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篮坛的荣耀 > 第4章 访谈

第4章 访谈(2/2)

目录

阿泰斯特立刻抢答,嗓门洪亮:“哈哈!这个我知道!贾马尔·汀斯利!那家伙,赛前必须听同一首说唱,音量开到最大,在更衣室里扭来扭去,像身上有跳蚤!你不让他听,他跟你急!”

米勒笑着补充,语气带着调侃:“还有杰梅因,他每次系鞋带,必须左右脚完全对称,绳结大小都要一致,不然就觉得会影响手感。”

李特也乐了,插了一句:“雷吉自己也有,他赛前热身投篮,最后一个球必须是空心入网,如果不是,他会一直投到进为止,哪怕比赛快开始了。”

米勒耸耸肩,一脸“这很合理”的表情,引得现场工作人员一阵轻笑。

主持人顺势把话题引向训练:“看来巨星们都有点小癖好。那说到训练,我们都知道NbA的身体对抗非常激烈,三位能透露一下,你们是如何保持状态,进行系统性锻炼的吗?尤其是李特,很多球迷好奇你是怎么在保持身体强度的同时,还拥有如此出色的投篮手感和防守预判的。”

这次米勒先开口,态度认真了很多:“系统训练是关键。休赛期不是完全休息,而是针对性地弥补弱点,强化优势。力量、速度、耐力,缺一不可。我的投篮是成千上万次重复的结果,形成肌肉记忆。”

阿泰斯特拍着自己结实的胸肌:“我就是练!往死里练!重量、跑步、防守滑步!让那些想在我面前得分的人尝尝厉害!”他看向李特,“不过李这家伙有点不一样,他练得聪明。他爸好像还是个教授?会给他弄些奇怪的数据和模型。”

李特接过话头,他知道这是展示“差异性”的好机会:“是的,我父亲会帮我分析一些比赛数据,比如对手的进攻习惯偏好,我的投篮热区等等。但基础的训练一点不能少。我的方式可能更注重效率和针对性。比如,我会进行非常规的平衡性训练,这对我防守时的脚步和对抗后的出手稳定性很有帮助。”他没提功夫那茬,但点出了“平衡性”和“针对性”。

主持人很感兴趣:“能具体说说吗?或者给我们的篮球爱好者一些建议?”

李特想了想,说:“比如,可以在常规力量训练中加入一些单腿支撑下的持球动作,或者在不平稳的界面(比如厚垫子)上做传球、投篮模拟。这能更好地激活核心肌群和小肌肉群,让你在实战中遇到碰撞时,身体调整得更快。”他边说边简单比划了一下。

阿泰斯特在一旁插科打诨:“看看!我就说他练得跟我们不一样吧!脑子里东西多!”

米勒也点头表示认可:“篮球不仅仅是身体的对抗,更是头脑的游戏。李的特长在于他的观察、分析和学习能力,这让他进步飞快。”

直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着,三人聊了聊联盟里其他有趣的球员,比如奥尼尔耍宝,艾弗森的训练传闻(“答案”的斗志是公认的),也分享了如何应对不同风格对手的小窍门。阿泰斯特更是现场模仿了几个球星的标志性动作,虽然夸张,但惟妙惟肖,逗得主持人和观众哈哈大笑。

直播结束后,负责人都快笑出眼泪了,握着李特的手使劲摇:“效果太好了!太棒了!真实、有趣!收视率肯定爆了!”

回酒店的路上,阿泰斯特还在兴奋地回味:“直播!哥们儿现在在中国也是电视明星了!”米勒则对李特说:“你刚才关于训练的那些观点,很有见地。确实,未来的篮球,或许会更看重这种结合了数据和科学方法的个性化训练。”

李特看着车窗外北京的夜景,心里清楚,这次临时起意的直播,可能比那个精心准备的专访,更能拉近他与国内球迷的距离,也更直观地展现了他的特点。这种毫不设防的闲聊,某种程度上,比任何宣传稿都更有力量。

飞机冲上云霄,载着三人离开这片热情的土地。阿泰斯特抱着装满零食和纪念品的背包呼呼大睡,米勒看着舷窗外的云海若有所思。李特闭上眼睛,脑海里回放着这次回国的一切——机场的狂热、故宫的秩序、胡同口的烟火气、演播室的灯光……各种画面交织在一起。他知道,一些东西已经悄然种下,只待合适的时机,破土而生。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