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智脑初显(2/2)
送走周明教授,沈浩松了口气。他知道,周明教授是真心为他好,但端粒酶药剂的事,他暂时不想让更多人知道 —— 人性复杂,他怕药剂的消息泄露后,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危及家人的安全。他只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守护好身边的人。
下午,沈浩回到别墅时,苏晴刚从智核回来。她穿着米白色的职业套装,头发利落地挽在脑后,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里面是智核最新的运营数据报表。看到沈浩,她眼里的疲惫瞬间消散,快步走过来,自然地挽住他的胳膊:“回来啦?周教授上午是不是去找你了?他刚才给我发消息,夸你研究做得好,还说可惜你不想公开更多成果。”
“嗯,教授提了国际奖的事,我没接话。” 沈浩反手握住她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的指缝,“比起奖项,我更在意你和晓雅的健康。对了,晓雅的论文怎么样了?你帮她整理的数据够不够用?”
“放心吧,我把智核和双店联动的用户调研数据都给她了。” 苏晴拉着他坐在沙发上,打开文件夹,抽出一张报表,“你看,这是上周的联动数据 —— 智核用户到双店消费的转化率有 18%,医疗系统的用户复购率更高,有 25%,晓雅把这些加进论文,案例会更扎实。” 她抬头看着沈浩,眼里满是热恋的温柔,“不过她刚才跟我吐槽,‘企业订单拓展’部分总觉得少点深度,你晚上有空的话,帮她梳理梳理思路?”
“没问题。” 沈浩接过报表,快速扫了一眼数据,这些数字像早已刻在脑海里,他随口就能说出对应的运营策略,“晚上我跟她说说电影植入后的订单增长逻辑,再补充几个企业客户的复购案例,应该能帮她打开思路。”
说话间,晓雅抱着笔记本电脑从房间里跑出来,脸上带着点沮丧:“沈浩哥!晴晴姐!我这部分案例分析还是写不好!” 她把电脑放在茶几上,指着屏幕上的 “企业订单拓展” 章节,“我写了智核联动和电影植入,但总觉得数据和案例是分开的,没串起来,读着不顺畅。”
苏晴先拿起电脑,指尖在屏幕上划了划:“你可以把电影植入的订单增长(25%)和智核联动的复购率(25%)放在一起分析,突出‘线上 Ip 曝光 + 线下场景联动’的组合效应。” 她转头看向沈浩,“你之前说过,电影植入是‘全国性广告’,智核联动是‘精准场景触达’,这个逻辑可以让晓雅加进去。”
沈浩凑过去,接过电脑,帮晓雅调出双店的企业订单明细:“你看,这是电影上映后第一个月的订单,主要是北京的互联网公司;这是智核上线后,县分店的订单,大多是医疗企业 —— 两类客户的需求不同,但都因为‘品牌曝光 + 场景便利’选择了咱们,你可以从‘用户需求匹配’的角度切入,把数据和案例串起来。”
晓雅眼睛一亮,立刻开始修改:“原来是这样!我之前只想着罗列数据,没找背后的逻辑!谢谢沈浩哥!谢谢晴晴姐!” 她低头快速敲击键盘,嘴角扬起开心的笑容,“等我写完这部分,就把你俩帮我整理的数据做成图表,论文肯定能更出彩!”
苏晴看着她忙碌的样子,轻轻靠在沈浩肩上,小声说:“还好你今天回来得早,不然晓雅又要对着电脑发愁了。” 她指尖轻轻碰了碰沈浩的手腕,“你最近在实验室别太累了,端粒酶的研究可以慢慢来,我和晓雅都不想你熬夜。”
“知道了。” 沈浩握住她的手,放在掌心暖着,“我已经调整了实验时间,每天不会超过十点,你放心。” 他看着茶几上苏晴带回的智核报表,又看了看晓雅的论文文档,心里满是踏实 —— 苏晴在运营上独当一面,晓雅在文创和论文上努力成长,而他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能力守护好这份安稳,让这个家永远充满暖意。
接下来的日子,三人的节奏忙碌却有序。沈浩白天泡在实验室优化药剂,晚上帮晓雅梳理论文逻辑;苏晴每天去智核处理运营事务,回来后会带最新的用户数据,帮晓雅补充论文案例;晓雅则全身心投入论文写作,偶尔还会抽时间设计智核的新周边,说是 “等论文答辩完,就能推出新品”。
有天晚上,晓雅终于完成了论文初稿,兴奋地举着电脑跑过来:“沈浩哥!晴晴姐!我写完啦!你们快看看!” 屏幕上,论文的结尾印着一行小字:“感谢沈浩哥和晴晴姐的帮助,你们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沈浩和苏晴凑过去,认真翻看。从文创推广的细节,到企业订单的数据分析,再到跨行业联动的逻辑梳理,每一部分都透着晓雅的用心,也藏着三人共同努力的痕迹。
“写得很好,比我预期的还要好。” 沈浩笑着说,“明天我帮你看看格式,再调整下语言表述,就能提交初稿了。”
苏晴也点头:“案例很扎实,数据也准确,答辩的时候肯定没问题。” 她拿起桌上的牛奶,给三人各倒了一杯,“为了庆祝晓雅完成初稿,咱们干杯!”
三只杯子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暖黄的灯光下,晓雅的笑容格外灿烂,苏晴靠在沈浩身边,眼里满是温柔,沈浩看着眼前的两人,心里满是坚定 —— 端粒酶的研究还在继续,智核和双店的发展稳步推进,晓雅的论文也即将完成。未来或许还有挑战,但只要三人同心,彼此守护,就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4 月底,晓雅的论文初稿顺利提交,导师给出的评价是 “案例生动、数据详实,具有实际参考价值”。沈浩的论文也进入了最终修改阶段,周明教授再次发来消息,希望他能在论文中补充更多端粒酶的应用前景,但沈浩依旧坚持只保留基础研究内容 —— 对他而言,家人的健康永远比学术荣誉更重要。
那天晚上,三人坐在阳台看星星。晓雅靠在沈浩怀里,叽叽喳喳地说着答辩后的计划;苏晴握着沈浩的手,轻声聊着智核接下来的扩张方向;沈浩听着两人的声音,感受着掌心的温度,心里满是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