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方寸之心 初定雏形(2/2)
任务被清晰地下达,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接下来的主攻方向。
会议在高度亢奋而又秩序井然的氛围中结束。
众人立刻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办公室里再次响起热烈的讨论声、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针对某个技术细节的激烈争辩声。
那颗名为“红星一号”的种子,已然在这间拥挤闷热的办公室里,破土而出,露出了稚嫩却充满希望的嫩芽。
转眼就到了中午时分。
吕辰和吴国华走出筒子楼,炙热的阳光瞬间包裹全身,与室内那种凝神静气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两人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兴奋与疲惫。
他们照例走向第一食堂。
打好饭菜,今日是冬瓜烧肉片、清炒土豆丝和二合面馒头,两人默契地走向角落位置。
刚坐下没多久,王卫国、汪传志、任长空、陈志国也陆续端着饭盆寻了过来。
213宿舍的六兄弟,除了偶尔因公外出,午餐时间在此聚首,几乎成了雷打不动的惯例。
“嚯!咱们的‘架构师’和‘逻辑大师’怎么来来这么早!”
汪传志人未至声先到,大大咧咧地拉开凳子坐下,他穿着一身沾满油污的工装,身上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机油和金属切削液混合的味道,脸被晒得黝黑发亮,额头上还有几颗明显的火疖子,显然是长期泡在热处理车间安装一线的“战果”。
“哪比得上你汪大将军,‘热处理线上摸爬滚打’,这一身‘男人味’,隔着二里地都闻见了。”吴国华笑着打趣道。
陈志国和任长空则显得“文静”许多,但眼里的血丝和手指上沾染的墨迹与铅灰,昭示着他们连日来在绘图板和机加工设备之间循环往复的辛劳。
王卫国最后一个坐下,他虽不像汪传志那样一身油污,但眉宇间的疲惫更深,手里还拿着一叠表格,显然是边吃饭边还要处理事务。
作为基地实际上的“大管家”,协调资源、撰写报告、管理进度,千头万绪的工作让他几乎成了旋转的陀螺。
“怎么样?听说你们尖兵组今天定大事了?”王卫国扒拉了一口饭,关切地问道。
吕辰点点头,简单将计算器架构确定的事情说了一下。
听到键盘输入、数码管显示、微程序控制这些新颖而实用的构想,兄弟几人都露出了赞叹的神色。
“了不得!真要能做成,那可是放卫星了!”汪传志用力拍了一下大腿,随即又龇牙咧嘴地揉了揉额头的火疖子,“他娘的,天天跟那些液压管道、传动基座较劲,搞得老子一脸包!还是你们这活儿干净,动动脑子就行。”
“干净?”陈志国难得地开口反驳,他举起自己带着墨迹和细小划伤的手,“一张总装图,画错一根线,加工出来就是一堆废铁。这脑子动得,比抢大锤还累心。”
任长空深有同感地点头:“赵老师简直就是强迫证了,差一丝都不行。不过,跟着这些老师傅,是真能学到东西。”
兄弟几人边吃边聊,互相吐槽着工作的艰辛,也分享着各自的进展和趣事。
饭菜虽简单,但也吃得有滋有味。
这时,汪传志忽然放下筷子,黝黑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压低了些:“那什么……跟兄弟们说个事。我和……和高妹喜同学商量了一下,眼看这毕业在即,各奔东西……想趁着端午节,咱们213宿舍和她们宿舍,搞一次联谊活动,地点就定在北海公园,划划船,看看景……你们觉得咋样?”
这话一出,顿时引起了众人的兴趣。
“好事啊!”王卫国第一个表示支持,“是该放松放松了。”
“传志兄这是要发起总攻了?”吴国华镜片后的眼睛闪着狡黠的光。
吕辰也笑了:“我看行,晓娥那边我去说,她们宿舍的同志们都挺好相处的。”
众人立刻围绕着端午节联谊的细节热烈讨论起来,划船、野餐、准备什么零食……仿佛连日来的疲惫都被这即将到来的闲暇冲淡了不少。
自然,汪传志和高妹喜那点“小情况”又被兄弟们拿出来好一阵打趣,闹得汪传志这粗豪汉子竟也有些招架不住,只能嘿嘿傻笑。
正当气氛热烈之时,李怀德的通讯员小张急匆匆地寻到了食堂,径直走到他们这一桌。
“吕工,李厂长请你过去一趟。”小张恭敬地说。
“哦?什么事?”吕辰放下筷子。
“是农学院的马教授来了,好像是为了陶瓷暖气片生产的事,挺急的,李厂长请吕工您跟着去陶瓷生产车间看看。”
几人一听,互相交换了个眼神。汪传志立刻嚷道:“走走走!一起去看看!天天蹲车间,还没见过咱们的炉渣是怎么变废为宝的呢!”
“对,一起去,饭后百步走!”王卫国也站起身。
反正下午的工作安排已然明确,兄弟六人便一起跟着小张,朝李怀德的办公室走去。
来到厂长办公室,只见李怀德正拿着一包“大前门”,试图给一脸焦急的马教授递烟。
马教授哪有心思抽烟,连连摆手,嘴里不停地催促着:“怀德同志,我的李厂长!时间不等人啊!眼看下一个种植季就要规划,这陶瓷暖气片的产量要是跟不上,我们那么多暖棚的越冬保障就要出大问题!你们这生产线,可得给我再加把劲啊!”
李怀德看到吕辰六人进来,如同看到了救星,连忙招呼:“来得正好!”
顺手就从抽屉里拿出几包“大前门”,给兄弟六人一人塞了一包,“走走走,一起去车间,现场解决问题!”
马教授也立刻站起身:“小吕,你可来了!快,跟我去看看,这出窑率怎么就是提不上去!”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了厂办楼,朝着厂区边缘的陶瓷生产车间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