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烈焰焚天(公元前579年 夏)(2/2)
然而,他毕竟是楚庄王。在最后关头,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做出了最艰难也是最正确的决定——撤退!
“令尹!大司马!收拢兵力,交替掩护,向南撤退!快!”楚庄王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子重和子反得令,知道大势已去,唯有保住王上和大军骨干,方有卷土重来之机。他们拼死组织起尚能控制的部队,结成圆阵,护着楚庄王的巢车,且战且退。
兵败如山倒。楚军的溃败已然无法遏制。晋军全线掩杀,尤其是赵朔亲率的“武卒”和车兵,死死咬住楚军主力,追杀数十里,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楚军丢弃的辎重、旌旗、兵器,漫山遍野,不计其数。
当楚军败势已定,那支引发战局逆转的奇兵船队,早已悄然收起“猛火油柜”,如同来时一样神秘,顺着济水悄然远去,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之中,未留下任何表明身份的痕迹。
赵朔在追击途中,曾派快马前往那处高地探查,回报却只见一些奇怪的焦痕和无法辨认的装置残留,并无任何人迹。这突如其来的“天助”,成了鄢陵之战最大的谜团,也为赵朔空前辉煌的胜利,蒙上了一层神秘而令人不安的色彩。
鄢陵之战,以晋国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楚庄王亲率的楚国倾国之师,遭遇了自城濮之战后最惨重的失败,伤亡被俘者超过数万,国力大损,短期内再也无力北顾中原。
消息传开,天下震怖!
晋国国内,所有对赵朔的质疑和攻讦,在这不世之功面前,彻底烟消云散。赵朔的威望,达到了如日中天、无可比拟的地步。晋景公的猜忌,在如此泼天功劳和强悍军权面前,只能深深地埋藏起来,甚至不得不违心地对赵朔大加封赏,倚重更甚。
中原诸国,如宋、卫,欢欣鼓舞,更加紧密地依附晋国。而陈、蔡等附楚之国,则胆战心惊,纷纷遣使向晋国请罪。
秦国闻讯,彻底熄灭了东出的念头,紧闭函谷关。
齐国则是一片骇然,齐顷公暗自庆幸未曾彻底倒向楚国,同时对那传闻中助晋的“天火”惊疑不定。
远在郢都的越国太子鹿郢,通过秘密渠道得知此消息,心中复国的希望之火悄然燃起。而仍在会稽舔舐伤口的勾践,闻讯后,那双阴鸷的眼睛里,则闪烁着更加复杂难明的光芒。
鄢陵一战,晋国霸业复兴,赵朔权倾朝野。然而,那场神秘的“天火”,如同一个幽灵,徘徊在胜利者的光环之上,也警示着所有有心人——这天下,似乎还存在着一股超然于晋楚之外、能够左右战局的未知力量。
烈焰焚尽了楚军的野心,也照亮了一个更加复杂、更加莫测的未来。旧的霸权被重创,新的秩序却并未因此明朗,反而因那神秘力量的介入,充满了更多的变数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