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1/2)
49
王仲沉吟道:青兖二州城建初具规模,但基础仍有欠缺。官道狭窄失修,既延误军情传递,又阻碍邮驿效率,部分县城竟无官道,实属不当!
拟将半数税银用于筑路,既可便利商旅惠及偏远,又能提升行军效率,实为双赢之策。
荀彧立即应允:筑路确系要务,遵命!
王仲朗声笑道:如今文若说话都底气十足了!
堂内响起欢快笑声。
众人犹记往日王仲提议时,荀彧总因财政拮据而面露难色。现今库银充沛,考量事务只问轻重,不再计较开支多寡。
王仲续道:另需全力开发大野泽,建成内陆首屈一指的港口。对外衔接蓼城港通联海路,对内串联各郡县提升货运效能。
荀彧慨然应承:此事易办,年内必成!
王仲开怀大笑:爽快!正合我意!凡事都要循序渐进,今年重点就是这两桩要务,其他事务照常推进。
荀彧躬身行礼:遵命。
郭嘉紧接着汇报:主上,邺城密报显示,袁绍已派颜良镇守邺城,文丑率两万兵马驻防黎阳,其长子袁谭统领五万大军坐镇南皮,麾下将领张合、高览随军辅佐。
刘基补充道:去年子龙与叔至已分兵行动,子龙率领两万人马驻扎河内林虑县,巩固我军左翼;叔至统领一万精兵防守雒阳,防范长安吕布。
此外,公孙将军的白马义从已扩编至千骑;麹义将军的陌刀军完成整训,严阵以待;平原的岳飞更是蓄势待发,随时准备进军渤海!
刘基声音洪亮:万事俱备,只等主上下令,讨袁之战即刻打响!
王仲淡然一笑:倒真有些刀光剑影的意味。
刘基低声道:主上不必多虑,那袁绍绝不敢主动挑衅。
郭嘉拱手道:袁绍如今自认实力不济,全线采取守势,妄图拖延时日。但我军已准备周全,此战必能将其彻底歼灭,一统北方,奠定霸业根基!
王仲朗声道,即日起正式向袁绍宣战!
奉孝。
臣在!
速传翰林院卢师,命其将早已拟好的讨贼檄文刊登于下期《朝闻天下》。务必详述公孙瓒的民族大义,麹义的兔死狗烹之冤,以及袁绍倒行逆施、残害忠良的罪行,号召天下百姓共诛 ** !
主上放心,檄文早已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刊发!
王仲满意颔首:文若!
臣在!
**一零九伍**
**“命你全权负责前线粮草调度,确保大军供给无虞,不容闪失!”**
**“遵命!”**
权衡再三,几番删改,终成定论。
**先灭袁绍方为上策**,故决策稍迟。
---
**卢植心知肚明,袁绍与王仲终有一战。
依王仲用兵之道,必先高举大义旗帜。因而卢植早备杀招,搜罗罪证之详尽,简直连袁氏祖坟的旧账都翻了个底朝天!
王仲军令甫至,卢植当即呈上檄文。
王仲略扫几眼,顿觉锋芒刺骨——
**袁绍此番算是自掘坟墓!**
招惹谁不好,偏要动卢植的门生公孙瓒?
檄文如刀,字字诛心,招招直取要害,令人无从招架。
王仲仅阅前半,已连连咋舌:“果真狠绝!”
盖上“前将军”印玺,卢植即刻命《朝闻天下》连夜刊印。
天明时分,快马分送各郡县;偏远之地则以信鸽疾传,因内容浩繁,足足动用了十余只信鸽方得送达。
檄文所至,四海哗然!
---
**江东·丹阳郡·秣陵县**
**皇宫**
吴帝刘繇珠冠龙袍,高坐殿上。
新岁初临,他却面沉如水。
满朝文珷皆神色凝重,殿内气氛压抑至极。
究竟为何?
答案显而易见——
最新一期《朝闻天下》头版,袁绍已成天下公敌。
刘繇长叹一声,肃然问道:“众卿有何良策?昔日皆以为王贼不会轻启战端,如今看来,其野心岂止于此!”
**“今日是袁绍,来日便是吕布、刘表,再往后——”**
**“便是你我!”**
长江天险本是我军屏障,如今在王贼面前竟形同虚设,我军水师溃不成军,贼寇视长江如涓涓细流!
倘若北方平定,叛贼必携胜势举兵南侵!
届时我等当如何应对?
堂下文珷皆默然无声。
良久沉寂后,张昭出列行礼:启禀陛下,臣等持续钻研造纸之术,通过解析泰山纸张并召集工匠日夜钻研,现已初窥门径。
不过......
张昭面有难色,欲言又止。
刘繇急问:但说无妨?
张昭只得奏明:所制纸张质地远逊泰山王仲所产,且产量有限,尚需时日改进。
刘繇颔首:有所进展便好。王贼征讨河北非朝夕可成,只要爱卿抓紧时日完善工艺,足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