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仙堂兴旺(1/1)
这话得从头几年说开去。
自打陈岁安在靠山屯乃至周边十里八乡闯出了名号,这名号可不是虚的,那是实打实用一桩桩、一件件旁人摆不平的邪乎事儿挣来的。早年间那些走街串巷、挣个辛苦钱的营生,算是彻底撂下了。如今找他的人,身份可大不一样了。
有那开着四个轱辘小轿车、腆着啤酒肚的矿老板,新开的矿洞夜里老听见女人哭,工人不敢下井,耽误一天就是流水般的银子。陈岁安去看了,没动土木没迁坟,只在洞口布了个简单的阵,烧了几道符,当晚那哭声就没了影儿。矿老板千恩万谢,酬金用牛皮纸信封装着,厚厚一沓,够寻常人家挣上大半年。
还有城里来的房地产商,看中了南坡一块地,价钱谈得差不多了,可每次带风水先生去勘测,那罗盘的指针就跟抽了风似的乱转,没一个先生敢点头。开发商心里头发毛,经人引荐找到了陈岁安。陈岁安在那地块上转悠了一下午,最后指着一棵老槐树底下说:“往下挖三尺,有东西。”挖开来一看,是几具无主的枯骨,也不知是哪个年月的乱葬岗。陈岁安亲自做法事超度,择地另葬。事儿了了,开发商那边的“红包”自然也是沉甸甸的。
看阴阳宅,调风水,破解那些有钱人都挠头的玄学难题……这活儿计,来钱比在外面工地上搬砖、工厂里流水线打工,那可是快得太多了,也体面得多。几年下来,陈岁安不显山不露水,但那存折上的数字,可是实打实地往上翻跟头。他不再是那个守着老屋、靠着零星乡亲帮衬的穷小子了。
钱多了,心思也就活了。陈岁安琢磨着,不能老这么单打独斗,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他这“出马”的路子,牵扯的人越来越多,曹蒹葭的萨满术日益精深,白栖萤得了奶奶真传本事见长,王铁柱是个可靠的帮手,连胡雪儿那头,虽说常居山中,也算是个强援。还有那些依附而来的、像黄淘气这样的七十二路仙家,也得有个正经的落脚、受香火的地方。
这是资源,得整合!得像那些大企业一样,把事业做大做强!
有了这念头,陈岁安就行动了起来。他提上两瓶好酒,一条好烟,去了村支书家。也没绕弯子,直接说了想批块地,盖个“仙堂”,算是给靠山屯弄个正经的民俗文化场所,也能带动点香火人气。
村支书吧嗒着旱烟,眯着眼听着。要是搁几年前,陈岁安来说这个,他准觉得这小子是睡迷糊了。可现在不一样了,陈岁安的名声在外,连乡里、县里偶尔都有领导的车子开进他那个小院。再说,这仙堂要是真建起来,成了气候,那也是他这村支书任上的亮点不是?
“嗯……想法是好的。”村支书吐了个烟圈,“靠山屯嘛,老辈儿就信这个。地嘛,村东头河边那块空地,闲着也是闲着,就批给你了!不过岁安啊,可得弄正规点儿,别整那些乌七八糟的。”
“叔,您放心,一准儿弄得敞敞亮亮的!”陈岁安拍着胸脯保证。
地批下来了,陈岁安立马请了施工队。他是真舍得下本钱,砖瓦要用最新的,木料挑结实耐用的红松,图纸是他自己琢磨着画的,既保留了老式庙宇的庄重,又融入了居住的便利。
仙堂盖得气派!青砖灰瓦,高脊飞檐,朱红色的大门敞亮。进去是个宽敞的大院子,青石板铺地。正殿最为宏伟,里面不供佛不供道,供奉的是东北老林子里那些有头有脸的仙家——胡三太爷、胡三太奶、黄二大爷、常天龙、蟒翠云……各位老仙的牌位,都是用上好的黄花梨木雕刻,描金绘彩,庄重威严。旁边还塑了神像,胡家仙狐面人身,慈眉善目;黄家仙小巧灵动,眼神狡黠;常蟒仙威严盘踞,鳞甲森然……全都是请了有名的手艺人,按着最高的规格去做,栩栩如生。
正殿里,每日香烟缭绕,那都是上好的檀香,气味醇厚绵长,闻着就让人心静。香火鼎盛,来上香的除了本屯的,还有不少远处慕名而来的,供桌上的水果、糕点、甚至整鸡整鱼,几乎就没断过茬。
不光有仙家住的地方,人也得安排好。陈岁安给曹蒹葭、白栖萤、王铁柱都留了单独的屋子,宽敞明亮,炕席都是新的。曹蒹葭那屋,窗明几净,摆着不少晒干的草药和她做法事用的神鼓、铃铛。白栖萤的屋子则更素雅一些,带着点深山修行的清冷气。王铁柱的房间最大,因为他时不时要帮忙搬运些重物,家伙事儿也多。
甚至连不常驻的胡雪儿,陈岁安也贴心地位她预备了一间雅致的静室,朝向南山,推开窗就能看到郁郁葱葱的山林,说是她什么时候想来住几天,随时欢迎。
最体现陈岁安心思的,是他在仙堂临街的那一面,特意隔出了三间敞亮的屋子,打通了,粉刷得雪白。这是他给自己在乡卫生院当医生的妹妹陈晓燕准备的——“陈医生诊所”。牌子挂出去那天,屯子里都轰动了。陈岁安对妹妹说:“咱这仙堂,管的是虚病、邪病;你这诊所,管的是实病、常病。虚虚实实,咱兄妹俩把这靠山屯的健康都给包圆了!”
诊所开起来,有陈晓燕这个科班出身的医生坐镇,感冒发烧、头疼脑热、跌打损伤都能看,加上仙堂的名气,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有时候遇到那吃药打针总不见好的疑难怪症,陈晓燕也会悄悄领着病人去后殿,让陈岁安或者曹蒹葭给“瞅瞅”,往往能收到奇效。这“医巫结合”的路子,倒是越发走得顺畅了。
如今的陈岁安,再不是当初那个需要为生计发愁的年轻人。他穿着干净利落的中式褂子,脸上带着沉稳的笑容,掌管着偌大一座仙堂,手下有“能人”相助,身边有仙家护佑,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红火。每日里,仙堂钟声清越,香客往来不绝,诊所里人声稍杂却也充满生机,自家小院里时常飘出炖肉的香味和王铁柱粗豪的笑声。
这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如同那正殿里日夜不熄的香火,旺盛,踏实,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烟火气与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