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暖气片初产(2/2)
技术人员一一记下,立马就去安排去了。
马教授依旧站在原地,眉头锁得紧紧的。
他背着手,来来回回地踱步,脚下踩着的仿佛是李怀德那颗七上八下的心。
“怀德同志!李厂长!”马教授猛地停下,“光是解决眼下这点问题,够吗?远远不够!眼看下一个种植季迫在眉睫,五万亩!整整五万亩新建暖棚等着这批暖气片越冬!这不仅仅是生产任务,这是政治任务!是关系到首都冬季蔬菜供应稳定、关系到‘菜篮子工程’成败的大事!你们现在的效率和良品率,是对人民期望的辜负,是对国家农业战略的拖后腿!”
这一顶顶大帽子扣下来,砸得李怀德眼冒金星,额头冷汗涔涔。
他陪着笑,声音都矮了三分:“马教授,您消消气,消消气!我们已经在全力改进工艺,您看,吕工刚才也提了不少好建议,我们立刻落实,立刻落实……”
“光落实不够!要提速!要扩产!”马教授不容分说地打断他,从包里掏出一叠写得密密麻麻的稿纸,啪地拍在旁边一个闲置的模具台上,“你看看!这是我初步核算的!我们今年不要多,只要五万亩。”
五万亩,还只要,这数字一出来,李怀德的小心肝都狠狠跳一下。
马教授却仿佛没看见:“五万亩暖棚的陶瓷暖气片需求,如果你们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刨去所有成本,净利润至少这个数——”
他伸出右手,拇指和食指用力叉开,比划了一个七字:“七十万!李厂长,七十万的纯利!这不仅能彻底解决你们这条生产线自身的投入问题,还能为国家创收,为轧钢厂、为你们实践基地创造多么可观的效益、够解决多少职工福利?这不仅仅是支持农业,这也是盘活你们自身!这笔经济账,你不会算不明白吧?”
李怀德看着那“七”字,又看看马教授那不容置疑的样子,生怕他又要上升到路线问题,喉咙干涩地滚动了一下。
他知道,这事儿要不解决,今天是马教授来,明天来就不知道是谁了,这已不是商量,而是命令。
在巨大的政治压力和同样诱人的经济账面前,他别无选择。
“加……加!我们再加一条生产线!”李怀德几乎是咬着后槽牙,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我立刻召集后勤和技术科开会,协调资源,务必在……在下个种植季到来前,形成足够的产能!”
马教授脸上的严霜这才稍稍融化了一丝,但紧迫感丝毫未减:“这还差不多!怀德同志,要有魄力,更要有大局观!”
他顿了顿,仿佛想起什么,又风风火火地往外走:“不行,光靠你们这条土法上马的线还不够稳定,我得去找汤教授!她们材料实验室那边,必须在陶瓷配方和烧结工艺上再给我们突破一下!”
话音未落,人已经一阵风似的冲出了车间,留下李怀德抹着额头的汗,对着几位车间技术员露出一丝苦笑:“得,这位活祖宗……咱们这回算是被架上火堆了。各位兄弟,接下来这段时间,咱们谁都别想轻省了。”
吕辰六兄弟看着这场面,差点没笑出来。
马教授这团“农业之火”,已经彻底把轧钢厂这方“工业之灶”给烧得滚烫。
几人跟着马教授一路疾行,直奔工业陶瓷材料实验室。
推开实验室的门,里面却不见汤渺教授的身影,只有一个年轻研究员,正对着一块灰白色陶瓷薄片发呆,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汤教授呢?”马教授环视一圈,语气急促地问。
那师兄被吓了一跳,抬起头,推了推眼镜,有些局促地站起来:“马教授?您找汤老师?他今天有课,去给大三的学生上《无机材料物理化学》课了,估计要明天下午才能回来。”
马教授闻言道:“你们玩着,我去学校找他。”
说完风风火火往处走,李怀德赶紧跟上,去找司机去了。
吕辰的目光被师兄面前那块陶瓷片吸引:“金师兄,你这是在做什么实验?这块陶瓷……”
他觉得这场陶瓷有点奇怪,但是具体怪在哪里,又说不上来。
金师兄连忙摇头:“学弟你来得正好,这个样品,是之前一次高温烧结实验的副产物,成分和结构有点……有点特别。它的离子电导率数据很奇怪,时高时低,不稳定,而且机械强度也远超预期,我在想它到底算是个什么相,有没有潜在应用价值,可查了好多资料,都对不上号……”
他的声音充满了困惑和不确定。
旁边另一个正在记录数据的师姐也凑过来补充道:“是啊,我们测了几次,都觉得这玩意儿性质很矛盾,说它是绝缘体吧,偶尔又能测出可观的电导;说它是结构陶瓷吧,这形态又太薄太脆。感觉像个‘四不像’,正头疼该怎么写这部分实验报告呢。”
实验室里的其他几人也都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但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气氛一时有些沉闷和迷茫。
离子电导率不稳定但存在?
高机械强度?
吕辰心脏却猛地一跳!
凑过去仔细看了起来,这陶瓷片的色泽、那师兄师姐们的描述,作为高温烧结副产物的出身……这些特征组合在一起,在他脑海中瞬间点亮了一个名词——固态电解质!
这是未来固态锂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之一!
他强压住内心的激动,拿起陶瓷片,用手指轻轻摩挲了一下表面,感受着那坚硬的质地。
然后,他看向几位师兄师姐,语气疑惑的引导性道:“金师兄,既然传统的结构陶瓷或功能陶瓷分类都无法完美解释它的行为,咱们要不要不换个思路?”
他顿了顿:“我觉得,这东西除了不好分类,到底能做什么。”
各位师兄听得有点疑惑,这东西能做什么。
吕辰提议道:“金师兄,你说咱们能不能试着把它当作一种可能的固态电池材料去研究。测试一下它在不同温度下的离子迁移数、电子电导率、电化学窗口,还有与金属锂的界面稳定性。要是成功了,怕是要打开通往新一代储能技术的大门。”
“电池材料?”金师兄愣住了,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厚厚的镜片后,迷茫的眼神开始聚焦,仿佛一层迷雾被骤然拨开。
实验室里的其他人也停止了议论,脸上纷纷露出惊愕、思索,继而逐渐转变为兴奋的神情。
金师兄兴奋了起来:“吕辰学弟,你这个脑袋,就是敢想,不过这次想对了!这东西,恐怕还真有这潜力。”
吕辰的这句话,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投下了一束光,标出了一条无人设想,却可能通往广阔天地的全新路径。
看着限入忙碌的众人,吕辰几兄弟相视一眼,无奈苦笑,今天遇到的都是些什么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