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穿越成寡妇,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 > 第333章 老家伙们偷溜去看海

第333章 老家伙们偷溜去看海(1/2)

目录

清晨的炊烟还未散尽,归田院的灶台边只余一缕微温。

苏晚晴推开房门,目光扫过空荡荡的里屋,脚步一顿。

谢云书的素袍不见了,连同那只从不离身的玉匣——装着归源针残片与《地脉养生经》的针匣,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她站在原地没动,眉心微蹙,指尖轻轻抚过案角残留的一抹墨痕。

那是一行小字,潦草却清晰:“陪老伙计们走一趟。”

她盯着那句话看了三息,忽然低笑出声,眼角都弯了起来。

“这群老骨头……”她喃喃,“嘴上说歇了,心里还惦着那片海呢。”

转身回屋,她翻箱倒柜,在床底拖出一只蒙尘的木盒。

打开时,几张泛黄的孩童涂鸦散落出来,上面歪歪扭扭画着山、浪、礁石群,中间用红笔狠狠圈了个叉——那是三年前李小豆带着村中半大孩子,根据谢云书讲过的旧事拼凑出的“第九针落处”地图。

苏晚晴指尖摩挲着那个红叉,眼神渐亮。

她没喊人,也没惊动村子,只默默取出驴车,备上干粮、净水、两坛封存已久的玫瑰醋酒——这是她用野山玫与头春米酿的特品,酸中带甘,醒神提气,专为长途跋涉准备。

又塞了几罐温络膏,防风寒、治旧伤,霍一刀最离不开这玩意儿。

最后,她在一张桑皮纸上写下几个字,折成小方块,塞进门槛下的缝隙里:

“别忘了回来吃瓜。”

字迹清淡,语气寻常,仿佛只是提醒丈夫天黑前归家吃饭。

可她嘴角扬起的弧度,藏着一丝狡黠的了然——你们要去寻旧梦,我便不动声色地,把退路和牵挂都给你们备好。

东行之路崎岖难行,三人会合于断崖渡口。

霍一刀背着工具箱赶来时还在喘气,胡子翘得像被雷劈过:“你说咱们当年修的蜂窝陶砖,现在渔村真拿去砌墙了?不是说用来建灯塔基座吗?”

苏晚晴递上水囊,淡淡道:“人家说了,墙要透风,火才不闷,跟你当初设计排湿道一个理。”

“嘿!”霍一刀猛地拍腿,“到底还是懂行的!”

罗十七牵着马从坡上下来,咧嘴一笑:“你还嫌不够?昨儿我路过海边学堂,看见一群娃娃在背‘共命针’口诀——‘一人引痛,万脉相承’,念得比我还顺!”

三人相视而笑,唯有谢云书沉默地坐在船尾,披着一件旧灰氅,身形清瘦如剪影。

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左手腕内侧一圈焦黑疤痕——那是当年以身为引,强行激活第七脉亭时,银针反噬留下的烙印。

如今触之已无痛感,可每逢阴雨或近海,便会隐隐发热,像是大地仍在低语。

小船启航时,天光初破云层。

黑鸦早已安排好一切:一艘不起眼的双桅渔船泊在暗湾,船身斑驳,帆布打满补丁,却是实打实的深海抗浪型。

舵位下压着一张手绘海图,标注着三条避开官巡水哨的隐秘航线。

“他比谁都清楚你想去哪儿。”苏晚晴望着谢云书的背影,低声对霍一刀说。

霍一刀哼了一声:“那小子嘴严得像铁桶,可做的事,件件都在点上。”

海风渐强,咸腥扑面。

当第一缕金光刺破海雾,东海礁石群终于出现在视野尽头——曾是孤岩林立、潮怒如吼的凶险之地,如今却被新生珊瑚环抱,退潮后的潮池晶莹剔透,水中金鳞鱼穿梭如织,宛如流动的锦缎。

霍一刀几乎是跳下船的。

他踉跄几步扑到当年插针的主岩前,颤抖着手拨开附着的海葵与藤壶,忽然喉咙一哽——

石缝间,竟长出一株奇异藤蔓,茎呈靛青,叶片如耳形舒展,缠绕着半枚锈蚀的辅架铜环。

更惊人的是,那藤根深处,隐约有微弱搏动,似血脉,非风动。

“它活着……”霍一刀声音发抖,“咱们的法子,连石头都记住了。”

谢云书缓缓走近,蹲下身,指尖轻触藤根。

那一瞬,他闭上了眼。

不是地脉复苏的震颤,也不是机关感应的共鸣——这是一种全新的律动,仿佛生命本身学会了倾听大地的呼吸,并主动回应。

他的唇角极轻微地动了一下。

苏晚晴站在身后,看着他苍白的手覆在那株倔强生长的藤上,忽然明白:

他们以为是在修复大地,可真正的奇迹,是这片土地开始自己疗愈。

而这些人,这些伤痕累累的老兵匠、断针师、守夜人,正悄悄完成一场无人见证的朝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