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组织考察结束(2/2)
李毅飞从民主决策、分工负责、团结协作等方面做了汇报,特别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在处理一个敏感问题时,班子成员意见分歧很大。
我们连续开了三次常委会,让每个人都充分发表意见,最后达成共识。
我觉得,班子的战斗力就在于能够求同存异。
听说你在工真市的群众满意度很高,王建军问道,对此你怎么看?
李毅飞谦虚地说:这是工真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个人认为,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就一定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谈话接近尾声时,周振华合上笔记本,意味深长地问:如果组织上给你压更重的担子,你有什么想法?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李毅飞感到心跳加速,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回答: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无论在什么岗位,都会牢记初心使命,尽心尽力工作。
周振华与其他两位领导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说: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毅飞同志,你在工真市的工作很有特色。组织上会认真研究。
谢谢各位领导。李毅飞起身,与三位领导再次握手。
离开组织部大楼,坐进车里,李毅飞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
这次谈话持续了两个小时,问题之深入、涉及范围之广,都超出了他的预期。
回程的飞机上,李毅飞仔细回味着谈话的每一个细节。
他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例行谈话,更像是一次深度考察。特别是最后那个关于压担子的问题,更是意味深长。
与此同时,在组织部的会议室里,周振华等人正在交换意见。
这个干部不错。王建军首先发言,思路清晰,作风务实,特别是在重大考验面前表现出了很强的担当精神。
孙伟补充道:我研究过工真市的发展模式,很有创新性。最难得的是,他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落到了实处。
周振华沉吟道:确实是个好苗子。不过还要再考察。安排调研组去工真市实地看看,不仅要听干部怎么说,更要听群众怎么评价。
好的,我这就安排。王建军点头。
三天后,组织部的一个三人调研组悄然抵达工真市。
他们没有通知市委,而是以政策调研的名义,深入基层进行暗访。
在智能机器人公司,调研组看到的是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
年轻创始人告诉调研组成员:李书记从来不搞形式主义,每次来都是直奔主题,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在城北工业园区,一位企业负责人说:以前办事要找关系,现在只要符合规定,一路绿灯。这种营商环境的变化,我们都记在心里。
更让调研组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在街头随机采访时,连出租车司机都能说出李毅飞推动的几项民生工程。
李书记是真心为我们老百姓办事。一位老市民激动地说,这样的干部,我们拥护!
一周后,调研组带着厚厚的调研材料返回京城。
与此同时,李毅飞也感受到了些许不同——之前处处掣肘的刘一昆突然变得客气起来,省里的各项审批也顺畅了许多。
这天晚上,李毅飞接到岳父苏保国的电话:组织部的调研组刚回来,对你的评价很不错。不过你要沉住气,继续把工真市的工作做好。
我明白,爸。李毅飞回答,不管在什么岗位,我都会尽己所能。
挂了电话,李毅飞望着工真市的万家灯火。
这座城市在他的治理下正在焕发新的生机,而他的政治生涯,或许也将迎来新的转折。
但无论如何,他都会坚守初心,继续为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奋斗。
夜深了,李毅飞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在这个关键时期,他必须更加努力,才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期望。
而对于未来,李毅飞既充满期待,也保持着应有的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