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系统的局限性:无法对抗“自愿”(2/2)
当加班成为一种“你不干有人干”的生存竞赛,当休息被视为“不够奋斗”的原罪,当拒绝不合理要求可能意味着被“优化”出局时,很多人在权衡利弊后,会“自愿”地选择那条更艰难、更透支的道路。这种“自愿”,是压力下的扭曲选择,但它确实发生了。
赵乾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他不再挥舞着鞭子驱赶,而是设置了一个充满诱惑(高绩效)和威胁(末位淘汰)的竞技场,让员工们自己主动跑起来,甚至互相竞争,直到筋疲力尽。
面对这样的局面,硬碰硬的法律对抗效果有限。劳动监察大队无法因为公司设定了高目标就上门处罚,也无法阻止员工“自愿”加班到深夜。
这更像是一场关于人心、关于文化、关于管理理念的持久战。
林眠缓缓坐直身体,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沙发的扶手。
系统的提示,与其说是无能为力,不如说是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不能再仅仅依赖外部的法律武器和系统的知识支持,他必须更多地依靠自身的影响力和智慧,从内部去瓦解这种扭曲的机制,去构建一种新的、更健康的共识。
他需要团结那些同样看清本质、不愿被这套体系绑架的人。
他需要在“星火计划”的实践中,证明高效工作与健康生活并非对立。
他可能需要寻找机会,在更高层面挑战这套oKR体系设定的不合理性。
他甚至需要……去影响和改变像苏早那样,身处其中、深受其害却又暂时无力挣脱的管理者。
这条路,比直接引用《劳动法》条款要漫长得多,也艰难得多。
但或许,这才是真正能触及问题根源的解决之道。
林眠的目光落在窗外沉沉的夜色上,眼神逐渐变得坚定。
系统的局限性,让他看清了现实的复杂。
但也正是这种局限性,逼着他必须走出单纯的“系统依赖”,更深入地依靠“人”本身的力量。
这场对抗,进入了新的阶段。
从“法理之争”,转向了更深刻的“理念之争”和“人心之争”。
而他知道,这注定是一场更加考验耐心、智慧和韧性的漫长征程。