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秩序之环与变量证明(1/2)
三个标准周期的倒计时,如同悬于头顶的利剑,驱散了黎曼-12号哨站内最后一丝松懈。每一秒都显得弥足珍贵,每一份算力都被调动到极致。
林风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深度共鸣之中。在黎曼-12提供的、经过柳云瑶权限解锁的关于“死寂宇宙泡”和逆潮早期迹象的加密资料辅助下,他不再是盲目地捕捉那些遥远的信息碎片,而是有了更具指向性的目标。
他反复进入那种将“静滞视界”与“变量共鸣”结合的状态,意识如同最精密的雷达,以手腕符号为发射源,扫描着宇宙深处那些与“终结”、“寂灭”相关的历史回响。
过程依旧艰难,甚至更加凶险。那些凝固着文明悲歌的“墓碑”信息,其本身蕴含的绝望与虚无,即便没有主动侵蚀性,也足以对探入其中的意识造成巨大的精神污染。林风多次从共鸣中惊醒,意识投影颤抖,仿佛刚从万载冰封的坟墓中爬出,需要柳云瑶的意志光芒和黎曼-12的精神稳定场长时间安抚才能恢复。
但他挺过来了。每一次挣扎,都让他的意识韧性更强,对“静滞”与“变量”的掌控也更精微一分。他逐渐学会在共鸣中,用“静滞”保护核心,用“变量”去解读和适应那些沉重信息的结构,如同戴着特制手套去触摸剧毒而珍贵的文物。
收获也随之而来。
他捕捉到了更多关于“光阴沙漠”的片段:看到了扭曲的、如同枯萎树木般的星系残骸;听到了某种宏大意志在彻底沉寂前发出的、饱含不甘与疑问的最后叹息;感受到了时间本身在那片区域被拉长、稀释,最终趋于停顿的诡异质感。
而关于那“虚无之眼”,他也获得了一丝更清晰的感知——那并非一个物理意义上的洞口,而更像是一个“法则的奇点”,一个不断将“存在”、“动态”、“意义”等概念吸入并彻底“归零”的终极陷阱。它散发出的,是一种超越善恶、纯粹到极致的“终结”法则。
这些信息被林风详细记录,并由黎曼-12整理成报告。柳云瑶则将这些发现与她能调动的所有历史记录进行交叉比对,试图拼凑出更完整的图景。
“可以确定,这些‘共振阴影’指向的,并非活跃的逆潮污染,而是被逆潮彻底吞噬、化为绝对静止的‘遗骸’。”柳云瑶在分析后得出结论,语气带着震撼,“你的符号,林风,它在与这些宇宙的‘伤疤’共鸣。它在……读取这场灾难最惨烈的后果,记录那些被抹去的一切。”
“这能证明我不是威胁吗?”林风更关心这个。
“这证明了你的符号与逆潮的根源和终极形态存在深刻联系。”柳云瑶回答,“但这联系是正是邪,是钥匙还是毒药,依旧无法定论。‘守恒派’完全可以借此认为你更危险,因为你可能触及了他们不愿或不敢面对的本质。”
时间在紧张的筹备与等待中流逝。终于,决定命运的时刻到来。
逻各斯文明核心议会,其存在形式超越常规生命理解,更像是一个由无数纯粹意志与逻辑流构成的超维网络。此刻,针对“观星者-0处置草案”的审议,正在这网络的中心进行。
黎曼-12号哨站作为相关方,柳云瑶作为高阶“引导者”,获得了接入旁听并陈述意见的权限。林风的意识,也在黎曼-12的特殊链接下,得以以一个“观察节点”的身份,“看”到那恢弘而冰冷的议会场景。
无数代表着不同意志、不同逻辑分支的光团或几何结构,在无形的信息海洋中沉浮、碰撞。支持“守恒派”提案的光团,散发着稳定、保守、不容置疑的秩序光芒,强调着未知风险的不可接受性。而反对的声音则相对分散,有的强调林风的实战价值,有的质疑“绝对静滞”对研究一个“变量”是否有效,但都未能完全撼动“守恒派”基于“文明生存第一原则”构建的坚固逻辑壁垒。
柳云瑶的意志,如同一柄利剑,刺入了这片纷争的海洋。
她呈上了由林风冒险获取、黎曼-12分析整理的所有关于“共振阴影”与“宇宙遗骸”关联的证据。
“……诸位议员,”柳云瑶的意志之音清晰而坚定,“‘观星者-0’及其符号,并非带来灾难的厄运之种,而是我们理解这场宇宙级灾难、洞悉‘逆潮’本质的关键窗口!这些‘共振阴影’,这些记录着终极寂灭的信息,是我们从未获得过的、关于敌人最终形态的一手资料!封印他,等于亲手关闭这扇可能引领我们走向胜利的大门!”
她的陈述在议会中引起了一阵波动。一些中立派系的意志光芒开始闪烁,显然在重新评估。
但“守恒派”的核心意志立刻做出了反击:“引导者-1,你的情感偏向影响了你的判断。即便这些信息属实,也无法证明该变量本身无害。其与逆潮终极形态的深刻关联,恰恰证明了其不可控性与潜在同源性。我们不能将一个可能本身就是灾难一部分的‘病灶’,留在文明肌体之内冒险利用!”
逻辑的碰撞冰冷而残酷。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在超维网络中激烈交锋,但“守恒派”的论点基于最根本的生存恐惧,依旧占据着上风。
林风作为“观察节点”,感受着那决定自己命运的辩论,意识核心紧绷。他看到了柳云瑶为他据理力争,也看到了那看似无懈可击的保守逻辑如何一步步压制其他声音。
难道就这样结束了吗?被封印,被研究,直到文明的逻辑判定他失去价值或被彻底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