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六零辣妈:重生带娃奔小康 > 第237章 首次登台演出,晚秋全家到场支持

第237章 首次登台演出,晚秋全家到场支持(2/2)

目录

“傻丫头,答应你的事,我们怎么会食言?”林晚秋一把将女儿搂进怀里,感受着她温热的身体,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刚才跳得太好了,娘为你骄傲!”

沈廷舟站在一旁,看着相拥而泣的母女俩,嘴角带着温柔的笑容,伸手轻轻抚摸着念溪的头发:“丫头,表现得很好。”

沈念安也走上前,把食盒递给念溪:“妹妹,快尝尝我给你做的软糕,补充一下体力。刚才看你跳得那么卖力,肯定饿坏了。”

念溪接过食盒,打开一看,里面是熟悉的软糕和温热的参茶,眼眶瞬间湿润了:“谢谢哥,还是你最懂我。”她拿起一块软糕放进嘴里,熟悉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心中充满了温暖。

“念溪,刚才有位老教授特意问起你,说你的舞蹈很有感染力呢!”同组的林薇薇走过来,笑着对念溪说道,眼神中满是真诚的赞赏。

“是啊念溪,你今天表现太棒了!”其他舞者也纷纷围了过来,向她表示祝贺。

念溪被大家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微红:“谢谢大家,这都是我们一起努力的结果。”她知道,自己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团队的帮助与支持。

正在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在编导的陪同下走了过来,正是国内着名的舞蹈评论家张教授。“沈念溪同学,”张教授笑着说道,声音洪亮而温和,“你的表演非常精彩!尤其是‘反弹琵琶’那段,形神兼备,情感真挚,把飞天的空灵与圣洁演绎得淋漓尽致。你很有天赋,更难得的是有这份坚持与热爱,未来可期啊!”

“谢谢张教授的夸奖,我会继续努力的!”念溪连忙鞠躬致谢,眼神中满是感激与坚定。

记者们见状,纷纷围了上来,对着念溪和张教授拍照、提问。“沈小姐,请问你是第一次参加如此大型的演出吗?”“你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未来你在舞蹈领域有什么规划?”

念溪从容不迫地回答着记者的问题,言语间既谦虚又自信。林晚秋和沈廷舟站在一旁,看着女儿应对自如的模样,心中满是骄傲。沈念安则在一旁维护秩序,不让记者们过于拥挤。

好不容易送走了记者和张教授,天色已经不早了。念溪带着家人来到自己的宿舍,宿舍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墙上贴着舞蹈海报,书桌上放着几本舞蹈理论书籍和一本厚厚的练功笔记。

“娘,你们一路过来累不累?北京的酒店都订好了吗?”念溪给爹娘和哥哥倒了水,关切地问道。

“订好了,就在剧场附近,环境挺好的。”林晚秋拉着女儿的手,细细打量着她,“你在这边住得还习惯吗?练功辛苦不辛苦?有没有人欺负你?”

“娘,我都这么大了,能照顾好自己。”念溪笑着说道,“大家都很照顾我,林薇薇还经常教我舞蹈技巧呢。练功是挺辛苦的,但我喜欢,就不觉得累。”

沈念安坐在一旁,看着妹妹兴奋地讲述着在歌舞团的生活,时不时补充几句,宿舍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沈廷舟则坐在窗边,看着妻女、儿子其乐融融的模样,心中盘算着:这次来北京,除了支持念溪演出,还能陪晚秋逛逛,顺便看看能不能为食品坊拓展一下北京的市场。

聊到深夜,林晚秋担心念溪明天还要排练,便催促着她休息:“丫头,快早点休息吧,今天累了一天了。我们明天再来看你。”

“娘,爹,哥,谢谢你们来看我的演出。”念溪送家人到门口,眼中满是不舍,“明天我请你们吃北京烤鸭!”

“好啊,我们等着。”沈念安笑着说道,“妹妹,好好休息,别想太多。”

回到酒店,林晚秋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脑海中不断回放着念溪在舞台上的身影,心中满是感慨。沈廷舟看出了她的心思,躺在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在想什么?”

“在想咱们这一路走来,真不容易。”林晚秋叹了口气,“以前在红旗生产大队,日子苦得没边,我总担心给不了孩子们好的生活。现在好了,念安事业有成,念溪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这心里,总算踏实了。”

“是啊,不容易。”沈廷舟也感慨道,“但你做得很好,把这个家撑了起来,把孩子们培养得这么优秀。”他顿了顿,又说道,“这次演出结束后,我想陪你回一趟红旗生产大队,看看老邻居们。这么多年没回去了,也不知道王大娘、李大叔他们过得怎么样。”

林晚秋心中一动,眼中闪过一丝怀念:“好啊,我也挺想他们的。当年要不是他们帮衬着,我和念安说不定早就撑不下去了。这次回去,咱们多带点东西,好好看看他们。”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沈廷舟点点头,“等念溪这边的事情忙完,我们就动身。”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温柔地洒在两人身上。林晚秋靠在沈廷舟的肩膀上,心中充满了安宁与幸福。她知道,这次北京之行,不仅见证了女儿的成长与绽放,也让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第二天,念溪果然兑现承诺,带着爹娘和哥哥去了北京最有名的烤鸭店。皮薄酥脆的烤鸭,配上甜面酱、黄瓜丝和荷叶饼,入口鲜香四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聊着天,气氛温馨而融洽。

接下来的几天,沈念安忙着考察北京的市场,为食品坊的拓展做准备;林晚秋则陪着念溪逛了北京的名胜古迹,故宫的红墙黄瓦、长城的蜿蜒起伏、颐和园的湖光山色,都让母女俩流连忘返;沈廷舟则偶尔会去歌舞团看看念溪排练,更多的时候是陪着林晚秋,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离别的日子终究还是到来了。念溪送家人到火车站,眼眶红红的:“娘,爹,哥,你们路上注意安全。回去以后一定要常给我打电话,我会好好练功,争取下次给你们带来更精彩的演出。”

“丫头,照顾好自己,别太累了。”林晚秋抱着女儿,依依不舍地说道,“缺什么就给家里说,娘给你寄过来。”

“妹妹,加油,哥相信你一定能成为最优秀的舞蹈家。”沈念安拍了拍妹妹的肩膀,语气坚定。

沈廷舟看着女儿,眼神温和而坚定:“丫头,记住,无论你走多远,家里永远是你的后盾。遇到什么困难,随时给家里打电话。”

火车缓缓开动,念溪站在站台上,用力挥手,直到火车消失在视线中,才擦干眼泪,转身返回歌舞团。她知道,家人的支持是她前进的最大动力,她一定要在舞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辜负家人的期望。

火车上,林晚秋望着窗外飞逝的风景,心中充满了对老邻居的思念:“不知道王大娘现在身体怎么样了?当年她总偷偷给念安塞红薯,这份情我一直记着。”

“放心吧,应该挺好的。”沈廷舟握住她的手,“这次回去,咱们好好陪陪他们,聊聊这些年的变化。”

沈念安坐在一旁,笑着说道:“爹娘,我已经让食品坊的人准备了不少特产,有咱们的功能性食品,还有刚出炉的糕点,到时候给老邻居们都分点。”

林晚秋点点头,脸上露出期待的笑容。她想起红旗生产大队的土坯房、田埂上的野草、邻居们淳朴的笑容,心中泛起一股暖流。那里有她最艰难的岁月,也有最真挚的情谊。在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