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他们管这叫发疯,我说这是接线(2/2)
画面的构图很简单,一群简笔画风格的孩子,共同围着一个戴眼镜的、看不清面容的女人。
女人的手中举着一块画板,画板上,是一只正振翅欲飞的乌鸦。
线条粗糙稚嫩,却透着一股撼动人心的力量。
佐伯凉愣在原地,这个构图节奏,这种在混乱中建立秩序的美感,他太熟悉了。
他从背包里掏出拓印纸和拓包,趁着夜色尚未完全散去,小心翼翼地将这幅墙画完整地复制下来。
回到他那凌乱的工作室,他将拓印画铺在地上,旁边摊开的,是他私下收藏的几幅佐藤光早期的匿名同人志投稿。
几乎不需要对比,那种独特的、通过符号叙事的构图语言,如出一辙。
“原来……”他喃喃自语,指尖抚过拓印纸上粗糙的纹理,“她的语言……已经换了一种方式活下去。”
他合上手机,删掉了准备上报给“上线”的邮件草稿。
从那天起,他不再只是个清理员。
他开始用各色喷漆,在城市边缘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废弃的工厂外墙、即将拆迁的立交桥墩——一遍又一遍地复刻这些来自收容所的儿童画。
每一幅画的角落,他都留下一个新的署名:“听见的孩子”。
收容所内,紧张的气氛也在无声中发酵。
护士野田真弓终于联系上了一位她绝对信任的、曾在高专实习过的医学生后辈,约定在人流复杂的城际车站洗手间交接镇静剂样本。
行动当晚,她将那个小小的药瓶用防水胶带紧紧缠绕,塞进一包全新的婴儿湿巾包装盒深处,再放入她日常携带的护理包里。
万事俱备。
然而,就在她准备借口“外出采买急需药品”离开时,她发现收容所门口的安保人员突然增加了一倍,巡逻频次也从半小时一次缩短到十分钟。
更关键的是,他们所有人都佩戴上了一种新型的、紧贴耳廓的通讯耳麦——那正是神代团队的标志性装备。
她心中警铃大作,立刻冷静地退回房间。
原计划已经暴露。
她迅速做出决断,回到药房,将样本瓶里剩余的液体小心翼翼地分成三份,用微型滴管分别注入了三本硬壳儿童绘本的书脊缝隙中。
随后,她将这三本书混在一堆捐赠书籍里,分别交给了三名不同时段负责将回收物资送出收容所的志愿者。
她不知道的是,其中一名看似不起眼的志愿者,正是冈村隆志安插进来的眼线。
深夜,佐藤光在一次短暂的浅眠中,再次被预知击中。
这一次的碎片无比清晰、也无比残酷:神代的“精神净化疗程”将于明日清晨六点正式启动试点,首个目标,正是她所在的这座收容所。
一份冰冷的电子名单在她脑中闪过,上面赫然写着疗程对象——“全体夜间梦游及异常精神波动记录者”。
她猛地坐起,心脏狂跳。
时间只剩下几个小时。
她立刻冲出房间,将还在熟睡的孩子们再次召集起来,这一次,她没有去穹顶大厅,而是直接在图书角,以“画画传话”的游戏为名,开始了最后的挣扎。
“第一个小朋友,画一个南边窗户下的床铺,然后打一个大大的叉。”
“下一个,画一个耳朵旁边有铃铛在响。”
“接着画,一个小人跑向一个戴眼镜的阿姨。”
指令被拆解成最简单的连环画,一个接一个地在孩子们手中传递、复现。
当最后一个孩子笑着画完收尾的那一幕——所有小人手拉手,跑进一把巨大的保护伞下时,异变陡生。
藤原静精心布置的那整面图书角背墙,突然发出一阵低沉的嗡鸣,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墙体内部苏醒。
那些被她按时间顺序贴上去的、画着“红线”和“乌鸦”的画作,在昏暗的灯光下,所有乌鸦的眼睛,竟齐刷刷地转向了活动室门口的方向!
佐藤光再也支撑不住,瘫坐在地。
无数孩子的哭声、笑声、呓语声交织成的精神残响,如潮水般涌入她的脑海。
她用滚烫的手掌捂住额头,身体因过载而微微颤抖。
一切都已布置妥当,但那只是一个脆弱的、由孩子们的梦和画构筑的防御体系。
面对即将来临的、拥有咒术界高层支持的专业团队,这点反抗如同螳臂当车。
她望着门口那片深不见底的黑暗,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绝望而固执地喃喃道:
“明天……谁来救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