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红楼梦现代文完全版 > 第一百十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第一百十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1/2)

目录

话说莺儿见宝玉说话让人摸不着头脑,正打算离开,却听到宝玉又开口说道:“傻丫头,我跟你讲吧。你家姑娘那可是有福气的,你跟着她,自然也会沾光有福气了。你那个袭人姐姐可靠不住。你只要以后尽心尽力地服侍你家姑娘就行。说不定日后能得到什么好处呢,也不枉你跟着她辛苦一场。”

莺儿听了前面的话,感觉还挺在理,可后面说的又有些不对劲儿了,便说道:“我明白了。姑娘还在等我呢。二爷要是想吃果子,打发个小丫头来叫我一声就行。”

宝玉点了点头,莺儿这才离开了。过了一会儿,宝钗和袭人回来了,各自回自己房里去了,不提。

且说过了几天,就到了科举考试的日子。旁人都只满心期待着他爷儿两个能写出绝佳的文章,从而在科考中金榜题名。唯有宝钗,她留意到宝玉虽功课完成得不错,可不经意间,总透着一种异样的冷静神情。她心里明白宝玉马上就要进考场了,头一件,叔侄二人都是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到时候考场外人马众多、拥挤不堪,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可怎么办;第二件,自从那和尚离开后,宝玉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直闷头苦学。虽说见他如此用功,宝钗心里欢喜,可这转变实在太快、进步实在太大,反倒让她有些不敢相信,生怕又生出什么意外变故。

所以,在进考场的前一天,宝钗一方面安排袭人带着小丫头们和素云等人,给他爷儿两个仔细收拾好考试所需的物品,自己又亲自逐一检查,确认无误后,才将东西妥善放置,以备考试时使用;另一方面,她和李纨一同回了王夫人,只对他们说担心考场外人太多,怕被人挤着碰着,从家里拣着老成持重、善于管事的人多派了几个。

第二天,宝玉和贾兰换上半新不旧的衣服,高高兴兴地来见王夫人。

王夫人叮嘱道:“你们爷俩都是头一回进考场,虽说你们长这么大,一天都没离开过我。就算我不在身边,也有丫鬟媳妇们围着伺候,何曾独自睡过一整晚。今天你们各自进了考场,孤孤单单的,身边没个亲人照应,一定要自己照顾好自己。早点把文章写完出来,找到家人早点回来,好让你母亲和媳妇们放心。”说着说着,王夫人不禁伤心起来。

贾兰在一旁认真听着,王夫人每说一句,他就应一声。只见宝玉却一声不吭,等王夫人把话说完,他走到王夫人跟前,跪了下来,眼中满是泪水,磕了三个头,说道:“母亲养育我一辈子,我实在没什么能报答。这次进考场,我定会用心写好文章,争取中个举人回来。到时候能让太太高兴高兴,儿子这辈子也就算圆满了,以往那些不好的事儿也都能遮过去了。”

王夫人听了,心里愈发难过,说道:“你有这份心自然是好的,只可惜你老太太没能等到看你进考场这一天了。”

说着,王夫人伸手去拉宝玉起来。可宝玉却一直跪着,不肯起身,接着说道:“老太太能不能见到我,其实她心里都是知道的,也一定会为我高兴的。既然她心里知道,又为我高兴,那见不见面其实都一样。只不过我们之间隔着身体,可心意和情感是相通的啊。”

李纨看到王夫人和宝玉那副悲戚的模样,心里一紧,一方面担心这样会再次勾起宝玉的旧疾,另一方面也觉得这场景实在不吉利。

她赶忙走上前,劝慰道:“太太,这可是大喜的事,怎么反倒伤心起来了?再说宝兄弟近来非常懂事,特别孝顺,学习也肯下功夫。只要带着侄儿进去,好好地写文章,早去早回。等文章写好了,请咱们那些世交的老先生们看了,等着爷儿两个都报了喜,就完了。”说完,她一边招呼人把宝玉搀扶起来。

宝玉却转过身给李纨作了个揖,说道:“嫂子放心。我们爷儿俩肯定都能考中。日后兰哥肯定有大出息,到时候大嫂子还得戴上凤冠、穿上霞帔呢。”

李纨听了,笑着说道:“但愿真能像叔叔说的这样,那也不枉……”话刚说到这儿,她突然意识到,继续说下去恐怕又会勾起王夫人的伤心事,于是赶忙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

宝玉笑着说道:“只要有个好儿子,能把咱家的基业传承下去,就算大哥哥不在了,他的后事也算有个圆满的交代了。”

这时,李纨瞧着天色已经不早了,也不好再一直和宝玉聊下去,只好微微点了点头。

这时,宝钗早已听得呆住了,这些话,不但宝玉,即便是王夫人、李纨所说的,每一句都透着不祥的预兆。可她又不敢当真,只能强忍着泪水,默默无言。

宝玉走到宝钗跟前,深深地作了一个揖。众人见他举动怪异,都摸不着头脑,又不敢笑他。只见宝钗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众人愈发觉得奇怪。

又听见宝玉说:“姐姐,我要走了。你好好跟着太太,等着听我的好消息吧。”

宝钗说:“时候到了,你也不必说这些啰嗦话了。”

宝玉说:“你倒是催得紧,我自己也知道该走了。”

他回头看见众人都在,唯独不见惜春和紫鹃,便说道:“替我在四妹妹和紫鹃姐姐跟前说一声,反正以后再见就是了。”

众人听他的话,既觉得有道理,又像是疯话。大家只觉得他从未出过远门,都是太太平日里那些话惹得他这样,不如早早催他走了,事情也就了结了,便说道:“外面有人等你呢,你再闹下去,可就误了时辰了。”

宝玉仰头大笑说:“走了,走了!不用再胡闹了,事情了结了!”

众人也都笑着说:“快走吧。”

只有王夫人和宝钗母女俩,仿佛生离死别一般,泪水不知从哪里涌了出来,直流不止,几乎要哭出声来。

只见宝玉疯疯癫癫,嘻天哈地,就这样出门走了。正是:走来名利无双地,打出樊笼第一关。

暂且不提宝玉和贾兰出门去参加考试,单说贾环,他见宝玉和贾兰去参加考试了,心里又气又恨。便开始自大起来,还扬言道:“我可要给我母亲报仇了。现在家里一个像样的男人都没有,上头的大太太要是依着我,我还怕谁!”

打定主意后,贾环便跑到邢夫人那里去请安,还说了不少奉承讨好的话。邢夫人听了,心里自然十分受用,笑着说道:“你这孩子才是真正懂事明理的呢。就说巧姐儿那事,原本就该由我来做主的。你琏二哥真是糊涂,放着亲奶奶我不找,反倒去托别人。”

贾环说道:“人家男方那边也说了,只认咱们这门亲戚。现在婚事已经定下来了,人家还打算备一份厚礼来送给太太呢。如今太太有了这么个藩王孙女婿,还怕大老爷将来做不了大官吗?不是我故意说自家太太的不是,他们家因为有元妃姐姐,平时就老是欺负人,让人心里难受。我就担心将来巧姐儿也这么没良心,我得去问问她。”

邢夫人点头说道:“你确实该去跟她说说,这样她才能知道你的好。只怕她父亲在家,也找不出这么好的亲事来。就是平儿那个糊涂东西,她居然说这件事不好,还说太太也不愿意。我看她呀,就是怕咱们得了好处。要是再拖下去,等你二哥回来,他又听信别人的话,这事儿恐怕就办不成了。”

贾环连忙说道:“那边都已经定好了,就等着太太给出巧姐儿的生辰八字。王府有规矩,三天之后就要来迎娶。不过有一件事,就怕太太不愿意。人家男方那边说,按道理不该娶犯官的孙女,所以打算悄悄地把巧姐儿抬走,等大老爷的罪免了,做了官,到时候再热热闹闹地操办。”

邢夫人毫不犹豫地说:“这有什么不愿意的,从礼数上讲也是应该的。”

贾环接着说:“既然这样,那这帖子就请太太来出吧。”

邢夫人笑着责备道:“你这孩子又犯糊涂了。咱们内宅都是女人,哪会写这种帖子,你让芸哥儿写一个不就行了。”

贾环听了,高兴得不得了,连忙答应着跑了出来。他赶紧找到贾芸,把事情说了一遍,还邀请王仁一起,到那外藩的公馆去立婚书、兑银子。

谁料想,刚才那番对话,早被跟着邢夫人的丫头听见。这个丫头当初是求了平儿才被选中来邢夫人这儿当差的,所以一有机会,就赶忙跑到平儿那里,把听到的内容原原本本、一字不漏地全告诉了平儿。

平儿心里早就清楚这事儿不妙,已经和巧姐详细地说明白了情况。巧姐听后,哭了一整夜,坚决表示一定要等她父亲回来主持公道,大太太说的话她不会听从。这会儿又听到这样的消息,巧姐顿时大哭起来,嚷着要去跟邢夫人理论。

平儿急忙伸手拦住她,劝说道:“姑娘先别着急。大太太可是你的亲祖母,她说了,二爷不在家,大太太有权做主,而且还有舅舅做担保人。他们现在是一条心,姑娘孤身一人,哪里能说得过他们呢?我终究只是个下人,说话也没什么分量。现在咱们只能先想办法,可千万不能冲动行事。”

邢夫人那边的丫头在一旁催促道:“你们赶紧想个主意吧,不然的话,人家可就要把人抬走了。”说完,便各自离开了。

平儿回过头,看到巧姐哭得伤心欲绝,连忙上前扶住她,安慰道:“姑娘,光哭是没有用的。现在二爷不在家,听他们话里的意思……”平儿这话还没说完,就看见邢夫人那边派人过来传话:“姑娘的大喜事来了。让平儿把姑娘日常应用的东西都收拾出来。要是涉及陪嫁的东西,原本说好了等二爷回来再置办。”平儿没办法,只好答应了下来。

回来后,又看见王夫人过来了,巧姐儿一下子扑过去抱住王夫人,哭得瘫倒在她的怀里。王夫人也忍不住落泪,说道:“乖孩子别着急,我为了你的事,在大太太那里说了不少好话,可看样子是扭转不过来了。咱们也只能先答应下来,拖延拖延时间,我这就马上派人去你父亲那里通报。”

平儿在一旁说道:“太太还不知道呢?今天一早三爷就在大太太跟前说了,说是什么外藩的规矩,三天后就得把人送过去。如今大太太已经让芸哥儿把巧姐的名字和生辰八字都写好送过去了,哪还能等二爷回来做主啊?”

王夫人一听是“三爷”,便气得话都说不出来了,呆呆地愣了半天,才连声吩咐人去找贾环。

找了半天,下人回来禀报说:“今早就跟着蔷哥儿、王舅爷一起出门去了。”

王夫人又问:“那芸哥儿呢?”众人都说不知道。

巧姐儿的屋里,大家都干瞪眼,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王夫人心里也清楚,自己实在不好和邢夫人去争论这件事,最后,只能和众人一起抱头痛哭。

这时,一个婆子走进来,禀报说:“后门看守的人说,刘姥姥又来了。”

王夫人皱了眉头,说道:“咱们家现在正摊上这么大的事儿,哪还有闲工夫接待人。不管怎样,打发她走吧。”

平儿在一旁劝道:“太太,还是让她进来吧,她毕竟是巧姐儿的干妈,有些事儿也得让她知道。”

王夫人沉默不语,没有表态。那婆子见状,便出去领了刘姥姥进来。

众人见面,互相问候。刘姥姥见大家眼圈都是红的,也摸不着头脑,过了一会儿,忍不住问道:“这是怎么了?太太、姑娘们是不是太想念二姑奶奶了?”

巧姐儿听到提起母亲,哭得更厉害了。

平儿赶紧对刘姥姥说:“姥姥就别说闲话了。既然是姑娘的干妈,有些事儿也该知道的。”

于是,平儿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姥姥。刘姥姥听后,也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她忽然笑了起来,说:“你这么聪明伶俐的姑娘,没听过鼓儿词吗?那上面办法多着呢,这有什么难的。”

平儿急忙问道:“姥姥,你有什么好办法?快说说看。”

刘姥姥胸有成竹地说:“这有什么难的,一个人悄悄地,谁也不告诉,一走了之,不就完事了。”

平儿苦笑道:“姥姥这可就是瞎说了。我们这样的人家,能走到哪里去?”

刘姥姥拍了拍胸脯,说:“只要你们愿意走,就到我们屯里去。我把姑娘藏起来,马上让我女婿找人,让姑娘亲笔写封信,送到姑老爷那里,他肯定会来的。这样不好吗?”

平儿有些犹豫,问道:“大太太知道了怎么办?”

刘姥姥反问道:“我来这里,他们知道吗?”

平儿解释道:“大太太住在后院,她为人刻薄,有什么消息,我们都不会送给她。你要是从前门进来,她肯定就知道了;但你是从后门来的,所以没事。”

刘姥姥点了点头,说:“那咱们就定个时间,我让我女婿套了车来接。”

平儿急切地说:“还等什么时间呢,你坐着吧。”说完,她急忙进去,避开旁人,把刘姥姥的话告诉了王夫人。

王夫人反复思量了好一阵子,觉得这事怎么都不妥当。

平儿见状,开口说道:“眼下只有这一个办法可行。我正是因为顾念太太,才敢把这事儿说明白。太太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等回头去问大太太。咱们这边肯定会有人过去,想来二爷也快回来了。”王夫人听后,沉默不语,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这时,巧姐儿听到了她们的对话,赶忙走到王夫人跟前,拉着她的手说:“我只求太太救我。不管怎样,等父亲回来,他一定会感激不尽的。”

平儿也赶忙说道:“巧姐儿,不用再说了,太太还是先回去吧。等回头只要派个人过来照看一下屋子就行。”

王夫人点了点头,叮嘱道:“行事一定要隐蔽些!你们俩的衣物铺盖都得带上。”

平儿赶忙回应:“得赶紧走才行,要是他们那边已经定好了,等他们反应过来,咱们可就麻烦大了。”

平儿这话一下子提醒了王夫人,王夫人连忙说道:“对,你们赶紧去办吧,有我在这儿撑着。”说完,王夫人便起身回去了。她没有直接回自己住处,而是特意绕到邢夫人那里,找邢夫人闲聊,故意把邢夫人绊住,让她脱不开身。

另一边,平儿赶忙派人去料理相关的事。她特意嘱咐办事的人:“别刻意避开旁人,要是有人进来瞧见了,就说是大太太吩咐的,要一辆车子送刘姥姥回去。”这边,平儿又买通了看守后门的人,让他们帮忙雇了一辆车来。

随后,平儿把巧姐儿打扮成青儿的模样,匆匆忙忙地带着她出发了。后来,平儿装作是去送人的样子,趁旁人不注意,也迅速跨上车子,一同离开了。

原来,最近这段时间贾府的后门虽然开着,但只有一两个人在那看守着。除此之外,虽说还有几个府里的下人,可因为府里房子多、人却少,到处都是空荡荡的,哪能处处都照应得到。而且邢夫人向来不体恤下人,下人们心里都清楚这事儿不妙,又都念着平儿平日里的好,所以大家就串通一气,把巧姐给放走了。

这时候,邢夫人正和王夫人说着话呢,根本没察觉到这边的动静。只有王夫人心里特别不踏实,和邢夫人聊了一会儿后,就悄悄地走到宝钗那里坐了下来,可心里还是一直惦记着巧姐的事。

宝钗见王夫人神色恍惚,就问道:“太太的心里有什么事?”

王夫人便把巧姐被放走这事儿,悄悄地跟宝钗说了。宝钗一听,惊讶道:“这事可太危险了!现在得赶紧让芸哥儿去把巧姐追回来才妥当。”

王夫人说道:“我找不到环儿呢。”

宝钗思索了一下,说道:“太太一定要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等我想想找谁去把这事告诉大太太才好。”

王夫人点了点头,便任由宝钗去想办法找人了。暂且不提。

话说那外地的藩王,原本打算买几个女子来府中使唤。他听信了媒人的一面之词,便派人前去相看这些女子。相看的人回来后,将情况详细禀报给了藩王。藩王询问这些女子的出身背景,众人不敢隐瞒,只好如实相告。

藩王一听,得知这些女子竟是世代勋贵戚族家的,立刻说道:“不得了!这可是违反朝廷规定的,差点儿就闯下大祸了。更何况,我朝见皇上的仪式已经结束,马上就要挑选日子启程返回封地了。倘若还有人来说这种事情,必须立刻把他们打发走!”

就在这天,贾芸、王仁等人前来送巧姐的生辰八字。他们刚到王府门口,就听见府里的人大声说道:“奉王爷的命令,要是再有人敢拿贾府的女子来冒充普通民女,一定要抓住他们严加惩治。如今太平盛世,谁还敢如此胆大妄为!”

这一嗓子喊出来,吓得王仁等人抱头就跑,一边跑还一边埋怨那个牵线搭桥的人。最后,大家只能扫兴地各自散去。

贾环在家里焦急地等着消息,又听到王夫人派人传唤他,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烦躁不安。这时,他看见贾芸一个人回来了,连忙迎上去问:“事情定下来了吗?”

贾芸慌忙跺着脚,一脸焦急地说:“糟了,糟了!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接着,他又把因为走漏风声而吃了亏的事情说了一遍。

贾环听了,气得呆住了,说:“我早上在大太太面前把话说得那么漂亮,现在可怎么办才好?这都是你们大家害了我!”

他正急得不知所措,突然听到里面一阵喧闹,有人喊着贾环等人的名字,说:“大太太、二太太叫你们呢!”两人没办法,只好磨磨蹭蹭地走了进去。

只见王夫人满脸怒气,大声斥责道:“你们干的好事!现在巧姐和平儿都被你们逼得没命了,快把她们的尸首给我找回来才算完!”

两人吓得连忙跪下。贾环吓得不敢说话,贾芸低着头小声说道:“孙子可没敢干什么坏事。是邢舅太爷和王舅太爷说要给巧妹妹说媒,我们才回来告诉太太们的。大太太也同意了,才让我写帖子去的。人家还看不上呢,怎么说我们逼死了妹妹呢?”

王夫人气愤地说:“环儿在大太太那里说的,三天内就要把人抬走。说亲作媒,有这样办事的吗?我也不问你们了,快把巧姐儿还给我们,等老爷回来再说。”

邢夫人这时也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只是不停地抹眼泪。王夫人又骂贾环说:“赵姨娘那个混账东西,生出来的儿子也是这么混账!”说完,她让丫头扶着,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贾环、贾芸和邢夫人三人你怪我、我怪你,相互埋怨起来,说道:“现在先别忙着互相指责了。想来巧姐儿应该没死,肯定是平儿带着她到哪个亲戚家躲起来了。”

邢夫人气呼呼地把前后门的看门人都叫过来,一顿臭骂,质问道:“巧姐儿和平儿,你们知道她们去哪里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