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1章 元代追封河南王—阿术传(1/2)
阿术生平年表
1234年出身蒙古乌梁海部,将门之家,祖父是“四獒”之一的速不台,父亲是名将兀良合台。将门虎子,自幼耳濡目染军事。
1253年 随父亲兀良合台南下,参与忽必烈领导的大理国征服战争。这是其军事生涯的起点。
1255-1258年 转战西南诸部 在平定大理后,继续随父四处征战,征服白蛮、乌蛮等西南地区未归附的部落,并迫使交趾(今越南北部)臣服。
1259年 自西南突入宋境 随父率军作为奇兵,自云南广西北上,突破南宋长江防线,一路征战至鄂州(今湖北武汉)与忽必烈主力会师,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1260年 受忽必烈赏识 忽必烈即位后,因其战功和忠诚,被任命为宿卫,成为皇帝的亲信。
1262年 讨伐李璮之乱 参与征讨山东军阀李璮的叛乱,因战功被任命为征南都元帅,成为独当一面的军事主帅。
1267-1273年 主持襄阳之战 这是他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篇章。他针对襄阳、樊城采取了长期围困、筑堡断援、练水军、造战舰的战略。期间多次击退南宋援军,最终在1273年攻破樊城,迫使襄阳守将吕文焕投降。此战拔除了南宋最重要的战略屏障。
1274年 拜平章政事,大举伐宋,与主帅伯颜一同统领大军,正式开启灭亡南宋的全面战争。任行省平章政事,位高权重。
1275年 丁家洲、焦山大捷,在丁家洲之战和焦山之战中,指挥元军水陆并进,大破南宋主力水师,歼灭了南宋最后的有生力量,为直取临安扫清了障碍。
1275-1276年 率军围攻南宋在江北的重镇扬州,断其粮道,最终迫使守将李庭芝、姜才突围被擒,扬州平定。
1276年后 南宋灭亡后,不再参与南方战事,转而北上驻守,防御昔里吉等西北宗王的叛乱。
1287年 病逝于军中 在最后一次率军西征途中,病逝于哈剌霍州(今新疆一带)。
追封,被迫封为河南王,谥号武宣,后改谥武定,极尽哀荣。
将门之后,起点非凡:他继承了家族的军事天赋,并在早期的西南远征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战略大师,善用谋略:在襄阳之战中,他并非一味强攻,而是创造性地运用了围点打援、建立水军、心理战术等综合手段,耗时近六年,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体现了其非凡的耐心和战略眼光。
灭亡南宋的关键统帅:他是元朝灭宋战略的核心执行者之一,从打开门户(襄阳)到歼灭主力(丁家洲、焦山),再到扫清障碍(扬州),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深受信任,善始善终:他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既能南征北战,也能在功成后北御叛王,最终病逝于任上,在元初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得以善终,实属难得。
第一回 将门虎子初跃马 大理烽烟试龙鳞
宪宗蒙哥在位之时,蒙古铁骑如黑云压境,自北向南席卷而来。时值深秋,滇东高原的虎头山上,西风猎猎,卷起漫天黄沙。十七岁的阿术按剑立于山巅,玄色铁甲在斜阳下泛着冷冽寒光,猩红披风在风中翻飞如战旗。
山下是父亲兀良合台的万人大营,旌旗蔽日,刀枪如林。中军大帐前,那面绣着金色苍狼的帅旗格外醒目——这是速不台家族的荣耀,是祖父随成吉思汗横扫欧亚时获得的殊荣。
少将军,大帅召见。亲兵的声音将阿术从沉思中唤醒。他整了整腰间的波斯弯刀——那是他初次随军时父亲所赠,刀柄上的狼头镶嵌着红宝石,在暮色中熠熠生辉。
大帐内,炭火噼啪作响。兀良合台正在沙盘前凝神,这位身经百战的统帅眉宇间带着倦色,但目光依旧锐利如鹰。
押赤城(今昆明)地势险要,守将高祥拥兵三万,据险而守。兀良合台的手指在沙盘上划过,我军久攻不下,粮草不继。今夜,我要你率一百怯薛,突袭东门。
阿术单膝跪地:末将领命!
记住,父亲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这一战,不仅要破城,更要立威。让那些观望的部族看看,速不台家族的儿郎是何等英武!
是夜,乌云蔽月,正是用兵之时。阿术精选的一百怯薛,个个都是能在马背上开弓、黑暗中辨向的勇士。他们换上黑色劲装,用炭灰涂面,马蹄裹布,口衔枚,如幽灵般潜入夜色。
押赤城东倚群山,西临滇池,城墙高耸。阿术率众穿越密林,来到一处绝壁之下。这里守卫相对松懈,却是最难攀援之处。
少将军,这...副将看着近乎垂直的崖壁,面露难色。
阿术不语,从腰间取出飞虎爪,在手中旋转数圈后猛地抛出。铁爪牢牢扣住城垛,他试了试力道,率先攀援而上。身影在峭壁上灵活如猿,不过片刻便已登顶。
后续的勇士相继跟上。就在此时,巡夜的守军发现了异样。一声惊呼划破夜空:有敌——
话音未落,阿术的弯刀已然出鞘。刀光闪过,守军应声倒地。他夺过火把,在空中划出三道弧线——这是约定的信号。
刹那间,城下杀声震天。兀良合台亲率大军开始佯攻北门,守军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阿术趁机带领勇士杀向东门,沿途点燃粮草仓库。火借风势,很快蔓延开来。
随我来!阿术一马当先,直取东门守将府邸。守将高祥刚从睡梦中惊醒,还未来得及披甲,就见一个少年将军破门而入。
来将通名!高祥举剑喝道。
蒙古阿术!少年声如洪钟,弯刀已至面前。不过三合,高祥手中长剑被震飞,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个尚未弱冠的少年将领。
城门洞开,蒙古铁骑如潮水般涌入。至天明时分,押赤城头已换上了蒙古的苍狼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