 号内部探索了整整五个小时,从货运舱到舰桥,200 米的距离,却耗费了比预期多三倍的时间,沿途的坍塌通道、锁死的内门,无一不凸显着这艘飞船的破败与修复的艰难。

我站起身,走到舰桥的观察窗前,望着外面的第七船坞。阳光透过破碎的玻璃洒进来,照在主控制台上,泛着淡淡的金光。我知道,今天的探索虽然结束了,但修复 “老兵” 号的路还很长 —— 能源核心需要更换,引擎需要重新安装,导航系统需要校准,每一项任务都充满了挑战。

但我不再像之前那样迷茫。手里的航行日志和探索报告,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进的方向。我握紧背包里的数据存储卡,心里充满了坚定 ——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要修复 “老兵” 号,带着它重返银河,完成当年船员未竟的探索任务。

离开舰桥时,我回头望了一眼这个曾经的 “指挥中心”,心里默默说:“等着我,我会让你重新焕发生机,重新驶向星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