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将作监之密(2/2)
他知道,这番交锋,已彻底表明了立场。张谦这只“笑面虎”,已然亮出了獠牙。接下来的暗流,只会更加汹涌。
几乎就在崔?与张谦在户部廨房内暗潮汹涌的同时,三司使官廨内,包拯也取得了关键进展。
他并未局限于户部账目本身,而是动用了其身为龙图阁待制、深受帝心信赖所拥有的特殊权限,通过御史台、皇城司等其他独立渠道,秘密调阅了同期与问题账目相关的、来自地方州郡的奏报副本、关卡勘合记录以及一些密奏。
一条极其隐蔽的线索,终于被剥离出来:就在那几笔问题最大的漕粮、绢帛被核销后不久,有几笔来源颇为模糊、标注为“各路州军超额完成茶盐课税所得”的“羡余”收入,并未如常例纳入国库正账,而是被以一项特批的、名为“补贴将作监特殊物料采买周转”的名目,秘密且迅速地划拨了出去。最终流向的账面科目,正是——“将作监物料采买”。
然而,包拯立刻核查了将作监近期的工程记录与预决算。结果显示,同期将作监并无任何需要动用如此巨额“特殊物料采买周转”资金的大型工程!这批数量不小的“羡余”银钱,如同汇入沙漠的溪流,在账面上一闪而过,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一个关键的信息,让包拯与得知此消息后的崔?,同时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掌管制备、修缮宫禁器用、军械甲胄的“火器司”,其官廨,正隶属于将作监!
火器、硝石、硫磺、巨额来路不明的资金……这些线索碎片,在崔?的脑海中骤然碰撞,拼凑出一个令人心惊肉跳的可能性!
当夜,崔?并未回开封府后衙,也未去御赐的新宅,而是命车驾转向了城西的陶府。
陶府灯火通明,暖意融融,与户部衙门的阴冷算计截然不同。陶承良早已备下丰盛酒菜,见崔?到来,那张面团团的脸上立刻堆满真挚的笑容,亲热地拉他入席。
“皓月!你可算来了!听说你最近在户部忙得脚不沾地,人都清减了!快来尝尝,这是江南新到的蟹,肥得很!还有这酒,是哥哥我珍藏的梨花白!”陶承良一边布菜斟酒,一边絮絮叨叨,满是关切。
其妹陶婉言亦在座相陪,她今日穿着一身藕荷色襦裙,略施粉黛,清丽婉约,举止得体。她微笑着向崔?颔首致意,目光清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与关切。
酒过三巡,气氛融洽。崔?放下酒杯,神色略显凝重,看向陶承良:“子安兄,今日前来,实有一事相求。”
陶承良见他神色严肃,也收敛了笑容,正色道:“皓月,你我兄弟,何须客套?有何难处,但讲无妨!只要哥哥我能办到的,绝无推辞!”
崔?沉吟片刻,压低声音道:“此事关乎重大,需极度隐秘。我想……查阅将作监近两年,所有物料采买、银钱支用、工程核销的账册副本。尤其是涉及‘特殊物料’、‘火器司’相关的款项往来。”
陶承良闻言,胖胖的脸上笑容一僵,小眼睛眨了眨,露出些许为难之色:“将作监的账册?这……监内账目管理甚严,尤其是火器司那边,更是重中之重,等闲难以……”
一旁的陶婉言轻轻放下银箸,美目流转,瞥了哥哥一眼,语气轻柔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催促:“哥哥,崔大哥若非事关紧要,绝不会开这个口。你在将作监当差这些年,总有些门路法子。既然答应了,便痛快些,莫要瞻前顾后,笨手笨脚地误了崔大哥的正事。”她言语间对自家哥哥的“不争气”颇有些嗔怪。
陶承良被妹妹一说,脸上有些挂不住,拍了拍胸脯,道:“婉言说的是!皓月的事,就是我的事!放心!包在哥哥身上!虽说有些麻烦,但哥哥我在将作监这些年,几个管账的老书吏还是说得上话的。我想法子,尽快帮你把东西弄出来!”他虽然说得豪气,但眼神里还是透着一丝谨慎,显然知道此事风险不小。
崔?心中感激,起身,对着陶承良郑重地躬身一揖:“如此,有劳子安兄了!此情,崔某铭记于心。”
陶承良吓了一跳,连忙起身扶住他,胖脸上满是诚恳:“哎哟!皓月你这是做什么!折煞哥哥了!你我之间,何须如此!快坐快坐!”
三人重新落座,席间气氛却比方才更加凝重了几分。陶婉言亲自为崔?布菜,轻声叮嘱道:“崔大哥,京城不同别处,暗箭难防。你查访此事,定要万分小心。”眸中关切流转。
崔?点头:“我明白,多谢婉言妹子提醒。”
窗外,秋夜渐深,寒意更重。
杯盏交错间,温情之下,是悄然涌动的暗流与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