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小组登顶,暗流初现(1/2)
两连胜,提前出线,让中国国家队内部的氛围轻松了不少。但主教练阿里·汉和核心林枫都清楚,小组赛最后一战对阵印度尼西亚,绝非走过场。
确保小组第一,从而在淘汰赛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同时,这也是演练阵容、让部分主力轮休、并进一步磨合战术的绝佳机会。
赛前准备会上,阿里·汉公布了首发名单。如外界所预料,林枫、李玮峰、孙继海等绝对核心坐在了替补席上。
阿里·汉进行了大幅轮换,旨在让主力球员得到休息,避免不必要的伤病和黄牌,同时也给一些替补球员和年轻小将表现的机会。
“最后一战,目标很明确:胜利,确保小组第一!”阿里·汉环视着更衣室里跃跃欲试的替补球员们,“印尼队实力相对较弱,但他们会全力防守,争取少丢球,甚至偷一个。我们不能轻敌!”
他看向首发的球员:“控球!耐心!利用好我们的身体和技术优势。两个边路要打活,中场控制住节奏。防守不能松懈!”
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个格外兴奋的年轻面孔上——张伟。由于中场核心林枫轮休,阿里·汉出人意料地将张伟排进了首发阵容,担任攻击型中场。
“张伟,”阿里·汉点名,“不要紧张,把你训练中的东西拿出来。大胆拿球,敢于突破和传球,你身边的老大哥们会支持你。”
张伟用力地点头,脸因激动而有些泛红,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坐在替补席上、正对他微笑鼓励的林枫。这一刻,他等待了太久。
林枫虽然轮休,但并未放松。他坐在替补席上,目光专注地观察着场上局势。95%的融合度和“入微之境”让他即使不在场上,也能清晰地阅读比赛。他也在观察张伟,这个视自己为偶像和目标的年轻人,能否在真正的国际大赛中抓住机会。
比赛开始,情况果然如阿里·汉所料。印度尼西亚队排出了铁桶阵,几乎全员退守半场,前场只留一两名球员伺机反击。面对中国队的轮换阵容,他们防守得更加坚决,用密集的人数和频繁的犯规,顽强地扼守着禁区前沿的危险区域。
以替补和年轻球员为主的中国队,虽然控球率占据绝对优势,将印尼队压在半场狂攻,但面对对方的密集防守,显得办法不多。
传中球被对方高大的中卫一一顶出,中路的渗透也屡屡被拦截。队员们显得有些急躁,传球失误开始增多,射门也大多偏出目标。
张伟在场上非常努力,他不停地跑动、接应、尝试突破,但面对印尼队肌肉丛林的防守,他的身体对抗和经验不足的弱点暴露了出来。几次试图与队友做撞墙配合,都因为传球时机和力量拿捏不佳而被破坏。一次他利用速度强行超车后内切射门,却因为发力过猛,将球直接打上了看台。
看台上开始响起零星的嘘声和焦急的呐喊。替补席上,阿里·汉的眉头也渐渐皱起。如果久攻不下,被对手偷鸡得手,或者即使平局,以小组第二出线,都将是非常不利的结果。
林枫坐在替补席上,冷静地观察着一切。他能看到张伟眼中的焦急和逐渐积累的挫败感。他想起了自己在梅斯青年队时,也曾面对过类似的困境——空有技术,却无法在激烈的对抗和严密的防守中有效施展。
“检测到关联对象(张伟)陷入比赛困境,心态波动。”
““传承”关联微弱触发,可尝试进行意识引导或场边提示。”
“提示:此行为有助于提升团队整体性及“传承”关联深度。”
系统的提示让林枫心中一动。他站起身,走到场边技术区附近。在一次死球机会,张伟正好跑过来捡球,林枫立刻用中文清晰地喊道:
“小伟!别急!看空当,不是看人!传球再快一点!相信你的队友!”
他的声音不大,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静力量,穿透了现场的嘈杂,清晰地传入了张伟的耳中。
张伟愣了一下,抬头看到林枫坚定而鼓励的眼神,那股莫名的焦躁仿佛被这眼神浇熄了大半。他用力点了点头。
改变,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再次拿球时,张伟没有像之前那样低头蛮干。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学着林枫的样子,抬头观察。他看到了右路队友在空当举手要求。
没有犹豫,张伟一脚快速的直塞,将球送到了队友脚下。虽然这次进攻最终未能形成射门,但传球的过程明显流畅了许多。
几分钟后,张伟在中路与队友连续两次一脚传递,虽然第二次传球力量稍小,被对方破坏,但这种敢于配合的意识和尝试,赢得了场边林枫和阿里·汉的微微颔首。
比赛的转折点,在上半场结束前到来。
第四十三分钟,中国队在前场左路获得界外球。球发出后,经过几次传递,到了大禁区角附近的张伟脚下。一名印尼后卫立刻上前封堵。
张伟作势要向内切,骗得对方重心移动后,却用左脚外脚背将球轻轻向右前方一拨,恰好躲开了对方的抢截!这个摆脱动作,依稀有了几分林枫处理球的影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