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主动共鸣与纷争之影(1/2)
黎曼-12号哨站内部,因“共振阴影”的出现而笼罩上一层无形的凝重。未知,永远是智慧生命最大的恐惧来源,即便对于逻各斯这样高度发达的文明亦是如此。遍布宇宙的净化区域出现同源异常涟漪,而源头直指哨站内唯一的“异数”——林风,这不得不让整个哨站的运行策略都变得更加审慎。
林风的权限没有被限制,柳云瑶对他的指导也一如既往,但他能清晰地感觉到,那些在哨站内流动的、代表着逻各斯意志的数据流光,在经过他附近时,会产生极其细微的、近乎本能的“疏离”与“扫描”。他像是一个被重点观察的珍贵样本,既不可或缺,又潜藏着不可控的风险。
这种被审视的感觉并不好受,但林风理解这种谨慎。他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对自身力量的挖掘和对那奇异“共振”的探究上。
在柳云瑶的批准和黎曼-12的严密监控下,林风开始尝试主动去“捕捉”和“放大”那种微弱的共振感。他不再仅仅是在冥想中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将意识沉入“静滞视界”的最深处,同时小心翼翼地激发手腕符号的波动,如同在无边黑暗中点亮一盏微弱的、频率独特的信号灯,试图与远方的“回声”建立连接。
这个过程极其困难且耗费心神。那些空间涟漪分散在宇宙的各个角落,距离遥远得超乎想象,其本身又微弱至极。大多数时候,林风只能感受到一片虚无,或者仅仅是一些杂乱无章的背景噪音。意识的过度延伸带来的疲惫感,如同潮水般一次次冲击着他的核心。
但他没有放弃。凭借着“静滞之心”提供的稳定和“变量符号”带来的韧性,他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整旗鼓。他调整着符号波动的频率、强度、甚至尝试融入更多“悖论”结构,就像在调试一把极其复杂的锁钥,试图找到与那些遥远涟漪最契合的“齿痕”。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不知多少次失败的尝试后,终于,在一次深度共鸣练习中,林风捕捉到了一丝与众不同的“回馈”!
那不再是转瞬即逝的错觉,而是一段极其短暂、却相对清晰的“信息片段”!它并非语言或图像,而是一种纯粹的、抽象的“感受”——一片无边无际的、冰冷的“沙漠”,沙粒是凝固的光阴,风中回荡着文明的挽歌,而在沙漠的中心,存在着一个巨大的、不断吞噬着一切的“虚无之眼”……
这感受沉重、压抑,充满了终结与寂灭的气息,但奇异的是,其中并没有“归零低语”那种主动的恶意和侵蚀性,更像是一段……凝固的悲伤记忆?一段记录着某个世界、某个时代最终命运的“墓碑”信息?
林风猛地从共鸣状态中脱离,意识投影剧烈波动,额角(如果意识体有的话)仿佛渗出了冷汗。那段信息带来的沉重感几乎让他窒息。
“你发现了什么?”柳云瑶的意志立刻关切地探询而来,黎曼-12的扫描光束也同时锁定了他。
林风喘息着,将自己感受到的那片“光阴沙漠”和“虚无之眼”的景象详细描述出来。
“……没有主动攻击性,只有一种……万物终结后的死寂和悲伤。”林风最后总结道,心有余悸。
柳云瑶沉默了片刻,似乎在调取资料进行比对。“你描述的景象,与逻各斯文明数据库中记录的、数个已被‘逆潮’彻底吞噬、化为绝对静止的‘死寂宇宙泡’的特征,有部分相似之处。但‘虚无之眼’……数据库中没有完全匹配的记录。”
黎曼-12补充道:“已记录该信息片段特征。分析表明,其信息结构古老且稳定,带有强烈的‘历史烙印’感,与‘逆潮’活跃污染区的动态侵蚀特征不符。推测,‘共振阴影’可能并非指向当前的逆潮,而是……与逆潮造成的某些‘终极后果’,或者与逆潮本身的历史源头有关。”
这个分析结果让林风和柳云瑶都感到意外。他们原本以为这共振是逆潮的反扑或某种未知变体,但现在看来,它可能牵扯到更久远、更根源的秘密。
“你的符号,不仅能感应当前的逆潮污染,还能与这些象征着‘终结’的历史痕迹共鸣……”柳云瑶的意志光芒闪烁着,“林风,你带来的这个‘变量’,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它似乎……贯穿了这场灾难的始终。”
林风看着手腕,符号依旧安静。它到底是什么?为何会与这个宇宙的终极灾难有着如此深的羁绊?是警示?是钥匙?还是……别的什么?
就在林风与柳云瑶试图更深层地解析这新发现时,黎曼-12号哨站接收到了来自逻各斯文明核心网络的一条加密高优先级信息流。
信息流解密后,并非关于“共振阴影”的进一步指示,而是一份通报和一项决议草案。
通报内容是关于近期数个“星火”哨站(包括黎曼-12)上报的净化区域异常涟漪现象的初步汇总分析。核心网络的结论与黎曼-12的分析类似:现象未知,源头与“观星者-0”及其携带的未知符号高度相关,潜在风险无法评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