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2004,系统助我人生开挂 > 第320章 全民健康系统

第320章 全民健康系统(2/2)

目录

曾经需要排长队、耗时数小时的核酸检测点,被分布更广、更加隐蔽的微型生物传感器网络取代。这些传感器融入城市基础设施,甚至是一些可穿戴设备中,能够实时监测空气中极微量的病毒颗粒或特定人群的生理指标异常,一旦发现风险,立刻通过AI向个体和区域防疫中心发出预警。

医院不再是唯一的前线。基于“宇宙语”能量理论开发的非侵入式生命支持舱开始在各个社区中心部署。这种看起来像未来版按摩椅的设备,能释放特定频率的能量场,有效缓解“蚀骨热”对神经系统的侵蚀,为重症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极大缓解了医院的压力。

而最令人惊叹的,是 “云端药炉” 的建立。全球所有参与研发的实验室、药厂,其实验数据和生产线状态,在AI“先知”的统筹下,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全球性的“超级实验室”和“柔性生产线”。一旦某种候选药物或疗法在某个角落被证明有效,其生产工艺和配方会立刻被数字化,并由AI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适合的生产线进行快速转化和量产,通过智能物流系统,精准配送到最需要的地区。

“这……这简直是把全世界的实验室和药厂,变成了一个可以随时变形重组的神奇药炉!”陈默看着屏幕上如同星河般流动的研发和生产数据,忍不住惊叹。他虽然主要负责理论攻坚,但也为这套系统提供了关键的“宇宙语”算法支持,用于优化药物分子与病毒xNA的相互作用模型。

然而,这套前所未有的全民健康系统,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伦理困境。

AI的精准预测和资源调配,依赖于海量的个人数据,隐私的边界在哪里?

“云端药炉”的高效,是否会导致某些地区或药厂失去自主性?

非侵入式治疗舱的能量场,长期使用是否会有未知副作用?

这些问题,需要苏晚晴这样的治理者,在推行系统的同时,小心翼翼地平衡和解答。她在渝州率先试点了一套数据分级授权和利益补偿机制,试图在效率和公平之间找到平衡点。

“织网人”计划的效果是显着的。

全球疫情数据的陡峭上升曲线,开始变得平缓。虽然死亡病例仍在增加,但增长速率明显下降。医疗系统的挤兑得到了有效缓解,社会恐慌情绪在权威信息和有效举措下逐渐平息。

更重要的是,在AI“先知”近乎无限的算力支持和全球科学家的协同下,针对“蚀骨热”病毒xNA结构的特效药研发,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数种能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的候选药物进入了紧急临床试验阶段。

希望,如同穿透厚重乌云的阳光,再次洒向大地。

但林见鹿的目光,却投向了更深远的地方。他注意到,在“织网人”系统高效运转、全球集体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抗击疫情时,渝州地底那个“意识探针”的能量波动,出现了一种新的、更加复杂的模式。

它不再仅仅是“观察”或“引导”,而是仿佛在……记录和解析着整个人类文明,在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生存危机时,所展现出的这种高度组织化、技术化、且带有强烈集体主义色彩的应对模式。

与此同时,月背基地再次传来讯息。在极端严格的隔离和全新的消杀手段下,基地内的疫情得到了控制,三名感染的工程师病情稳定。但负责监控“启明号”的团队报告,“启明号”外壳上那些光导纹路,在疫情爆发和“织网人”系统启动期间,亮度发生了极其细微的、但有规律的波动,仿佛……在同步记录着地球上这场生死时速的抗疫行动。

“种子”不仅在等待“土壤”,它似乎……也在评估着“园丁”的能力。这场波及全球乃至月球的疫情,这场人类依靠技术与协作构建的防御网,在“过滤器”的评估体系中,究竟会被如何定义?是文明的坚韧与智慧的闪光,还是……某种它期待看到的、高度秩序化和社会化的“文明特质”的证明?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