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月照寒襟 > 第6章 算盘珠声密

第6章 算盘珠声密(2/2)

目录

时间悄然流逝。阳光透过窗格,在布满数字的账册上移动。

起初的核对,与在开封府初查时大致相符,表面平整,难寻破绽。然而,随着核查的深入,尤其是涉及到一些跨年度、多次转运交接的复杂账目时,一些在开封府单方面文书中被轻描淡写、或理由含糊核销的亏空、损耗,在户部存档的原始发运记录、沿途关卡勘合、以及最终核销批复的完整链条对照下,开始显现出令人不安的差异。

这些差异,单笔数目或许不算巨大,但出现的频率和模式,却隐隐指向某种并非偶然的规律。尤其是在几笔涉及淮南、江南西路漕粮,以及部分宫廷用炭、军马草料的大型采买转运项目中,核销的理由与原始凭证之间,存在着经不起反复推敲的模糊地带。而最终签署核销准予的笔迹,虽然经过多人流转,但崔?敏锐地注意到,有几份关键批文的下方,都隐约关联到一个名字——度支司某重要清吏司的郎中,郑司业。此人在户部多年,掌管度支具体事务,素以精于算计、深得判户部事包拯信重而着称,是部内实权派人物之一。线索至此,虽仍模糊,却已如同在浓雾中瞥见了一盏飘忽的灯火,指明了某个需要高度警惕的方向。

就在他凝神思索之际,廨房外传来脚步声,随即是轻轻的叩门声。

“崔员外郎可在?包判官请您过签押房一叙。”门外是包拯身边长随的声音。

包拯,如今以龙图阁待制身份,判户部事,总揽户部要务,正是崔?在户部名义上的最高上司,也是他此行想要拜会的关键人物。

崔?合上账册,整理了一下衣冠:“请回复包判官,崔某即刻便到。”

他起身,走出堆满卷宗的廨房。户部廊庑深远,阳光只能照亮一半,另一半沉浸在阴凉之中。行走其间,能清晰地感受到两旁廨房里投来的、各种含义复杂的目光。

包拯的签押房在户部院深处,陈设简朴,却自有一股肃穆之气。包拯正伏案疾书,见崔?进来,放下笔,起身相迎。他面容刚毅,目光如电,虽已是朝廷重臣,眉宇间却依旧带着那份闻名朝野的、不容砂砾的刚正之气。

“皓月来了,坐。”包拯语气平和,并无上官的架子,直接以字相称,显出一份亲近与认可。

“包判官。”崔?拱手行礼,在客位坐下。

二人寒暄几句,便很快切入正题,谈及如今朝廷财用、漕运利弊、京城物价等实务。包拯对财政事务见解深刻,目光宏阔,且与崔?在许多问题上看法不谋而合,尤其是关于整顿漕运积弊、严核天下账籍的重要性。交谈中,包拯对崔?在邕州任上展现出的干练与魄力表示赞赏,也对他如今身兼数职、责任重大表示关切。

“京城之地,权贵云集,利益交织,较之邕州,更为复杂。”包拯意味深长地看着崔?,语气凝重,“开源节流,整顿积弊,乃国之要务,然牵一发而动全身。皓月你年轻气盛,锐意进取是好事,但亦需讲究策略,谋定而后动。若有难处,或察觉不妥之处,可随时来此与我商议。”

这番话,既是长辈对晚辈的提点,也透露出包拯对整顿财政的决心以及对崔?的期许。一种基于共同理念的默契,在两人之间悄然建立。

离开包拯的签押房,已是午后。阳光斜照,将户部衙门的影子拉得很长。

崔?走在长长的廊下,心中思绪翻涌。户部半日,他不仅初步熟悉了环境,更重要的,是透过那些冰冷的数字,触摸到了潜藏于帝国财政肌体深处的蠹虫痕迹,以及与包拯建立了宝贵的联系。

然而,那指向郑司业乃至其背后可能更深势力的线索,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只激起一圈微澜,便迅速被更深的黑暗吞没。前方的路,依旧迷雾重重。

他抬头,望向户部衙门那象征着财富与权力的、略显压抑的屋檐一角,目光沉静。

算盘珠声依旧密集,但这声声脆响之下,掩盖的究竟是井然有序的国计民生,还是暗潮汹涌的贪渎与算计?

他需要更耐心,也需要更锋利的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