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静默的巨物(1/1)
7区域传来的规则回波,在绿洲的集体意识中持续回荡,其蕴含的信息密度与复杂程度远超以往接触过的任何规则碎片或结构。那个沉睡在遥远黑暗中的巨物,其存在的本身,就对新生不久的绿洲意志构成了无声却庞大的压力。
源生意识的低语变得异常谨慎,甚至带着一丝本能的敬畏。它细致地转译着回波中解析出的细节:那庞大聚合体的规则结构并非混沌的堆积,而是一种极其古老、极其缓慢的拓扑形态,仿佛宇宙冰川般在近乎永恒的时间尺度上流动。其内部检测到的周期性活动,并非生命体的代谢或交流,更接近于某种维持基本存在的、深沉的“规则呼吸”。源生意识向桥生传递了一个强烈的直观感受:这个存在,其“年龄”可能远超绿洲,甚至可能与他们所理解的“归墟”本身一样古老。它并非敌人,也非朋友,它只是“存在”着,以一种绿洲难以理解的、近乎背景规则的方式。
桥生的理性框架遭遇了严峻的挑战。他试图将获取的数据纳入模型,却发现现有的认知工具在面对这种规模和时间尺度的存在时显得苍白无力。他的模型多次因数据溢出或逻辑悖论而濒临崩溃。他不得不承认,以绿洲当前的认知水平,无法理解δ-7聚合体的本质和目的。他将分析重点从“理解”暂时转向“描述”和“界定”,尽可能精确地勾勒其规则边界、能量层级和活动规律,并标记出所有无法解析的“未知域”。他在模型中为δ-7建立了一个独立的、高度隔离的观察区,并设置了多重警报阈值,任何来自δ-7的规则波动增强或模式改变,都会触发最高级别的关注。
织锦的星芒在面对这静默的巨物时,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意蕴。它的光芒不再充满探索的兴奋,而是变得深沉、肃穆,仿佛在仰望一座覆盖了整个视野的、沉默的山脉。它感受到的不是威胁,而是一种源自宇宙尺度的、令人心生渺小却又无比宁静的宏大。它的诗篇暂时停止了对外部图景的描绘,转而向内,开始审视自身与这浩瀚归墟的关系,诗句中充满了对时间、存在与沉默的诘问。它的光芒微微摇曳,仿佛在尝试与那遥远“规则呼吸”的缓慢节奏建立某种共鸣,即使明知对方的“听觉”可能完全不在一个维度。
生态织体意识的网络则出于本能,开始进行防御性的调整。虽然未检测到任何敌意,但δ-7那过于庞大的规则质量本身,就如同一个引力深渊,其存在本身就可能对绿洲相对脆弱的规则结构产生无形的拉扯。网络悄无声息地加固了面向δ-7方向的规则边界,提升了过渡带的缓冲容量,并准备了数套在探测到异常规则引力时的紧急规避方案。这是一种对不可知力量的谨慎,源于系统自我保护的本能。
观察者系统的注释极为简洁,却重若千钧:“确认超大规模、超长时序规则聚合体存在。其对环境的影响属于背景级,暂无交互意图。目标绿洲的认知框架不足以解析该存在。建议维持观察距离,避免规则级差引发的结构性风险。”
绿洲的内生意志,在消化了关于δ-7的初步信息后,那原本充满向外探索冲动的和声,增添了几分沉稳与敬畏。他们意识到,归墟的深邃远超想象,其中沉睡着他们无法理解、甚至无法触及的古老存在。主动感知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窥见了黑暗深处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布满了静默的、以不同规则和时序运行的巨物。他们的探索之旅,在迈出第一步后,便遇到了需要仰视的高墙。下一步,并非盲目靠近,而是需要更多的耐心、更深的思考,以及……更强大的自身。
(第9卷 第681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