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水浒,我王伦从狱中崛起! > 第311章 童贯来访

第311章 童贯来访(1/2)

目录

却说宋徽宗赵佶亲政,作风陡然一变,虽未必真能夙兴夜寐,但至少心思不再全然沉溺于金石书画与道箓斋醮之中。

只是这突如其来的“勤政”之风,直搅得蔡京、梁师成、高俅、蔡攸一党手忙脚乱,如坐针毡。

他们几番打探,终于知晓,根源竟出在那个献上天书、名唤王济的书生身上,正是他那套“人皇大道”之说,让官家如同着了魔一般,竟要效仿起上古圣王来。

蔡京等人对王伦自是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投鼠忌器,深知此刻官家正对其言听计从,轻易动他不得,只能暗中窥伺,等待时机。

然而,与此相对的,枢密使童贯在闻听此事后,非但没有恼怒,眼中反而掠过一丝精光。

原来,前番童娇秀被“扑天雕”李应重伤,性命垂危,幸得一道一俗两位奇人施救,才挽回性命。

此事虽被童贯极力压下,但当日童娇秀被一陌生男子当众“亲嘴”、按压心口的流言,终究是传了出去,落入了蔡攸耳中。

续而,蔡攸又听到一些流言,说童娇秀与一名为王庆的药铺老板有染,更是勃然大怒,当即与童贯解除了儿女姻亲之约。

自此,蔡攸视童贯如仇雠,凡童贯在朝堂之上倡议北伐、联金灭辽之策,蔡攸必引经据典,纠集一众清流文官,以“劳民伤财”、“轻启边衅”、“恐引狼入室”为由,极力驳斥阻挠。

北伐所需的粮秣、兵员、军械调度,在蔡攸一党的暗中作梗下,处处掣肘,进展缓慢,令童贯焦头烂额。

如今,听闻官家身边突然冒出个能影响圣意的“王先生”,童贯如同在迷雾中看到了一盏明灯,立刻备下厚礼,亲自前往王伦的赐第拜会。

此刻的王伦府邸,早已非昔日冷清模样。

门前的车马几乎堵塞了巷口,各路官员,无论是自诩清流的文臣,还是世袭罔替的勋贵,乃至一些好奇的宗室子弟,名帖如雪片般递入。

他们都希望能拜会这位简在帝心的“王先生”,或攀附交情,或探听口风,或有所请托。

然而,王伦对这一切喧嚣保持着惊人的清醒与疏离。

他深知自己根基浅薄,犹如无根浮萍,且身负不可告人之秘,一旦卷入这东京汴梁盘根错节的势力网络,必将身不由己,万劫不复。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访客,他都以“潜心破译天书,不敢怠慢圣意”或“偶感风寒,需静心休养”为由,婉言谢绝,闭门谢客,姿态谦逊却坚定,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些不合时宜的孤高。

但童贯亲自来访,分量非同小可。

这位手握西军精锐、权倾内外的枢密使,王伦无法,也不便轻易将其拒之门外,只得开门迎客。

客厅之内,香茗袅袅。

童贯虽为宦官之身,但常年执掌兵权,统御边军,眉宇间自带一股沙场淬炼出的杀伐威严,此刻虽刻意收敛,仍让人感到无形的压力。

他并未过多寒暄,几句客套后便直入主题。

“王先生近日深得圣心,一番‘人皇大道’之论,更是令官家幡然醒悟,励精图治,此实乃我大宋之福,社稷之幸啊。”

童贯开口先捧,目光却如鹰隼般审视着王伦。

“童枢相谬赞了,”王伦微微欠身,神色平静无波。

“在下不过偶有所得,妄言一二,全赖陛下天纵圣明,能从善如流。实不敢当枢相如此盛誉。”

童贯呵呵一笑,指节轻轻敲击桌面,话锋随之一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