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1/2)
话说林黛玉和宝玉争吵之后,心里也感到后悔,但又觉得没有理由主动去找他,因此整天心情郁闷,好像丢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紫鹃看出了她的心思,就劝道:“说到前几天那件事,确实是姑娘你太冲动了些。别人不了解宝玉的脾气,难道我们还不清楚吗?为了那块玉,你们也不是吵过一次两次了。”
黛玉嗔怪道:“你倒是来给别人开脱,责怪起我来了。我哪里冲动了?”
紫鹃笑道:“好好的,你为什么要剪掉那个穗子呢?说起来,宝玉就算有三分不对,姑娘你也有七分不对吧?我看他平时对姑娘你挺好的,都是因为姑娘你性子急,常常误会他,才会弄成这样。”
林黛玉刚想回答,就听到院子里有人敲门。紫鹃听了听,笑着说:“这是宝玉的声音,想必是来道歉了。”
黛玉听了说:“不许开门!”
紫鹃道:“姑娘,你又来了。这么热的天气,太阳这么大,晒坏了他可怎么办!”说着,就出去开门,果然是宝玉。
她一边让宝玉进来,一边笑着说:“我还以为宝二爷再也不会来我们这儿了呢,没想到这会儿又来了。”
宝玉笑道:“你们把一点小事说得太严重了。为什么不来呢?我就是死了,魂魄也要一天来两三趟呢。”
他又问:“她好些了吗?”
紫鹃说:“身体上倒是好点了,就是心里还有气。”
宝玉笑道:“我知道她为什么生气。”说着,就走了进来,只见林黛玉又在床上哭泣。
其实林黛玉本来没有哭,一听说贾宝玉来了,不由自主地心生悲伤,泪水禁不住滑落脸颊。
贾宝玉走近床边,微笑着问:“妹妹的身体可大好了吗?”
黛玉只顾着擦拭眼泪,没有回应他。
宝玉便在床沿坐下,一面继续笑着说:“我知道妹妹不会生我的气。但我要是不来,让别人看到,还以为我们又吵架了呢。等他们来劝和,那不是反而显得我们生疏了吗?不如现在,你要打要骂,都由着你,只是千万别不理我。”说着,他又连声叫了好几声“好妹妹”。
黛玉本来打定主意不再理睬宝玉,但此刻听到宝玉说“别让人以为我们拌了嘴就生分了”,觉得宝玉还是比别人亲近,于是又忍不住哭了起来,说道:“你也不用来哄我。从今以后,我也不敢再亲近二爷了,二爷也全当我不存在了吧。”
宝玉听了笑道:“你要去哪里呢?”
黛玉答道:“我回家去。”
宝玉笑着说:“那我跟着你去。”
黛玉说:“我死了算了。”
宝玉认真地说:“你死了,我就去做和尚!”
黛玉一听这话,脸色立刻沉了下来,问道:“你这是要死了吗?怎么胡说八道!你家有好几个亲姐姐、亲妹妹呢,要是明天她们都死了,你有几个身子去当和尚?我明天就把这话告诉别人去评评理。”
宝玉意识到自己失言了,后悔莫及,脸上瞬间涨得通红,低着头不敢吭声。幸好屋里没其他人。黛玉瞪大眼睛盯着他看了许久,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见宝玉憋得满脸紫红,她咬着牙,狠狠地用手指在他额头上戳了一下,哼了一声,咬牙切齿地说:“你这……”
刚吐出两个字,又叹了口气,拿起手帕擦眼泪。宝玉心中本就藏着无数烦恼,加上说错了话,正自懊悔;又见黛玉戳他,心中有话却难以言表,只能自怨自艾,不禁也流下了眼泪。
他想用手帕擦拭,却发现自己忘了带,于是用衣袖去擦。
黛玉虽然哭着,但一眼就看见了,见他穿着崭新的藕荷色纱衫,竟然用衣袖擦泪,便一面自己擦着泪,一面转身从枕边拿起一块绡帕,朝宝玉怀里一扔,一言不发,依旧掩面而泣。
宝玉看见林黛玉摔过手帕来,连忙接住用它擦拭眼泪,随后又靠近了些,伸出手挽住林黛玉的一只手,笑着说:“我的心都碎了,你还在不停地哭。走吧,我跟你一起去老太太那里。”
黛玉甩开他的手说:“谁跟你拉拉扯扯的。你一天天长大了,还是这么嬉皮笑脸的,连点分寸都不懂……。”
话还没说完,突然听到一声“好了!”
宝玉和林黛玉都没防备,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只见凤姐走了进来,笑着说:“老太太在那里不停地埋怨,让我来瞧瞧你们和好了没有。我说不用瞧,过不了三天,他们自己就会和好。老太太还骂我懒。我来了,果然如我所说。也没见你们俩有什么大不了的矛盾,三天好了,两天又恼了,越大越像小孩子了!这会儿拉着手哭,昨天怎么又斗得像乌眼鸡似的!还不快跟我走,到老太太那里去,好让老人家放心。”
说着就拉着黛玉就走。黛玉回头叫丫头们,却一个也没在。
凤姐说:“又叫她们做什么?有我来服侍你。”一面说着,一面拉着她就走。宝玉在后面跟着出了园门。
到了贾母面前,凤姐笑道:“我就说他们不用别人操心,自己就会和好的。老祖宗不信,非要叫我去劝和。等我到了那里要劝和时,谁知他们俩已经在一起互相赔不是了,有说有笑,倒像是‘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两个紧紧扣在一起了,哪里还需要别人去劝和。”说得满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
此刻,宝钗正巧也在场。林黛玉则沉默不语,紧挨着贾母坐了下来。
宝玉没什么特别的话要说,便转向宝钗笑道:“大哥哥的好日子,偏偏我又不舒服了,没法送礼,连去磕个头都做不到。大哥哥若不知道我病了,还以为我偷懒,故意不去呢。万一将来他生气了,姐姐你得帮我解释一下啊。”
宝钗笑道:“这也太客气了。就算你要去,我们也不敢惊扰你,更何况你现在身体不好。咱们兄弟天天见面,要是存了这样的心思,反而显得生分了。”
宝玉又笑道:“只要姐姐能理解我就好。”接着又问:“姐姐怎么不去看戏呢?”
宝钗回答:“我怕热,看了两出戏就觉得热得不行。本想走,可客人还没散。我只好推说自己不舒服,就先过来了。”
宝玉一听,脸上不由得露出了尴尬的神色,只好又勉强笑道:“难怪他们拿姐姐跟杨贵妃比,原来姐姐也是体态丰满怕热啊。”
宝钗一听这话,顿时大怒,但又不好发作。想了想,脸红了起来,冷笑两声说:“我倒像杨贵妃,只是可惜没有一个好哥哥好兄弟能像杨国忠那样。”
两人正说着,恰巧小丫头靛儿找不到扇子了,便笑着对宝钗说:“一定是宝姑娘藏了我的扇子。好姑娘,赏给我吧!”
宝钗指着她说:“你要小心!我什么时候跟你开过这样的玩笑?你再怀疑我,应该去和那些平时跟你嬉皮笑脸的姑娘们问去。”一番话说得靛儿跑开了。
宝玉知道自己又说错话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比之前在林黛玉面前还尴尬,于是急忙转身去和别人搭讪去了。
黛玉听见宝玉调侃宝钗,心中暗自窃喜,正欲插话,也想趁机开个玩笑,不料此时靛儿因找扇子的事,宝钗又说了几句,她便转而笑道:“宝姐姐,你刚才看了哪两出戏啊?”
宝钗见黛玉面上露出得意之色,料定她是听到了宝玉刚才的调侃,心中颇为满足,又见黛玉问起此事,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责备宋江,之后又是李逵赔不是的情节。”
宝玉听后笑道:“姐姐学识渊博,样样精通,怎么连这出戏的名字都不知道?说了这么一串,其实这戏叫《负荆请罪》。”
宝钗笑道:“原来这叫《负荆请罪》!你们都是博学多才,才了解‘负荆请罪’的典故,我可不知道什么‘负荆请罪’呢!”
话未说完,宝玉和黛玉因心中有愧,听了这话,脸上早已泛红。凤姐对这些虽然不太明白,但看他们三人的神情,便已猜到几分,于是也笑着问旁人:“这么热的天,谁还吃生姜啊?”
众人不解其意,都说:“没人吃生姜。”
凤姐故意用手摸着腮,故作惊讶道:“既然没人吃生姜,怎么这么辣人?”
宝玉和黛玉听了这话,更加不好意思了。宝钗本想再说话,见宝玉十分惭愧,神色有变,也就不便再提,只好一笑作罢。其他人都没能领会他们四个人的言外之意,这番对话也就不了了之。
宝钗和凤姐离开后,黛玉笑着对宝玉说:“看来你也有比我厉害的人对付呢。难道别人都像我这般心思单纯、口齿不伶俐,就任凭别人随便说吗?”
宝玉正因宝钗的猜疑而感到无趣,这时又见黛玉来询问他,心里更加不愉快。本想反驳几句,但又怕黛玉误会,只好忍着气,没精打采地径直走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